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建筑的“阿鹏哥哥”:做沉淀下来播撒种子的人
创始人
2025-05-24 15:01:46
0

新华社北京5月23日电 5月23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科普建筑的“阿鹏哥哥”:做沉淀下来播撒种子的人》的报道。

工作室的玻璃幕墙,透视城市的摩天大楼,也倒映着古朴的雕梁画栋。这是一间很有意思的工作室,一堆建筑结构图纸与深奥的工程教科书里,居然还夹杂着《如果历史是一群喵》这样的儿童绘本。

这群很有意思的“土木人”,是80后、90后、00后的代际组合,通过制作短视频讲述工程科普知识走红网络。他们用努力证明,严谨的学术可以成为吸睛的爆款,令人沉迷的短视频也可以沉浸式传播知识。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近日独家采访“阿鹏哥哥探结构”创始团队,走近这群披荆斩棘的青年人。

“阿鹏哥哥探结构”的两位创始人向记者介绍制作视频的过程。新华社记者 刘铭翔摄

“聪明的你”破解了建筑奥秘

2023年10月,即将迈入40岁门槛的浙江绍兴人赵鹏,决定从原来的公司离职。“其实当时公司发展不错,为什么要离开呢?纯粹就是想去探一探未知。”

赵鹏不仅自己离职,还“忽悠”了原同事、90后建筑工程师明超杰一起创业。“当时周围100人里99个不看好,好在获得了家人的支持。”明超杰说,“从舒适区到风口区,人一辈子可能就搏这么一次。”

要在平均时长1分钟左右的短视频里,讲清楚一种工程技术原理非常困难,还要有吸引人的幽默表达,展现出建筑结构的魅力,这可苦煞了两位“理工男”。

“最开始都不知道短视频要怎么拍、怎么表现,连续发了20个左右的视频,慢慢适应网络传播的语境,封面、内容、主题都不断调整,想办法用更加轻松和直白的表达方式,让更多网友了解建筑安全的重要性和建筑结构的奥秘。”赵鹏说。

于是,苦思冥想后某天深夜的“灵光一闪”,网络上诞生了“聪明的你”。

“30秒,你竟然建造了赵州桥”“恭喜你,你建造了万里长城”“聪明的你,竟然发明了鲁班锁”……作为科普类短视频UP主,“阿鹏哥哥探结构”开播18个月,发布155期结构探索视频,累计全网播放量破5.4亿,狂涨粉丝260余万。

没有深奥的道理和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与“聪明的你”一起“复盘”经典建筑的构思和改良过程,每一位看视频的网友,仿佛都亲身参与了一场让历史铭记的发明创造。

中国传统建筑结构系列,斗拱、藻井、悬鱼、下昂,营造技艺加上历史文化的综合输出,悬空寺、大雁塔、越王陵、万里长城……网友直呼:“看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博大精深,还得是我‘迷人的老祖宗’。”

“工程类的科普,要跳出‘专业’讲专业。一个视频只讲一个小的知识点,比如斗拱的魅力可以从很多角度去解读,我们只抓取其中的一个角度来展开。”赵鹏说。

又比如云南一颗印、黎族船型屋、土家族吊脚楼等全国各地的代表性民居,大家不了解但感兴趣。“原来我老家的房子这么厉害!”因地制宜、兼顾美观与实用的建筑智慧,激发了人们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尊重,也激发了心底的乡愁。

传递安全理念的“土木人”

探索结构的“阿鹏哥哥”有很多身份,但他心中分量最重的,莫过于“父亲”——这是他持续不断地输出建筑安全知识、深耕青少年工程科普教育领域的动力和初心。

在有关万里长城的那期视频中,很多人对“女儿墙”展开了热烈讨论。

为什么叫“女儿墙”?有一种说法是古代有一位砌匠的女儿,从屋顶失足坠落不幸身亡。这位匠人深感悲痛,为了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他决定在屋顶的边缘砌筑一圈矮墙,后来人们就把这圈矮墙称为“女儿墙”。

“我和超杰都有孩子,我们希望所有孩子都能住在安全的房子里,行走在安全的道路和桥梁上,在安全的校园里学习。”赵鹏说。

在建筑行业工作多年,两人做过很多改造加固项目,比如烂尾楼改造的商业综合体、倾斜的办公大楼、火灾后的厂房、破旧的文旅古迹……“改造过程中接触了形形色色的甲方,大多数都通情达理,但不乏一些不尊重技术死抠利润的人。我们的态度很明确,建筑安全是底线,绝不能有隐患。”赵鹏说。

为了强化公众的建筑结构安全理念,“阿鹏哥哥探结构”的视频列表里,有了穿云度月的上海中心,抵御强风的帆船酒店,飞跃峡谷的悬索大桥,稳如磐石的摩天大楼。通过“解剖”人类文明史上的经典建筑和享誉世界的当代建筑,他们努力地告诉大家:比华丽的外表更重要的,是内在的结构。

粉丝越来越多,视频传播量越来越大,团队的责任感不断提升。

“设计院专家、高校教授等会从专业技术上把关。父母、妻儿,朋友都能看得懂,才算达到基本预期。”赵鹏说,“有不理解技术的网友提出质疑或吐槽,我们也会当作一种正向反馈去理解,鞭策我们把视频做得更好。”

做沉淀下来播撒种子的人

“儿子学说话的第一个字就是‘楼’,他特别喜欢看您的视频,请一定坚持下去”“要是上学时能有这样的视频,力学也不至于学得那么费劲”……

“后台收到很多私信和评论,孩子看了视频后认识了各种建筑和桥梁结构原理;很多高校、中小学老师用我们的视频开展教学活动;同学们也运用视频参加课题汇报、学习竞赛……我们特别欣慰。”赵鹏说。

粉丝的支持,让团队有了底气做更长远的规划:坚持10年以上的原创内容输出,坚持创作1000篇以上的原创工程科普视频,为全国1000所以上大中小学、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馆、博物馆等教育机构公益赋能,打造可持续发展的青少年工程科普教育服务品牌。

“很多人都关心我们有没有赚钱,其实变现的机会确实很多,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做对社会和他人有意义的事情。真正沉淀下来做技术、做内容的人,永远有市场。”明超杰说。

如果把创业比喻成造房子的话,在团队成员看来,“阿鹏哥哥探结构”现在还处于“打地基”阶段,要把地基打扎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好在老“匠”不死、薪火相传。

团队技术助理、“00后”的王晓聪,刚刚实现“粉丝”到员工的身份转变。“大四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在B站上刷到了‘阿鹏哥哥探结构’的视频,觉得很有意思,毕业后直接投了简历。”她说,有不少考生和新进的“土木人”,都会在后台询问建筑行业发展和职业规划的问题。

有人说,随着人工智能的崛起,这个行业可能快完蛋了,也有一些“土木人”,会自嘲在工地上“搬砖”。在“阿鹏哥哥探结构”的创始人们看来,和所有行业一样,建筑行业依旧机会很多,比如智能化、数字化的广泛应用,绿色建筑,城市改造更新等,还可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参与国际合作项目。

以科普教育之名,做播撒种子的人,引领狂欢中的沉淀,赵鹏说:“我们要做的是学会思考、执行和坚持,用新的视角、新的模式去迎接行业发展。我们相信,所有的经历将会是底气和自信的来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首个AI计算开放架构问世 国内... 来源:IT时报 我国算力总规模全球第二,规模和增速优势都较为显著。截至2024年底,我国算力总规模达...
限流式保护器怎么选?为直流充电... 01单相电气防火限流式保护器 型号:ASCP210-40D,ASCP210-63D 导轨式安装,具有...
2025年服贸会|激活数据新要... (记者 杜峰)数据智能中台里,数据像水流般被过滤、沉淀、再利用;“翼企问”像一座随叫随到的水闸为企业...
“超级电池”的“智”造工厂 特约记者 李婷婷 9月8日,走进咸安区凤凰科创园的柔电科技混合电池电容器生产基地项目,车间内一派忙碌...
宇树官宣IPO后王兴兴首发声:... 出品|搜狐科技 作者|常博硕 编辑|杨锦 在 2025 年的外滩大会上,一场名为“AI 原生时代,旧...
北京人工智能生态伙伴大会成功举... 9月10日,北京人工智能生态伙伴大会在北京首钢园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组委会、全球数字...
OpenAI CFO警告:不拥...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美股情报站) OpenAI的首席财务官萨拉·弗里尔最近在高盛的Communa...
乌海市海勃湾区:以科技为翼 无... 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内,第九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总决赛的赛场上,一架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划出精准的轨迹。...
南昌男子收藏了280多个缝纫机... “你看这面墙, 从上到下摆放的每一台缝纫机头 都是不同省份、不同年代产的。” 在青山湖区, 收藏爱好...
追觅科技宣布造车 话已经抛出去... 来源:科技大事 运营商财经网 实习生张蓬文/文 日前,追觅科技CEO俞浩发布全员内部信,宣布向全体员...
原创 “... “链动众城 万亿降本”京东工业数智供应链河北城市峰会9月10日在石家庄举办,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石...
原创 u... 在现代企业中,U盘、移动硬盘等移动存储设备已成为数据泄露的主要通道之一。 一张小小的U盘,可能带走成...
闭眼入不踩雷!vivo Y50... 想找一款“续航够久、不怕磕碰、功能还全”的手机?9月5日正式开售的vivo Y500,或许就是普通消...
华为大动作!徐直军卸任海思半导... 每经编辑|杜宇 天眼查工商信息显示,9月10日,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徐直军卸任法...
检测准确率提高!我国成功研制首...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消息,近期,我国多个地区发现基孔肯雅热病例,对公众健康构成威胁。为解决病毒检测...
小米金凡时隔三年发微博:超70... 9月11日,鞭牛士发现,小米集团手机部副总裁金凡时隔三年首度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声。 上午10点,博主...
探营2020外滩大会科技展览:... 给个指令就能让图片变成视频、戴上智能眼镜抬眼就能支付、人造太阳带来清洁能源……2025 Inclus...
治理车圈乱象,等一个实锤曝光 “上市72小时订单破6万辆!” 此前,某新能源车上市时的宣传语曾引发市场轰动。然而,该车型上市一年后...
浙江国资国企推进“人工智能+”... 中新网杭州9月10日电(奚金燕)9月10日,浙江省国资委联合省经信厅举办浙江国资国企“人工智能+”开...
中科大孙玄:AI或将“吃掉”全... 封面新闻记者 孟梅 “相信不少人听过这么一句话:AI(人工智能)的终点是能源,能源的终点是聚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