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首台1000吨级大顶力,高精度惯性摩擦焊机实物图
中新网上海新闻5月20日电(谢梦圆)为全力做强创新引擎,培育发展新动能,上海在2022年率先印发行动方案,立志全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创新高地。三年来,作为能够代表中国前沿科技的城市之一,上海智能制造的水平如何?“未来工厂”是否能走进现实?
未来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方向,由前沿技术驱动,具有战略引领性、前沿颠覆性、场景突破性等显著特征。当前,加速培育未来产业,才能积累技术优势加速转化为未来发展主动权。未来制造就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目前,上海的未来产业已于16个细分领域布局了一批重大项目,不少企业正成为有望引领未来的“新星”。据数据统计,截止2024年3月,在制造领域,上海累计建成国家级标杆性智能工厂3家、示范工厂19家、优秀场景111个,培育“工赋链主”25家、工业互联网平台34个。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在已建成的智能工厂中,生产效率平均提升50%,运营成本平均降低30%,带动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3.8%。
凭借对传统焊接技术的突破,国焊科技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极限制造技术,包括惯性摩擦焊、摩擦塞补焊、线性摩擦焊、混合摩擦焊等技术。
国焊智能科技董事长龚铁军介绍,长期以来,以惯性摩擦焊工艺为代表的“极限制造”技术始终为西方发达国家所垄断,截止目前,全球已投入实际生产的千吨以上惯性摩擦焊机保有量不过数十台,导致其单台价格不断飙升,部分专机现已接近10亿美金。
据悉,惯性摩擦焊技术可以实现异种金属的连接,这不仅拓宽了材料组合的应用范围,还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性能与可靠性。惯性摩擦焊机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打破了国外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垄断,更在航空航天、船舶动力、新能源汽车等高端装备领域展现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具有高精度、高效率、高稳定性的特点。
同样聚焦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前沿领域发展的还有上海三向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总经理吴岐山介绍,液压银烧结技术用于半导体芯片连接是创新性突破,比传统气压技术更高效、精准。当前,行业面临芯片烧结效率低、精度不足以及设备成本高昂等痛点,“我们作为首家采用液压技术的设备提供商,有效提升了芯片连接过程的效率与精准度,避免了传统烧结不均匀、气孔率高等问题,显著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更为重要的是,该企业的设备价格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一半,大幅降低了客户的设备采购成本,可以在性能与价格上实现了对国外垄断设备的全面超越。
三向元自主研发的热压烧结设备已经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封装领域
记者发现,在未来制造领域,很多企业都会将放眼国际,比照该领域的世界一流水平。在此过程中,国际间的交流学习对他们而言颇具意义。上海也提供了很多平台,供海内外前沿技术企业交流、竞技。
江苏航工军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攻激光精密加工制造,技术应用场景包括对汽车精密制造、半导体激光精密制造等。该公司总经理张松告诉记者,激光制造的特点是高精度,“随着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提升,对制造业的精细化程度要求会越来越高。”在他看来,上海是非常国际化的城市,在此获得机会与一些国际人才交流前沿技术,对公司促进事业发展有很大帮助。
激光精密制造场景
“无论从符合科学规律、产业规律还是市场规律来说,国际交流和合作都是必须的,而且是我们要持之以恒推进的。这对我们研究能力、技术能力包括工业工程化产品实现能力的提升,都有帮助。”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经理沈磊说。
虽然上海未来制造业的发展生态正逐步完善,前景广阔,但其培育壮大也需要时间和耐心。上海励兆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为半导体制造设备提供“卡脖子”零部件:射频等离子源的公司,致力于打破欧美的封锁,实现国产替代到国产领先。公司产品总监刘睿哲坦言,对于初创企业而言,除了政策对人才和厂房的支持不可或缺,更重要的是希望官方出台政策保障相关行业的国产化率,以此维护下游客户,“参考日本和韩国之前的发展历程,会发现其中有很多政府主导,因为这是一个长周期、重资产的一个项目。如果没有国家的支持,这个行业很难快速实现国产的进步”。
在沈磊看来,近几年上海未来制造业的发展非常迅速且齐全,后续上海应该更进一步开展产业顶层设计与布局,这会更有利于后续发展的有序性,更好实现产业聚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