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马相 实习生 王品唯
随着AI技术与医疗设备的深度融合,血压监测也步入智能化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使用可穿戴设备来测量血压,这种血压监测方式到底可靠吗?5月17日是第21个世界高血压日,16日,记者通过实测和采访有关医学专家,带领大家深入了解,在科技助力下,血压监测能否变成“腕”间小事?
满足随时随地监测血压需求
为了深入了解可穿戴设备在血压监测方面的实际表现,记者亲自体验了一款市面上热门的智能手表产品,在测试过程中,记者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说明进行操作,测量时,手表会轻微加压,整个过程大约持续30秒,随后清晰地显示出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数值。
为验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记者同时使用传统水银血压计进行对比测量。在多次测量中,手表的测量结果与水银血压计的差值大多在5mmHg以内。不过,记者也发现,在运动后立即测量或测量时手臂姿势不稳定,可穿戴设备的测量数据会出现一定波动。总体而言,可穿戴设备在便捷性上具有优势,能随时随地满足用户的血压监测需求,且在静止状态下测量的准确性基本能够满足日常健康管理的需求。
48岁的李先生是一位高血压患者,患病已有5年之久。过去,他需要定期前往医院测量血压,或者在家使用传统的上臂式血压计。“每次使用传统血压计,都要摆弄袖带,而且测量时感觉很紧绷,不太舒服。”李先生说道。自从使用了具有血压监测功能的智能手表后,李先生觉得方便了很多。“现在我随时都能知道自己的血压情况,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觉前,我都会习惯性地测一测。”李先生表示,智能手表还能自动记录血压数据,生成数据图表,方便他了解自己血压的变化趋势。
李先生感慨地说,智能手表就像一位贴心的健康小管家,时刻关注着他的血压健康。
不能完全替代传统血压测量方法
对于可穿戴设备在血压监测方面的应用,西安市红会医院北院区高血压专病门诊主任医师孟建疆表示,这类设备确实为人们的健康管理提供了便利,能够帮助用户更方便地监测血压,尤其是对于高血压患者的长期血压管理具有积极意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提到,截至目前,已有采用示波测量技术的可穿戴腕式电子血压计及腕表通过了准确性验证,可用于日常血压监测。
然而,孟建疆也特别提醒,可穿戴设备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血压测量方法,它的测量结果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目前市面上的可穿戴设备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产品的测量准确性可能存在一定误差。”孟建疆说,用户在选择可穿戴设备时,应尽量选择经过专业认证、口碑较好的产品。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保持正确的测量姿势,避免在运动后、情绪激动时或身体状态不稳定时测量,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此外,孟建疆强调,高血压是一种需要综合管理的慢性疾病,除了定期监测血压外,患者还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西安市红会医院也在通过创新模式深化健康管理。为了准确、及时了解患者在医院外的血压情况,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医院北院区高血压专病门诊为患者免费提供智能血压计,患者可以将智能血压计带回家监测,血压计会自动上传血压测量数据。
孟建疆表示,目前高血压患者远程管理已经达到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患者测血压的依从性,医生能及时掌握患者的血压变化,从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行为进行互动、干预,及时调整降压方案,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患者的血压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