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钱英 记者 施雄风
5月6日,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光擎”智脑大模型正式上线。在调度控制中心,方式计划室专职人员沈泽锴打开该公司“电网一张图”的“光擎”页面,输入“江一变1号主变检修,请帮我分析电网风险”指令,“光擎”迅速自主推演了主变检修操作后的拓扑结构,仅用5秒钟,便自动生成了电网风险等级、关联重要敏感用户及预控措施等信息。
丁豪 摄
3月,国网杭州供电公司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组建人工智能专班,全力推进基于国网光明电力大模型的“光擎”智脑大模型研发。“光擎”涵盖智能推理、主配网拓扑解析等基础能力,以及重过载分析、断面预警、电网风险分析等应用,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持。
“我们推动AI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演进。”国网杭州供电公司人工智能专班负责人韩荣杰介绍,在研发“光擎”过程中,人工智能专班团队发现通用大模型存在一些问题,缺乏对电网设备间复杂连接关系的理解,难以完成精准数值计算,容易产生幻觉、生成错误信息,且大模型有上下文长度限制,对复杂任务的响应时间过长。这些问题导致通用大模型无法在电网调度等对数据实时性、准确性要求高的场景下直接应用。
为解决这些问题,人工智能专班采用“大模型驱动+小模型协同”技术路线。由小模型辅助大模型完成电网拓扑梳理及精确计算,同时融合大模型生成对抗方式,大幅提高了电网拓扑解析的准确性和效率,从而极大降低大模型的幻觉问题。此外,通过多线程并行、多智能体协作的方式,突破了大模型上下文的长度限制。通过重构技术链路,让系统自动匹配专用的智能体直接响应需求,响应效率提升50%。
“我们先让大模型按需求自主调用小模型,让大模型得到相对准确的参考内容,从源头上控制大模型回答的质量。针对幻觉问题,我们参考了对抗生成网络的生成和判别的思路,进行二次判断,生成的答案就有了准确性。”人工智能专班工作人员王奇锋表示。
面对杭州电网最大用电负荷超2000万千瓦的压力,“光擎”能够一次性处理杭州电网实时全量数据,精准涵盖超1800个母线节点、1400余条35千伏及以上线路,以及2万个调度管辖设备的实时状态。通过秒级快速处理响应,将传统手工查找“目标拓扑”提升至智能分析,有力支撑了调度、运检等专业人员高效掌握电网实时态势。
“光擎”通过专业提示词融入思维链过程,实现了从“黑箱拟合”到“白箱推理”的跨越。“光擎”试应用期间,已在实时断面监测、电网风险识别、设备供电路径溯源、主配网重过载分析等场景深度应用,实现了数智赋能基层减负增效。此外,“光擎”还具备跨专业、多场景的智能问答交互功能,可应用于智慧办公、员工培训等领域。
“今年电网检修高峰期间,4月份共处理206条检修计划,产生了60余项电网风险。原来每项风险由人工分析平均需要10分钟,现在通过‘光擎’智脑秒级生成、人工校核只需2分钟,效率提升80%以上。”调度控制中心副主任廖培表示。
下一步,国网杭州供电公司还将深入落实“人工智能+”专项行动,持续迭代升级“光擎”,夯实底座能力,汇聚电网运行、管理规程等全要素数据,拓展“光擎”在各专业应用边界,开发停电原因分析、辅助操作票纠错等延伸场景,深度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电网安全保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