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外星人?科学家发现“超级地球”,专家:或可孕育外星生命
创始人
2025-06-12 21:01:14
0

编辑丨木木 文丨木木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难道真有外星人”

6月4日,据相关新闻报道,中国科学家近日发现一颗“超级地球”,距离地球仅仅2472光年,体积是地球的10倍,专家表示,这颗超级地球很有可能演化出外星生物。

难道真的有外星人?过去这些年发现了无数颗行星,怎么就错过了这颗超级地球呢?

真的有外星人?

地球上难道真的有外星人存在?中国科学家云南天文台的研究团发现了一颗超级地球,外星生命可能真的离我们不远了。

在2472光年外,一颗被命名为“超级地球”Kepler-725c的行星浮出水面,它大地球十倍,更处于恒星宜居带,被大胆预测很可能孕育外星生命。

这消息点亮了我们对未来、对未知世界那份深埋心底的期盼。

首先要说的,是它那令人羡慕的“黄金地段”——宜居带。

科学家们在寻觅地外生命时,会先勾勒出一片“生命可能区域”。

这片区域,正是行星围绕恒星公转时,距离恰到好处,温度不高不低,足以让液态水安然存在的范围。

地球之所以能生机勃勃,液态水正是最基础的保障,Kepler-725c的公转周期是207.5天,接收到的恒星辐射大约是地球的1.4倍。

这些数字都悄悄告诉我们,它在恒星身旁的位置,确实称得上是“天选之子”。

但“黄金地段”并非生命的唯一保证,除了液态水,生命还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来生根发芽。

如果把我们40亿岁的太阳比作一个正值中年的男子,那么Kepler-725就像一个刚步入青春期的高中生。

这意味着它有更漫长、更稳定的生命周期去慢慢“孕育”生命,不像那些更年迈的恒星,可能已经进入狂暴期,或者行将就木。

更大的体积也可能意味着更活跃的内部地质活动,火山喷发、板块运动这些看似惊心动魄的自然现象,却是将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到表面、维持大气成分平衡,甚至为生命提供能量的关键。

这些都是科学家们推断“超级地球”可能具备生命条件的重要依据。

如何“听”到遥远星球的秘密?

我们并非没有发现过系外行星,但要想找到像Kepler-725c这样相对较小、又恰好处于宜居带内的,那简直是“大海捞针”般的难度。

这就像你拿着一个竹篮去水塘里舀水,想舀到鱼,多半只是白费力气。

这次中国科学家究竟是怎么办到的呢?

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升级换代,而是一次巧妙的“降维打击”。

我们常用的探测系外行星方法,比如“凌星法”,是通过观测行星从恒星前面经过时,恒星亮度周期性变暗的现象来发现行星。

但这方法有个门槛:行星个头得够大,遮挡的效应够明显,才能被地球上遥远的望远镜捕捉到。

对于那些小行星,就像一粒沙子从大灯泡前飘过,那点微弱的亮度变化,几乎难以察觉。

而“凌星中间时刻变化”技术,则更为精妙,它不再执着于直接去看那颗“小沙子”遮挡的光,而是换了个角度,去“听”它的“声音”。

在一个多行星系统里,如果有一颗行星A正在凌星,那么另一颗我们看不见的行星B,会像一只无形的手,稍微“拉扯”一下行星A的轨道。

这就像我们过去只能用竹篮舀水,水会漏掉,根本捞不到小鱼。

现在我们换了个方法,通过分析水面上的细微涟漪,竟然能推断出水下正有一条小鱼在自由游动。

这项技术不仅展现了中国科学家们的高超智慧和创新能力,也为人类寻找更多小型宜居行星,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宇宙的“大沉默”何以如此?

我们熟悉的碳基生命,从简单的有机分子到复杂的智慧生物,这是一个漫长而又充满偶然性的过程。

它需要行星环境的极端稳定,恰到好处的能量供应,复杂巧妙的化学反应,以及漫长的时间来演化。

即使在地球上,生命的出现和发展,也充满了无数的巧合。

也有人会好奇,既然宇宙如此浩瀚,可能存在的宜居行星这么多,为什么一直是我们人类在苦苦寻找人家,而从来没见外星人过来找我们呢?

这个问题在科学界被称为“费米悖论”——宇宙理应遍布外星文明,但我们却从未发现任何确凿的证据。

也许是距离太远,2472光年,即使有外星文明,他们要跋涉如此遥远的距离来访,所需的技术和能源,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甚至超出了物理极限。

也许是文明短暂,智慧文明的诞生、发展和毁灭,也许只是宇宙时间尺度上的昙花一现。我们可能只是错过了对方,或者他们也错过了我们。

最令人兴奋但也最孤独的猜测是,我们是首例,也许地球生命就是宇宙中最早,或者极少数幸运地发展出智慧的文明之一。

这些思考让我们在憧憬的同时,也多了一份对宇宙的敬畏和对自身文明的珍视。

既然这颗“超级地球”可能存在生命,那有没有可能有一天,我们地球人也能移居过去?毕竟,地球资源有限,谁不想为子孙后代寻一个退路呢?

这个梦想还非常遥远,2472光年的距离,意味着即使以光速飞行,也需要2472年才能到达。

以我们目前最快的飞行器,连光速的万分之一都不到,这辈子是肯定指望不上了。

星际移民绝不仅仅是速度问题,它是一系列几乎无解的挑战,横亘在人类面前。

与其寄希望于短期内实现星际移民,不如把这份发现,看作是人类探索精神的又一次胜利。

它告诉我们,在宇宙的深处,或许真的有另一个“家”的存在,这本身就是一种充满力量的希望。

而更重要的意义,或许在于它激发了我们继续探索未知,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澎湃动力。

如果真有一天,人类能掌握超光速的星际穿越技术,能真正实现星际移民,那将是整个人类文明的飞跃。

而这份突破,也许正如许多人所预言的那样,牵头的,很可能就是我国人,这将是对全人类的贡献。

结语

这场关于“超级地球”的探索,与其说是寻找另一个家园,不如说是对我们自身的一次审视。

它让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珍惜和保护脚下的地球,如何团结一致,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挑战。

对于这大家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评论。

参考资料

【1】大风新闻2023-09-19《美国航空航天局发现“超级地球”或有外星生命:大小是地球8.6倍,距离地球120光年,4年前年已发现有水》

【2】南方都市报2023-09-18《寻找外星人重大突破:NASA发现“超级地球”,或有人居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荣耀阿尔法战略深化,端侧AI技... 8月17-21日,国际音频领域顶级会议INTERSPEECH在荷兰鹿特丹举办。荣耀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完...
苏州创博检测取得内径表专用检测... 金融界2025年8月23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苏州创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内...
水果为什么越来越甜了?还能放心... 你有没有发现 水果变得越来越甜了? 清甜可口的西瓜、 香甜多汁的草莓…… 这份甜蜜让人们在大饱口福的...
海南防汛防风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 新华社海口8月24日电(记者罗江、夏天)海南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于24日10时将防汛防风Ⅱ级应急响应...
50公里跨市无人机物流航线首飞 50公里跨市无人机物流航线首飞 从汉正街到汉川羽绒服产业园仅用35分钟 湖北日报讯 (记者王欣、通...
中科海洋申请空化射流水下清洗机... 金融界2025年8月23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中科海洋(广西)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
华为公司副总裁周跃峰:建设先进... 钛媒体App 8月23日消息,“随着AI的进一步发展,我们需要建设先进数据基础设施,以打破孤岛,融合...
北京大学李焱团队:三维光子集成... 北京大学李焱教授团队综述文章。 封面解读 封面描述了基于飞秒激光直写的三维光子集成芯片的制备过程及...
原创 美... 如果大家关注通信技术,就一定知道中国通信技术发展,真的太强了。 1G的时候,我们完全没研究,2G时才...
原创 中... 在人类逐梦太空的伟大征程中,航天服,无疑是宇航员们最为贴身且至关重要的“生命铠甲”。 然而,当对比中...
”增强人类” vs “机器换人... 8月8日~12日,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WRC)在北京亦庄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圆满举行,近百万名观...
平高电气等公布“一种断路器与三...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天津平高智能电气有限公司,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一种断路器与三工位...
华菱线缆公布“一种基于电缆表面...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一种基于电缆表面特征监测的电阻预测方法”专利...
鑫磊防护取得人防通风智能控制箱... 金融界2025年8月23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福建省鑫磊防护设备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
迦南科技公布“一种便于对物料进...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浙江迦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一种便于对物料进行定位的链条层间提升机”专利...
海南将防汛防风Ⅲ级应急响应提升... 海南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 关于将防汛防风Ⅲ级应急响应提升至 Ⅱ级应急响应的通知 各市、县、自治县防汛...
时事开讲第261期|科技热浪,...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郭闻 1 这个夏天,科技新闻与天气一样热,从太空到海底到大地,各类有关科技最新研...
科技创新赋能 中小企业迸发发展... 在东营广大金科机器人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台新研发上市的热成形生产设备正加紧调试安装。这款热成形加...
月球“休眠”为何还有火山喷发?... (来源:辽宁日报) 转自:辽宁日报 新华社记者 胡喆 马晓澄 已经“休眠”的月球,依然发生火山喷发,...
图像缩放攻击突破Google ... 来源:至顶网 Trail of Bits的安全研究人员发现,Google Gemini CLI和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