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总结推广近年来种植业技术推广体系聚焦稳粮保供和种植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在深化创新引领、提升服务效能、履行主责主业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征集了种植业技术推广典型案例。自6月10日起,陆续展示推介20个典型案例,内容涵盖体系队伍建设、机制方法创新、技术集成创新、农业防灾减灾4个方面,以供学习交流。
近年来,信息化逐渐成为新形势下农技推广的重要手段。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积极探索“互联网+农技推广”服务,搭建了一批线上推广平台、组织了一系列技能培训、打造了一支核心服务团队,精准高效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开启了农业信息化服务新篇章。
主要做法
一是搭建“互联网+”农技推广服务平台。拓展“互联网+农技推广”交流圈。依托中国农技推广APP、QQ群、微信群,农技人员在线开展问题解答、咨询指导、互动交流。创设“湘农快拍”视频号。在抖音、快手等头部短视频APP搭建“湘农快拍”短视频平台,聚焦水稻、油菜、柑橘等11个特色产业,组织基层农技人员自导自拍农技短视频,2022年以来发布作品480部,总播放量近600万次,单片最高播放量21万次。打造《农技大课堂》直播培训平台。针对关键农时和关键技术,邀请专家开展在线讲座。2020年以来讲授课程124节,基层农技人员、种养大户学员超过3万人,总访问量150万人次。
二是组织“互联网+”农技推广技能培训。2021年以来举办“互联网+农技推广”操作技术培训班11期,为105个县市区培养了1100名农技微视频创作者,全面提升基层农技人员应用互联网开展农技推广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组织“湘农快拍”农技微视频30余名核心团队人员开展创作技能提升,通过案例分析、理论讲解、室内外实操相结合等方式,有效提升了学员在短视频创作过程中的脚本撰写、视频拍摄、后期剪辑等创作技能。
三是开展“互联网+”农技推广微视频征集活动。聚焦稳粮保供和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开展,激发基层农技人员和社会力量创作农技微视频的热情,共收到作品182部,形成体制内外、线上线下协同推广的良好局面。
取得成效
一是建立了协同推广服务机制。依托“农技大课堂”、“湘农快拍”(抖音、快手)视频号等平台,由省农技推广总站牵头,科研院所、推广机构、农业经营主体参与,聚焦主导特色产业,围绕关键农时节点开展“互联网+”农技推广服务,构建了上下联动、优势互补的协同服务机制。
二是提升了农技推广队伍能力。在石门县、安乡县、永兴县、苏仙区、慈利县、汨罗市、靖州县、双峰县、祁东县等9个县市区重点推进,组建了“互联网+”农技推广服务核心服务团队。目前,全省有活跃农技微视频账户2000余个,四分之一的基层农技人员掌握了农技微视频的制作技能,能稳定输出高质量的农技微视频作品,显著提升了农技推广服务效能。
三是扩大了积极的社会影响。随着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红网等媒体的关注,“湘农快拍,学技术快人一拍!”的口号响彻三湘大地,培养了一大批粉丝过万的网红农技员。农技人员通过平台“湘农快拍”和“农技大课堂”宣传党的“三农”政策,展示农技服务过程,不仅帮助广大农业经营主体解决农业技术难题,也向社会农技展示农技服务过程和成效,塑造了新时代农技推广新形象。
创新经验
一是树立“互联网+”农技推广服务思维。农技微视频内容直观易学,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农技人员将技术拍成短视频,通过朋友圈、粉丝群等私域流量快速、精准的投送到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更为快速便捷、精准高效。
二是注重“互联网+”农技推广技能培训。创作农技微视频、直播讲解技术,要求农技人员具备较高文案创作、摄影摄像、语言表达等能力,因此要注重培训培养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的农技推广队伍。
三是打造“互联网+”农技推广网红。农技人员懂技术、又会表达,能充分展示农产品怎么种、质量为什么好,既有权威性又有感染力。因此,要让农技人员“出圈”成网红,让农业生产基地变网红打卡地,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更好开展农业科普和技术推广工作。
来源:全国农技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