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新突破!
在刚刚过去的5月16日,国轩高科成功举办了2025全球科技大会。会上,公司新产品——“G垣”准固态电池惊艳亮相,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这款电池,强在何处?
准固态电池,其正负极材料中含有少量(5-10wt%)液态电解液,是处于半固态和全固态电池中间的一种方案。
“G垣”的电池容量为197Ah,其电芯能量密度可达300Wh/kg以上,系统能量密度可达235Wh/kg以上,较同体积液态电池系统能量提升超36%。
或许,对比公司去年发布的“金石”全固态电池而言,新产品的能量密度略有不及,但其贵在成本可控,比全固态电池更容易落地量产。
目前,准固态电池的应用场景已经覆盖eVTOL、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三个方面,且公司已规划建设12GWh准固态电池产线,有望推进商业化落地进程。
如果说,准固态电池顾及了短期的商业化需求,那么,全固态电池则是国轩高科的长线布局。
自去年发布起,便备受关注的“金石”全固态电池,目前其单体容量较此前提升150%,达到70Ah,同时预紧力下降90%,仅需MPa级压力就能运行。
不仅如此,公司的首条全固态实验线正式贯通,设计产能达0.2GWh,良品率高达90%,核心设备国产化率达100%!
“金石”的成功,是国产固态电池穷追猛赶的一个缩影。如此快速的发展,事实上并不容易。
所有的突破,都来源于公司在研发方面日复一日的努力。
近年来,国轩高科的研发费用不断提高,由2020年的5亿增至2024年的21.5亿,四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44%;2025年第一季度达4.8亿元,同比增长11.6%。
并且,公司的研发费率也一直保持在5%以上的水平,2025年第一季度为5.34%,领先于同类企业亿纬锂能、鹏辉能源等。
另外,国轩高科的优秀之处在于,公司不仅拥有技术壁垒,并且供应相当稳定。
为何说其“稳定”?
这主要是因为,相较于钻研单一产品,国轩高科的布局更全面——已建立起覆盖采选矿、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及辅助材料的全产业链布局,省去不少成本,也实现了生产的自主可控。
那么,是什么支撑着国轩高科不断夯实竞争壁垒,推陈出新?
答案就藏在稳健的财务基础中。
首先,自2020年以来,公司的营收连年攀升,2024年已达353.9亿,创下新高;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达90.6亿,较去年同期涨幅超20%,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
其次,国轩高科的净利润十分优秀。经历了2020年-2021年的短期波动后,公司不仅迅速恢复,其2024年净利润更是高达12.07亿,三年大增近11倍!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净利润达1.01亿,同比又增46%。
有这样的业绩增长,其实并不意外。因为,公司的技术实力正迅速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从国轩高科的营收构成来看,公司最主要的产品是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2024年,二者的营收额分别达到256亿和78亿,占总营收比重约为72%和22%,是当之无愧的核心。
动力电池方面,2024年,国轩高科在国内的动力电池装车量达26.57GWh,力超亿纬锂能、蜂巢能源等企业,以4.8%的市占率位居全国第四。
储能电池作为公司的第二增长点,其市占率也同样优秀。2023年,公司储能电池出货量为6GWh,成功跻身全球前十。
当然,为满足下游的交付需求,公司也在大力扩产,确保产能充足。
这可以从两方面体现:
一是产能规模不断扩大。
可以看到,公司的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近几年有着较为相似的变化趋势,均有大幅增长。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国轩高科的固定资产达292亿,同比增长32.4%;在建工程为159亿,维持了近两年的较高水平。
二是投资海外建设项目。
2024年12月13日,国轩高科发布公告,拟于摩洛哥、斯洛伐克建设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专注于生产20GWh高性能锂电池及配套项目,总投资额近200亿人民币。
那么,国轩高科为何如此重视海外市场?
最直接的原因,是大众入股带来出海契机。
早在2020年,大众集团便对国轩高科进行战略性投资,获取了公司26%的股份。从此,国轩高科不仅成为了大众的核心供应商,二者之间更是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协同合作关系。
借此,公司正式开启国际化布局。近年来,其海外营收一路飙升,由2020年的1.6亿突飞猛进至2024年的110亿,暴涨近70倍,几乎是“从无到有”、再到“做大做强”的突破。
并且,海外营收在总营收中的比重也快速增长,截至2024年末已突破30%,充分说明海外市场对公司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加速出海,势不可挡。
然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张,各车企推出的价格优惠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价格战频起,“内卷”激烈,电池厂盈利空间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
国轩高科,自然也不例外。这从公司与部分同类企业的毛利率对比中便得以体现:
2020年以来,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宁德时代的毛利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不过,对于国轩高科来说,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毛利率为18.28%,虽然与“宁王”尚有较大差距,但对比第二梯队的亿纬锂能、欣旺达,已处于领先地位。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渐提高,以“量”获“利”也许会成为新的方向;另外,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产业快速崛起的过程中,产品附加值也有所提高,若想“弯道超车”,国轩高科还应在产品方面密切追踪。
结语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尽管目前固态电池领域竞争激烈,但国轩高科再次证明:创新虽非易事,但量变不断积累,终将达到质变。
破局,或许也不那么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