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6日,位于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的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一架氢动力无人机旋缓缓升空,地面工作者正一边测试无人机性能,一边随时观察调整飞行参数,以保证飞机平稳运行。
“这是我们团队研发的一台氢动力无人机的首次产品化测试。”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旗下翌翔无人机团队技术负责人沈轶岭看向在蓝天白云中翱翔的无人机,眼里充满了希冀。
“让无人机实现长航时、环保无污染”,一直是沈轶岭团队的梦想。
2020年7月,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落户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次年,翌翔无人机团队在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落地生根。目前团队已集成设计应用在无人机上使用的氢动力系统和混合动力系统,自主开发“翌翔一号”氢动力手抛无人机、“青鸥30”氢动力复合翼无人机等7款机型。其中,“青鸥30B”氢动力复合翼无人机实现了定制化批量生产,并于2024年11月亮相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
改革创新,是驱动时代列车呼啸前行的强劲引擎。翌翔无人机团队专注于氢动力无人机的研发,向着“晴空一机排云上,便引氢能到碧霄”的愿望不断前行。但他们并非独自奋斗——重庆正在加快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持续营造良好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为氢动力无人机的腾飞“保驾护航”。
“重庆相关部门除了在资金、人才方面为我们提供帮助外,还在低空飞行综合验证场景方面为我们提供场地支持。”沈轶岭表示。
处在研发阶段的无人机飞行测试具有众多不稳定因素,易出现飞机失控的风险。在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的支持下,沈轶岭所在团队联系上中国民用航空西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重庆分局,希望协调重庆龙兴通用机场空域的使用时间,很快得到该局的批复和支持。此举帮助团队快速高效地完成了无人机实验测试,大大推进了实验进程与开发进度。
而这,仅是重庆以实际行动书写全面深化改革新篇章的一个缩影。2024年,重庆实施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重大重点专项,布局解决关键核心技术304项,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1.4万件,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970亿元,西部(重庆)科学城、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提质建设,金凤实验室建设全面推进,嘉陵江实验室、明月湖实验室加快筹建,重庆脑与智能科学中心建成投用……
2025年,重庆将紧扣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建设目标,聚焦重点领域细化深化改革核心指标设置,积极破解推进改革中的堵点难点卡点问题,加强改革交流,努力在超大城市治理、国资国企改革、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科技创新和民生等领域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全力跑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