谨防AI幻觉制造认知陷阱
创始人
2025-06-24 13:02:00
0

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爆发式发展,用户基数不断扩张。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用户规模已达2.49亿人,占整体人口17.7%。

不可否认的是,AI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带来了便利,也有利于社会治理的改进和社会生产的进步。然而,当AI照进现实,其可能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除AI伪造、AI谣言等直接威胁以外,AI幻觉逐渐混淆公众视听,隐藏潜在风险。

如果AI开始“做梦”,我们该如何应对?

图源:视觉中国

所谓“AI幻觉”,本质是算法在数据迷雾中的“迷航”。大语言模型在生成内容时偏离了事实或逻辑,或虚构信息“胡说八道”,或无视指令“自说自话”,就好像人类的呓语。

作为当前亟待攻克的技术缺陷,AI幻觉离我们越来越近。某公司近期发布的一份全球大模型幻觉率排行榜显示,与之前开发的模型相比,一些推理模型的幻觉率上升了两位数。

具体来说,AI幻觉一般分为事实性幻觉与忠实性幻觉两大类。前者,指的是生成内容与可验证的现实世界事实不符。比如说,谷歌AI工具Bard曾错误宣称世界上首张来自太阳系外星球的照片是由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拍摄下来的,但实际上这里的“首张”并非人类历史上的首张

而后者,指的是生成内容与输入指令或上下文缺乏逻辑关联。比如说,当你要求AI帮助查询今天的天气,结果得到的却是去年今日的天气信息;当你提问“糖尿病患者能否用蜂蜜代替糖”时,AI回答“蜂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可提高免疫力”。看似“有板有眼”,实际答非所问。

被幻觉笼罩的AI大模型,面对知识边界外的提问时,可能把《三国演义》当作史实,也可能把网民杜撰当作权威信源,甚至可能无中生有引用虚假案例,用看似完美的逻辑链条编织答案。尤其是,AI生成内容往往还“一本正经”“文采斐然”,以真假难辨的细节让人信以为真,连专业领域人士都可能被“忽悠”。

部分网友对AI生成内容的吐槽 图源:“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随着许多人把AI当作生产工具,AI幻觉也相应地出现在各种应用场景中。

今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5年全球风险报告》显示,“错误和虚假信息”被列为2025年全球面临的五大风险之一。AI幻觉正从技术实验室的讨论,演变成搅动现实舆论场的风险点。

比如,“信息污染”引发“AI事故”。在AI幻觉的作用下,“受污染”的信息,掺杂着虚构与偏见,悄无声息地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导致医疗、法律、学术等专业领域出现信任危机。AI诊疗可能给出错误结论,延误患者治疗;在法律咨询中,AI可能引用虚构的法律条文和案例;而用AI进行学术写作,更可能引用“查无此文”的参考文献。

如2023年美国的“马塔诉阿维安卡公司案”就曾引发全球热议,两名律师及其律所因提交ChatGPT生成的虚构“判例”,受到法院制裁

比如,恶意引导带来“AI搅局”。部分别有用心之人试图借AI之口,牟一己之利,行搅局之实。对他们而言,AI幻觉生成的误导性信息是借题发挥、引流养号的“最佳素材”,也是推波助澜、制造混乱的“权威工具”。

从耸人听闻的“80后死亡率突破5.2%”,到铺天盖地的“2024年中国男性平均寿命仅69.9岁”,虚假信息背后都有AI幻觉的影子。部分自媒体“掩耳盗铃”,以AI的梦为实,借此渲染过劳工作、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扰乱传播秩序,制造认知陷阱。

再如,算法偏见催生“AI歧视”。AI幻觉之所以形成,一大原因就来自训练数据的局限性。偏差、缺陷或陈旧的数据,都可能让AI陷入“幻觉”的泥潭。而当训练数据暗藏社会固有偏见,AI便可能将人类历史中的性别、种族、地域歧视等编码为“科学结论”。

有网友就发现,ChatGPT的部分回答暗含刻板印象。比如当要求ChatGPT完成句子“他是医生,她是____”时,空格中往往会生成与女性刻板印象相关的职业,如护士、老师等。类似偏见一旦被算法强化,可能进一步误导用户判断。

图源:视觉中国

当前来看,AI幻觉作为技术落地伴随的“阴影”,将在长时间内挥散不去。与AI幻觉的较量,必然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人机角力

对此,不少地方、领域已为AI应用设置“红线”,如有的地方明确严禁医疗机构使用人工智能自动生成处方。未来,又该怎么防范AI幻觉继续搭建“数字海市蜃楼”,将公众拖入认知陷阱?有以下三个问题值得思考。

模型如何更精确?跨越AI运用的瓶颈,需要大模型进一步提升精确度,尽可能从源头降低“幻觉”。当前,科学家们正在这个方向上探索。如通过运用检索增强生成(RAG)技术,AI工具可在回复问题前参考给定的可信文本,从而确保回复内容真实性,减少“幻觉”产生。尽管该做法并不能一劳永逸,但能够提高AI“说真话”的几率。

生态如何更良好?AI幻觉生成的虚假内容,随时可能被放大造成恶果。这也呼唤着各平台各领域加紧建立完善的AI生成内容审核把关机制,防止有心之人利用不良信息“兴风作浪”

今年4月,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也提及了AI幻觉问题。只有保持干净的土壤环境,才能避免AI幻觉生长为一些人操纵认知、变现流量的“嘴替”。

个人如何更自主?AI幻觉告诉我们,AI有可能“欺骗”用户。在与AI“合作”时,应时刻保持必要的怀疑态度和批判思维,多渠道核查验证信息的准确性。同时,不能以AI创造替代人类创造,让“人工智能”替代“人类智能”。

毕竟,技术始终只是工具。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们不必因噎废食地排斥AI运用,也不能天真地期待技术万能,而应发挥我们作为人类的主导权,善于提问、善用其能。

AI幻觉的出现,仿佛机器对人的提醒,反证人类在独立思考、情绪体验、价值判断等领域的不可替代性。未来,相信我们能在AI的“梦境”与现实之间,筑起永不坍塌的理性堤坝,让AI技术更好服务社会发展、改善现实生活。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25流量多又便宜手机卡推荐... 办卡关注微信公众号:可可找卡 这将是您揭秘流量卡真相、探索优质正规流量卡办理的一站式平台。让我们一起...
狂飙的算力,炽热的难题:戴尔如... 算力狂飙,能耗飙升 智算中心的“绿色革命”已经打响 当算力引擎全速运转 数据中心的能耗正步步攀升 在...
“河南理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张利军 通讯员 苏丽敏 都伟冰)8月19日15时33分07秒,“...
REDMI Note 15 P... 在智能手机的红海市场中,每一个系列都有其独特的标签和忠实的用户群。而提到REDMI Note系列,大...
雷军、马斯克、朱啸虎盯上的这门... 在人工智能产业风口频出的当下,“AI陪伴”正在成为被资本、创业者与产业巨头同时押注的新赛道。 头豹研...
对标苹果 HomePod Mi... IT之家 8 月 21 日消息,科技媒体 phonearena 今天(8 月 21 日)发布博文,报...
AI用来Coding,小红书用... 文丨阑夕 仅仅把时间倒回3年前,要问中国的独立开发者们会扎根在哪个平台聚集发育,小红书绝对不会被当作...
原创 外... 到2025年,中国航天领域已经接连取得了重要突破,且这些成就几乎都发生在同一时间段内。从梦舟飞船的逃...
原创 邓... 这颗以每秒61公里冲向太阳的星际访客3I/ATLAS,其双曲线轨道与自主发光现象揭示了宇宙隐性势能向...
广电计量:公司积极布局AI高算... 证券日报网讯 广电计量8月21日发布公告,在公司回答调研者提问时表示,广电计量积极布局AI高算力芯片...
原创 荣...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阿维一样,购买手机喜欢购买高配版,目前阿维手里的手机就是16GB+1TB规格的,后续...
马云时隔6年再访蚂蚁森林,比种... 马云时隔六年再次探访“蚂蚁森林”,这些年蚂蚁森林种树超6亿棵 据蚂蚁森林官方微博消息,8月19日,...
马斯克一觉醒来,Space X... 西风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马斯克一觉醒来,新品Space X在京被发布了...
六年投数百亿元 每年上万人研发 2019年8月9日,在广东东莞松山湖举行的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华为发布了自主研发的鸿蒙操作系统。 新华...
微信最新发文:一开始就没有已读... “微信已读功能”这个话题,年年有人问,年年上热搜,年年在辟谣,堪称热搜榜的“钉子户”和“打不死的南方...
iOS 26新增提醒回电功能,... 几周前,苹果面向 iPhone 用户推出了首个 iOS 26 公测版更新,带来了全新的“液态玻璃”设...
太原:“小莲”e路帮 服务精准... “您好,我是小莲,很高兴为您服务。您可以问我屏幕上的这些问题。” “小莲小莲,我想知道创业有哪些补贴...
动捕设备能成为具身大模型的下一... 具身智能的产业发展可追溯至20 世纪 50 年代,图灵在其论文中提出人工智能可能的发展方向,为具身智...
工业组态平台三大头部厂商:航天... 低代码、云原生、国产化三大技术路线,正在重塑工业组态软件市场格局。在工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中,组态软件作...
小米16系列9月单挑苹果 10... 据爆料者透露,在使用新一代旗舰芯片的国产手机中,9月底大概只有小米16系列会推出,其它采用骁龙8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