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镜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是谁发明的?怎么做到的?怎么一步步的成为可以探索宇宙的望远镜?我们先来看看望远镜的历史?
在1908年,荷兰米德尔堡眼镜师汉斯·李波尔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望远镜。
就在不久后,德国的天文学家开普勒也开始研究了望远镜,但是还没有什么成效。直到1665年,荷兰惠更斯制作了长筒望远镜,用来探查土星的光环。
1793年,英国赫瑟尔制作了反射式望远镜,它采用的是铜锡合金制成的。
在1917年,胡可望远镜出现,它是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的威尔逊山天台建成的,它的口径是100英寸,正是因为它,哈勃发现了宇宙的奥秘。
直到1990年,美国航天局(NASA)将哈勃望远镜送入了轨道。
依当时的技术来看,哈勃望远镜还不是很成熟,所以过了三年之后,就是在1993年,哈勃望远镜才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在2019年,哈勃望远镜有了最新的宇宙成果,它公布了一组照片“哈勃遗产场”(HLF),是那个时候最完整的宇宙图谱。
哈勃望远镜在16年间已经拍下了7500张星空的照片,以及大约有265000个星系,它让研究宇宙的科学家们更深入的了解过去的宇宙。
在2021年6月19日,据报道称:已经工作了30多年的哈勃望远镜该“休息”了,那么在此,哈勃望远镜肯定是要有一个“继任者”的,所以韦伯太空望远镜成为了它的“下一代”。
野心勃勃的哈勃继任者
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全称: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
它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就在圣诞节的那一天2021年12月25日,韦伯太空望远镜成功的发射了。它比哈勃望远镜还要大,面积是它的5倍,还能在近红外波段工作,还可以在零下273.15摄氏度的环境中工作。
韦伯望远镜还有一个称呼叫做“鸽王”,
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它总是放人的鸽子吗?没错。早在2007年,就想着把韦伯望远镜发射出去,它投入的资金以达到了5亿美元,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就推迟了。这一推迟不要紧,更是推迟了二十几年。
就在今年的12月18日,本来就要完成该项目,但是呢?毫不意外它又推迟了。最新的计划是在24日从法属圭亚那发射,过了一会儿又被推迟了,一直到25日,才完成该任务。
到底是因为什么?导致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迟?
韦伯望远镜可谓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它名字的由来是以:第二任美国航天局局长詹姆斯·韦伯命名的。
它推迟的时间有二十几年,可谓它在这个时间段可能是再一次的注入了自己的心血,把韦伯望远镜做到更好,做到更精确。
他们推迟有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韦伯望远镜投资巨大,技术比较复杂,精度要求要高。
二是,韦伯望远镜的轨道距离与地球有150万公里,是第二个拉格朗日点。
如果在2007年,韦伯望远镜成功发射,它的资金还不会发展很快。现在它的总消耗资金高达96.6亿美元,并且这一次的韦伯望远镜将会在地面指挥站和深空探测器之间传递信息。
就连美国的专家也称:这是整个项目的最大里程碑,韦伯望远镜的状态是最好的证明。
但真的是这样的吗?
无奈妥协的世纪工程
经过了25年的时间,耗资百亿美元,它的发射升空,将让人类再一次的有了新的突破。但是疫情来的太快了,导致说好的照这个时间段发射升空,还是推迟了。
新冠病毒再不断的影响着各国,导致很多的经济都无法上升,一直处在一个不上不下的地位着实尴尬,就连韦伯望远镜也是无法避免的。在今年的一月份就已经有了通知表示:韦伯望远镜的组装完成率不到12%,也就是说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它的原材料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哈勃望远镜,它有坚固的主镜,收集面积为4平方米,但是韦伯望远镜,是由有18个不同的镜段组成,收集面积为25.37平方米。哈勃望远镜的质量12200千克,而韦伯望远镜的质量是6500千克,从这可以看出它的质量有多轻了吧!
它的每一个部件都要比哈勃望远镜更轻,它每一个镜片的厚度都在18到20纳米之间。他通过加工镜子的背面实现了重量减轻,甚至在低温冷却后,可以移除90%的质量。你看着韦伯望远镜像金色,但它却不是金色的,而是使用了铍。
什么是铍?
它是一种灰白色的碱土金属,它可以用作于原子能反应堆材料和以及宇航工程材料等等,它在火箭,导弹,航空,宇宙航行等地方都是不可缺少的材料,甚至可以当成一个“宝”了。
如:人造卫星;只要添加1公斤的铍,那么运载火箭的总重量就达到了500千克左右,它的吸热性强,强度大。
美国航天局(NASA)的“天空之眼”
据外媒报道:韦伯望远镜取代了哈勃望远镜成为NASA、ESA和CSA的杰出“天空之眼”。
在1990年4月,哈勃望远镜完成了它的任务。现在韦伯望远镜将继续为宇宙探索进行冲刺。
韦伯望远镜的覆盖范围很广,可以看到波长在600到28500纳米的光线,(称:中红外光)。我感觉他们制造韦伯望远镜的目的除了造福人类,还想寻找外星人,想通过韦伯望远镜寻找外星人的存在。如果外星人真的有,那我们将会扮演着什么角色呢?我们会不会和平共处。
所以身为“天空之眼”,我们除了探索外太空的奥秘,对于外星人我们还是能避开就避开吧,避免造成伤害。霍金曾说过:人类不要去主动联系太空文明,外星文明的技术比我们要先进的多。
如果我们去主动的寻找外星人,我们将会很被动。甚至会引起灾难,因为外星人不都全是好人,也不都全是坏人。就怕有些人“趁人之危”,导致造成世界留下巨大的伤害。所以在韦伯望远镜的支撑下,我既希望我们进一步的探索都更美好的宇宙,但是不希望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外星人。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韦伯望远镜推迟了那么久,都没有想要放弃它?
为什么就算有着“鸽王”的称号他们也没有放弃过?
一是,他们不敢。光是这二十年制造一个韦伯望远镜的成本,就已经达到了上百万美元。所以要放弃的话,心里还是很不甘。毕竟花的都是钱,而且不能让它打水漂,所以只能继续推迟,直到真的升空为止。
二是,人们对韦伯望远镜还是很期待的,就算它一次次的推迟,它的“热度”依然不减,但是难免还是会对它失望的。因为它实在是太拖拉了,而且美国对韦伯望远镜寄托了很多的希望,就像哈勃望远镜一样,它们在美国的地位都是无可撼动的。
与我国“巡天”光学舱相比,究竟哪个更强?
它比美国的哈勃望远镜远300倍以上的空间,它的直径达到了两米。
“巡天”光学舱是中国第一个大口径,大视场空间天文望远镜,称为“宇宙之眼”。
它有什么特点呢?它是可以与我国空间站共轨飞行,也可以进行维护以及空间站对接,还能和空间站共享资源。
听起来就是很厉害,“巡天”光学舱还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天地观测兼具。如果哈勃望远镜一年之内才能获得数据,那么我们“巡天”光学舱只需要一天就可以获取数据,“巡天”光学舱还有着独立自主的飞行能力以及精密指向能力。
对于哈勃望远镜来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因为我国的“巡天”光学舱确实要比哈勃望远镜以及韦伯望远镜要强的多。不光是在表面,在设备的操作系统方面也要厉害的多。这都是看可以用肉眼可见的。
由此可得,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而不是天天“放鸽子”,让人们的希望一次次的“破灭”,在你有了一定的条件下,再去做任何事情,方可得到你想要的一切。不要着急求成,不是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争得“头破血流”,而是要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你才能掌握在更精确的数据以及相关的资料。
现在我们在航天领域不仅仅有了突破,就连带着每个领域都有一席之地,相信用不了多久,我们的科技将会再一次的突破,将走向各个领域的前沿。它承载着我们最伟大的中国人民,让我们生在中国无怨无悔,身为中国人,我为我们国家的强大感到无比的自豪!在今后,它将会走的更远,技术将会更强大,强大到无人可挡!
切记:凡事不要操之过急,免得急火攻心,到时候受伤的就是自己了。也不要在背后搞小动作,要明白:自作孽不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