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首都视听节目春交会核心板块“2025视听科技论坛——两小时,看见影视未来十年”在北京郎园Station中央车站隆重举行。本次论坛在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与北京市文联的指导下,由首都视听产业协会主办,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北京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联合主办,由首都视听产业协会视听科技发展委员会承办,汇聚了来自产学研界的顶尖专家、行业领袖与创新先锋,共同擘画未来十年视听技术的宏伟蓝图,深入探讨技术跃迁、场景革命与人文伦理等多重维度下的机遇与挑战。
领航视听
共筑产业基石,擘画未来蓝图
论坛由首都视听产业协会视听科技发展委员会秘书长胡月主持,在首视协视听科技发展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与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邱章红的开幕致辞中拉开帷幕。邱章红指出,过去十年,从超高清普及到沉浸式体验突破,从AIGC爆发到元宇宙、空间计算的深度融合,视听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了世界。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眺望未来十年,论坛以“全景推演”为核心,聚焦“技术跃迁”“场景革命”“人文思考”三大命题,旨在激发前沿智慧,探寻视听技术的下一次革命方向。他寄望与会者成为推动技术均衡分布、让未来加速照进现实的关键力量,以开放心态拥抱变革,以协作精神共绘蓝图。
在基地推介环节,重庆市青联委员、永川融媒体中心主编郭凯重点推介了“永川科技片场”的建设成果。作为国家战略支持下的“西部科技影视城”,永川凭借其区位、人才、产业、政策等多重优势,建成了拥有完善配套服务链条和强大后期制作能力的现代化影视基地。已吸引上百家企业入驻,承接了包括国家级项目仿真、知名游戏CG及《长津湖》在内的40余部优质项目,展现了区域性科技影视基地的巨大潜力。
AI赋能
视听产业的革新与重塑
人工智能,特别是AIGC的飞速发展,成为本次论坛讨论的焦点。与会嘉宾普遍认为,AI正从辅助工具升级为通用生产力,深刻变革视听内容的创作、生产与传播。
中影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中国影视摄影师学会(CNSC)副会长马平指出,人工智能对影视产业产生了强大冲击,行业既面临文化主权风险、算力壁垒、行业重复建设与认知断层等冲击,也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他强调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并介绍了中影集团在智能修复、虚拟拍摄及AI多语种译制等方面的探索,旨在以技术创新守护文化根脉。同时,他呼吁行业重视视听语言的积累,构建面向文化产业的可信计算体系,避免对AI的过度期望与误解,积极拥抱其带来的科技平权。
爱奇艺副总裁、智能制作部负责人朱梁以其核心技术平台“IQStage”为例,分享了爱奇艺在虚拟制作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他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专利算法和自研工具,在《云之羽》《大梦归离》等项目中实现全流程HDR色彩管理、自然景深过渡、虚实光影联动等效果,展示了虚拟制作在剧集创作中的应用。他还介绍了爱奇艺构建基于版权资产的数字资产库,旨在提升IP价值和影响力。朱梁强调,技术应服务于创作,与创作者同心,才能成就作品。
中影年年AIGC+3D产品线总负责人魏瑜聚焦AIGC+3D技术对数字文娱生产与交易生态的重构,提出通过生产民主化(AI辅助UGC)、体验升维(沉浸式)和交易范式变革(3D数字资产流通),推动行业迈向价值共生。
虚实共生
技术融合催生视听新纪元
技术虚实融合的日臻成熟,正推动影视工业迈入虚实融合的新阶段,实现效率与效果的双重提升。
天工异彩副总经理、CTO周辉着眼于VFX制作环节的痛点,如非创作性消耗、跨软件壁垒、资源调度低效等问题,提出引入有向无环图(DAG)架构,结合数据标准化和“天工大禹”平台的多模态AI与云原生技术,实现全局重构,大幅提升人效和制作智能化水平。他强调,应从底层重塑未来路径,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大规模生产协作,并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
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创新业务执行总裁刘俊指出,Sora、Pika、可灵等AI视频生成工具正驱动行业发生深刻变革,同时也带来了传统与未来、AI与人工如何碰撞的重大课题。刘俊也提及了以《曼达洛人》为代表的LED虚拟拍摄技术的重要影响。
灵狐AI微短剧写作模型创始人林子健表示,AI剧本创作可以有效降低试错成本,提高创意落地速度,并带来内容测试的提效。他介绍了灵狐AI在解决长文本一致性、角色驱动对白生成等方面做出的努力,提出了协作式、辅助式和替代式三种AI与编剧的合作模式,并认为创作民主化和多元化是未来趋势。
小冰公司AI内容负责人陆洲从内容角度分享了AIGC重构内容生产逻辑的思考。他认为,AIGC技术正将数字人推向超真实的临界点,纯生成式2D数字人表现力天花板被拉高,数字人成为传播裂变的引擎,技术门槛消失后,创意成为决胜关键。他强调,未来内容价值仍将回归真实情感连接、可持续共创生态和伦理共识三大原点。
此外,嘉宾们的分享都隐含对平台化、生态化发展的重视。无论是爱奇艺的“IQStage”、中影的智能系统、瑞云的“天工大禹”,还是魏瑜提出的3D数字资产流通平台和AI辅助UGC体系,都指向通过构建高效、开放、协同的数字化平台,促进资源整合、流程优化和价值共创,形成良性发展的产业生态。
聚智前瞻
洞见挑战,共话视听未来
思想的星火在此点燃,行动的蓝图已然铺展。本次2025视听科技论坛不仅成功汇聚了行业智慧,论坛展示的众多实践案例与前沿探索,清晰地勾勒出技术赋能下产业升级的具体路径,探讨了未来十年的技术图景,更重要的是,它 为产业界应对变革、把握机遇指明了具体路径和实践方向。论坛深刻印证了首都北京在国家“数字中国”与“文化强国”战略指引下,推动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与行动力。论坛也直面挑战:如何构建自主可控的AI基础模型以维护文化安全?如何打破算力壁垒与数据孤岛,实现资源高效协同?如何在技术狂飙突进中坚守伦理底线、保障创作者权益?这些议题的深入探讨,促使业界在拥抱技术红利的同时,保持清醒的认知与深刻的反思,寻求创新与规范的平衡点。
未来已来,行胜于言。本次论坛凝聚的共识,将切实转化为产业行动,加速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转化;推动行业标准的建立与完善,促进数据、资产、流程的互联互通;深化产学研用一体化,培育兼具技术素养与艺术审美的复合型人才;构建开放协作的产业生态,鼓励平台共建、资源共享、风险共担。首都北京,作为全国视听产业的核心引擎,将继续发挥政策引导、资源集聚、创新策源的优势,支持企业在技术研发、内容创作、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让我们以本次论坛为新的起点,将洞见转化为实践,将蓝图细化为行动,携手推动中国视听产业在科技浪潮中乘风破浪,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