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大寰机器人:突破“最后一厘米”,打造机器“灵巧之手”
创始人
2025-06-04 18:21:28
0

2024年,“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2月5日,广东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提出,要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下大决心、集中发力。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向纵深发展,6月6日15:00-18:00,广东将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成立大会。

这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发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战略决策,按照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抢抓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战略机遇,汇聚最优资源、集聚最大力量,着力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值此之际,南都·湾财社推出《粤创科技先锋》栏目,聚焦AI技术的新变革、AI应用的新发展,寻访广东AI新星,与“粤创科技先锋”共探高质量发展。

大寰机器人市场总监王柏棠

本期栏目走进深耕机器人“灵巧之手”的创新企业——大寰机器人。这是一家专注于工业智能制造场景,提供精密运动和精密力控核心零部件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南都·湾财社专访大寰机器人市场总监王柏棠,探讨中国机器人核心部件的技术突围与全球化机遇。

从“会动”到“巧动”:重塑机器人末端的中国方案

南都·湾财社:大寰机器人是如何诞生的?创业初衷是什么?

王柏棠:大寰团队拥有深厚的技术背景,核心创始团队师从机构学与机器人学领域的学术泰斗——戴建生教授,在相关领域有多年科研积累。戴建生院士是大寰机器人首席科学家,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现任南方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院院长,是国际理论运动学与可重构机构学机器人学的权威专家。

2016年,受到深圳创业氛围和产业优势吸引,团队决定回国创立大寰机器人,最初从仿人灵巧手做起,希望解决机器人“会动但不够巧”的难题。

我们观察到,机器人末端执行器作为“末端之手”,长期被低精度气动产品主导,而市场真正需要的,是“能感知、能控制”的智能执行模块。这就是我们提出“让机器巧动起来”的初心。

南都·湾财社:公司目前业务聚焦在哪些方向?技术平台如何构建?

王柏棠:我们形成了以灵巧手、电动夹爪、音圈执行器、伺服电缸等为代表的产品矩阵,并逐步向磁悬浮输送系统等系统级解决方案延伸,填补了国内精密制造的空白。

背后支撑这一切的,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精密力控技术”,从驱动算法到结构设计全部自主可控。我们不仅做部件,更通过平台化设计提升系统适配性,目前产品已广泛应用于3C电子、锂电、半导体、医疗、数采中心、教育交互训练、康养辅助等领域。

“灵巧”破局:从电动夹爪到磁悬浮的技术突围

南都·湾财社:你们强调“灵巧”二字,具体体现在哪些技术优势上?

王柏棠:我们的核心技术可以概括为四点:精密控制与反馈技术、高精力控技术、一体化集成技术、智能化技术。我们自研的高精力控技术,实现了3KHz高响应力控及2g力控精度,远超行业普遍水平。一体化集成技术则实现了高功率密度传动与智能软件结合,产品小巧而“能量”大,是适应多场景应用的最优化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自主开发的精密控制与反馈技术,我们的产品实现了纳米级重复定位精度,即便是苹果供应链对模组装配提出的高响应抓取要求,我们也能轻松满足。

此外,我们还打造了“磁悬浮”智能柔性运动系统,支持多载体并行操作、全域无线供电、非接触高速传输,具备高洁净、高柔性、高效率的优势,特别适用于锂电、半导体等对洁净度和生产节拍要求极高的行业。

再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气动技术存在控制精度有限、能耗高、响应受压缩空气影响等问题,而电动技术具备响应快、控制精度高、能耗低等优势,尤其在柔性生产、精密装配等场景中表现更优。

尽管“电换气”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但随着电动技术的发展和标准化推进,电动夹爪正逐步取代气动产品,成为多行业自动化升级的重要选择。

南都·湾财社:有没有案例可以印证你们的产品效果?

王柏棠:我们为一家国内3C头部品牌提供定制的自适应力控电爪,用于摄像头模组装配。在使用进口夹爪时,其良品率始终无法突破95%。换用我们产品后,通过闭环力控算法动态调整抓力,良品率提升至99.5%,帮助客户实现关键环节国产替代。

南都·湾财社:相比国际品牌,你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王柏棠:我们不仅拥有从算法到机械结构的一整套自主研发能力,还能根据客户的实际工艺快速定制产品。在技术上,我们实现了高精度力控和数据采集,nm级高精度编码器技术,重复定位误差小,产品寿命更长、良率更高。在服务上,依托华南和华东的生产制造基地,我们可以迅速响应客户需求,提供本地化支持。我们不仅卖产品,更注重解决客户的实际问题,这种紧密合作让我们赢得了市场信任。

目前,大寰产品已出口至40多个国家,累计出货超20万台,远超同行。即便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依然能保持较高利润率和话语权,靠的正是技术的不可替代性和完整的供应链能力。

“精密+智能”:中国“灵巧之手”走向全球

南都·湾财社:在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趋势中,你们重点关注哪些方向?

王柏棠:我们观察到几个关键词正在成为行业共识:一是电换气:电动执行器将加速替代气动夹爪,带来寿命提升、控制精准与能耗降低;二是模块化+即插即用:客户更倾向采购标准化部件以加快集成效率;三是智能感知+闭环控制:末端部件不再是“机械末梢”,而是具备决策与学习能力的“智能神经元”;四是具身智能机器人:是人机共存的未来场景,灵巧执行器将成为连接“认知与动作”的桥梁。

南都·湾财社:您如何看待未来五年机器人核心部件的国产化前景?

王柏棠:我认为未来五年将是中国机器人核心部件国产替代的关键窗口期。机器人行业正从“体力替代”走向“认知融合”,而高精度、智能化的“灵巧之手”需求正在爆发。我们高度看好具身智能、协作机器人、柔性制造等方向的发展。

中国拥有完整的制造业生态,客户需求多样,这为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提供了广阔的练兵场。真正能在“精密+智能”两个维度同时突破的企业,将可能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高地位。

我们希望成为全球“灵巧执行器”的引领者,在“最后一厘米”的精度与智能层面实现价值跃迁。接下来,我们会持续加码在磁悬浮系统和AI感知控制融合方向的研发,把大寰打造成连接AI与物理世界的“精密接口”,真正让机器“既能动、也灵动”。

策划:王莹

统筹:李颖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程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友讯达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一种...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友讯达(300514)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具...
Switch联网太卡连不上——... 想要尽情享受Switch带来的游戏乐趣,稳定的网络连接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很多玩家常常遇到Switc...
DeepSeek V3.1出现... 日前,DeepSeek最新版V3.1被发现存在严重Bug,会在代码生成中随机插入“极/極/extre...
原创 配... 说起独显本,我们常规认识是要5500元以上,或者5999元左右才够用。但实际上,目前6000元本还有...
金宏气体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金宏气体(688106)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丽江市科协暑期开展系列主题科普... 今年暑期,云南省丽江市科协充分发挥丽江市科技馆科普主阵地作用,以青少年群体为服务主体,共推出“点亮科...
由“工”到“匠”的成长密码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工人日报) “参数校准完成,系统响应速度提升15%!”日前,在山东港口烟台港...
IT解决方案的生命周期正在快速... 这已成为CIO们的共同感受:技术创新的步伐只会越来越快。 为了跟上这一步伐,IT高管们正在增加支出。...
孙东:冀获授牌全国重点实验室为... 中新网香港8月26日电 15所在港全国重点实验室25日获科学技术部(简称“科技部”)授牌。香港特区政...
浙江林耐流体科技取得一种液压接... 金融界2025年8月2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浙江林耐流体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液...
广东科达智能取得一种3D打印设... 金融界2025年8月2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广东科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3...
信通电子:构建算力体系,算法适... 来源:问董秘 投资者提问: 董秘您好!请问公司有哪些算力方面的技术支持?谢谢 董秘回答(信通电子SZ...
到2030年,新一代智能终端、... 鼓励全民学习人工智能新技术、培育发展智能代理等创新型工作形态……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
“人工智能+”重磅文件出台:提... “人工智能+”重磅文件出台:提出6大行动 首次布局智能原生 新华社北京8月26日电(记者余蕊、陆宇...
人工智能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历... 变革性技术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深远影响。蒸汽机催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发明带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国移动纯流量卡申请免费,真的... 办卡关注微信公众号:找卡星球 这里将是您揭秘流量卡真相、探索优质正规流量卡办理的一站式平台。让我们一...
科创筑梦,青春报国|“智行一线... 近日,齐鲁交通学院本科生隋镕玑在我校千佛山校区开展暑期科研实践活动,围绕电控器件热响应相关技术展开探...
事关“人工智能+”,国务院出台...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中国迎势而上。 8月26日,中国国...
DTCC2025丨达梦以智算多... 近日,由IT168联合旗下ITPUB、ChinaUnix两大技术社区主办的第16届中国数据库技术大会...
全球首例基因编辑猪肺成功移植人... 8月25日,国际顶级医学期刊《Nature Medicine》(《自然·医学》)在线发表了一项突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