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九天揽星河
创始人
2025-05-12 08:21:27
0

2025年3月21日19时左右,谷神星一号(遥十七)运载火箭顺利将6颗卫星送入535公里太阳同步轨道。

本报记者 曹政

2023年9月21日12时59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当倒计时归零,火焰如巨龙吐息般喷涌而出,30多吨重的箭体挣脱了地心引力,腾空而起。

这是谷神星一号的第10次发射。67.5秒后,当大家都觉得这枚中国民营火箭里的“明星”要稳拿“十连胜”时,火箭一级姿态突然失稳,发射任务宣告失败。

看着大屏幕上的火箭滑落天际,星河动力公司创始人刘百奇心头涌起从未有过的失落——这是谷神星一号第一次发射失利。他和团队拿着仅有的图像、数据寻找原因,一直到第二天早上都没睡,捡回残骸后又立刻排查分析。

对于这家刚刚创业5年的民营火箭公司而言,发射失利后很容易缓不过来,但团队成员勇敢选择了“归零”再出发。

“归零”是航天特有的故障分析模式:面对问题从头开始对每个环节逐一溯源验证,直到问题完全解决。

与研发初期遭遇失利不同,谷神星一号当时已较为成熟,率先进入平均10天发射一枚的高密度发射周期。也就是说,这次失利是民营火箭进入批量生产、订单交付的市场化运营阶段后遇到的全新考验。

实际上,从2018年刘百奇离开航天“国家队”选择创业开始,类似的难题便接踵而至。

2014年起,我国鼓励民营资本发展商业航天,国内陆续诞生了一批民营火箭公司。星河动力就是其中一家,并逐渐成长为独角兽企业。刘百奇回忆,创业之初最难的是身边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给投资人讲,人家听几句就走了,觉得完全是冒险。”他说。

要证明商业航天可行,唯一的办法就是一步一个脚印,通过技术攻关拿出创新成果。第一步,便是解决火箭的动力源——发动机。

当时,发动机是民营火箭的痛点。商业航天以盈利为目的,要求发动机高性能、高性价比,如果使用不适配的发动机,火箭就很难具备商业价值。

2018年7月,星河动力成立半年后,终于从资本圈获得一笔2000万元的融资。刘百奇将其中超三分之一的资金用到了发动机研发和试验上。为了提高研发效率,星河动力打破常规,将火箭总体和动力联合优化设计,避免了重复设计和沟通的繁琐流程。仅4个月后,60吨推力的一级发动机试车成功。

2020年,谷神星一号首飞,此后相继创造了中国民营火箭首次连续发射成功、首次海上发射成功、首次高密度发射等多项纪录。直到第10次发射时突然失利,市场对民营火箭的信任度又降至谷底。

失利的原因很快找到了——在喷管扩张段组件螺钉孔加工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导致碳布层产生内部缺陷,造成扩张段烧蚀异常。“这次挫折更增强了我们对航天事业的敬畏。”刘百奇说,团队开始从设计、生产、试验、发射全链条梳理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和薄弱环节,逐一解决。

沉寂两个多月后,谷神星一号终于再次矗立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23年12月,当它的第11次发射把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时,团队所有成员都热泪盈眶。

很快,市场信心重聚,星河动力的发射订单排到了2026年底。截至目前,这款火箭已经成功发射18次,将77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是民营航天领域发射次数最多、成功率最高的商业运载火箭。

当谷神星一号不断创造纪录时,公司另一支团队正瞄准新难题展开攻关——研制可重复使用火箭。面对密集的星座组网发射任务,民营火箭如果想再降成本、提升运力,势必需要可重复使用的火箭,也就是火箭发动机采用液体燃料,发射升空后还能回收发动机重复使用。

新箭型的第一个难题依然是发动机。国内在液体火箭发动机上已有一些成果,但要么成本高,要么大范围推力降不下来、难以更好地实现回收。刘百奇选择了当时在国内鲜有人走的一条路——以煤油、液氧为燃料的针栓式发动机。这一方案不仅容易调整推力、燃烧稳定、可靠性强,同时结构也更简单,成本更低。

“我们没有液体火箭的经验,只能一边试验,一边琢磨。”他说。燃烧室内壁就曾难坏了大家。火焰燃烧时,温度可以达到3000摄氏度,一般材料很难抵挡这样的高温。摸索中,团队将内壁材料换成不锈钢,又利用再生冷却技术,让冷却剂在燃烧室内循环,吸收热量后通过外部冷却系统冷却,再回到燃烧室循环使用。

今年4月,这款火箭发动机完成300秒长程热试车,为今年可重复使用火箭——智神星一号的首飞奠定了基础。

智神星一号可以重复使用约30次,将带动商业航天发射成本的大幅下降。在探秘宇宙的征途上,北京民营火箭已加满动力,即将再一次出发。

独角兽“秘笈”

商业航天必须更懂市场

北京已连续多年成为全国“独角兽第一城”,其创新沃土上密集诞生的独角兽,大部分为民营企业。以商业航天领域为例,已跑出星河动力、银河航天、蓝箭航天、星际荣耀、微纳星空等多家民营独角兽。

与航天“国家队”不太一样,商业航天必须更懂市场。每次谷神星一号火箭发射时,箭体上都会印一家冠名商的名字,舱内有时候还会携带泡泡玛特手办等小物件。其合作伙伴看重的,是火箭上“做广告”能放大传播效应。这也恰恰折射出民营火箭与众不同的商业逻辑。

星河动力成立之初便瞄准了市场需求。2018年,各种各样的星座计划开始“吆喝”,批量化卫星发射激发了对民营火箭的需求。为此,团队设计了不同运力、不同技术路线的火箭。刘百奇把自己的公司比作“太空快递”,他只是向卫星等客户收取发射服务“快递费”。

市场化的目标当然是盈利。随着谷神星一号发射订单纷至沓来,市场的认可意味着公司跑通了民营火箭的商业模式。对企业成长而言,有钱可赚、并不单依靠融资烧钱,也就更有能力去研发液体火箭等技术难度更大的箭型。

作为全国商业航天产业链布局最全面、产业发展最具活力的城市,北京已形成“南箭北星”的商业航天发展格局,众多民营企业正爬坡过坎,以不断创新的快速进化能力逐梦苍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能辉科技与蚂蚁数科达成合作共识...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胡嘉树)在“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期间,能辉科技与蚂蚁数科签...
国际能源署:低排放氢气项目面临... 新华社巴黎9月12日电(记者罗毓)国际能源署12日发布《2025年全球氢能评估》报告说,尽管面临多重...
福立旺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福立旺(688678)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
“孙子智慧”与“营商之道”对话... 转自:滨州发布 9月12日,“孙子智慧”与“营商之道”对话会在滨州市惠民县举行,海峡两岸孙子文化研究...
新机备货量预估40-60万台,... 昨日,华为于9月4日发布的第二款三折叠新机华为Mate XTs 非凡大师正式首销,根据官方公开信息显...
全球知名高校共建“文明实验室国... 本报讯 (记者 程晓琳 杨频萍) 9月13日,由南京大学发起的首届全球文明数智研究会议在南京举行,“...
原创 给... 当世界还沉浸在硅谷打造的“科技神话”中,中国的一支青年科技力量,悄然打破了技术封锁的天花板。深度求索...
记者手记:在服贸会上感受“数智... 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 记者手记:在服贸会上感受“数智”与“金融”双向奔赴 新华社记者于佳欣、任军、...
电厂 | 拼多多搭建舞台,为助... 作者 商迪安 提起东非,你会想到什么?是广袤无际的草原、壮观的野生动物迁徙,还是那道素有“地球伤疤”...
高德AI出行智能体“小高老师”... 本报讯 (记者袁传玺)在近日召开的“高德扫街榜”产品发布会上,高德地图对外宣布,其面向出行生活打造的...
《战地6》主机版分辨率公开 P... 据《战地6》开发商之一Ripple Effect,《战地6》主机版分辨率如下: PS5 Pro 画...
致远互联公布“基于配置单点登录...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北京致远互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基于配置单点登录到外部系统的方法”专利公...
“2025新材料与具身智能硬科...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娥 9月12日,由深圳市新材料行业协会主办,深圳市机器人协会协办,在南山...
首都图书馆举办“XIN空间”科... 央广网北京9月13日消息(记者 朱冠安)近日,由首都图书馆主办的“XIN空间阅读推广”科普月主题讲座...
中国移动南亚东南亚国际数字信息... 来源:云南网 9月12日,中国移动南亚东南亚国际数字信息大通道能力发布会在云南昆明举办。会上,中国移...
银河电力等“电能表时钟误差校准...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银河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银河表计有限公司申请的“电能表时钟误差校准系统...
“FOLO福禄球”亮相服贸会,... 9月13日,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现场,科技体育领域迎来新突破。由国内数字体育先锋企业北...
拓斯达推出首款人形机器人!行业...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9月13日讯(记者 陆婷婷)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势头正劲,...
豪迈科技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豪迈科技(002595)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Canalys:2026 年,...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IT之家) IT之家 9 月 12 日消息,Canalys 科纳仕咨询今天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