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粮食的旅程——看电子科技如何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
创始人
2025-03-24 22:21:49
0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北斗导航技术的应用,让播种机精准到厘米,无人驾驶收割机昼夜不停作业,每一粒粮食都被科技“定位”,每一寸土地都被数据“丈量”。

这个春耕时节,让我们透过一粒粮食,从备耕播种、田间管理、收割储藏的“旅程”,看电子科技如何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迭代发展。

备耕播种:

从“靠天吃饭”到“精准落种”

晨光初露,河南新乡的麦茬地里传来规律的嗡鸣声。农机手薛清泉手扶方向盘,眼前平板电脑上的北斗导航界面泛着蓝光。“瞧这误差值,始终卡在2厘米内。”他轻触屏幕,播种机立刻自动修正方向,让两行玉米种子精准地落入褐色的土壤中。

20公里外,中电科新防务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科新防务”)的监控中心内,卫星遥感图正在刷新大屏。“全域扫描开始!”电科新防务技术专家李鹏话音未落,亚米级分辨率的卫星影像已铺满屏幕,田垄纹理清晰如掌纹。突然,一个地块跳出黄色预警——播种密度较周边低12%!

“启动验证程序!”3架搭载多光谱相机的无人机应声升空。农田上空,飞行器悬停在50米高度,镜头捕捉到土壤反射率的细微差异。“漏播面积23.6平方米。”系统秒级生成热力图,补种坐标传到农户手机。

地头里,农户薛纪庄摘下草帽擦汗,智能手机在兜里震动。他眯眼细看推送信息:“还真是!天刮大风,这块地头刮跑了些种子。”薛纪庄粗糙的手指划过屏幕,补种示意图上,红色标记与田间实际缺口完全吻合。

“过去播种全凭手感,10亩地能差出半亩苗。现在这带北斗导航天线的‘铁家伙’(播种机)走直线,比庄稼老把式还稳当。”薛纪庄翻开记事本,去年手写的出苗率记录与手机里整齐的电子报表形成鲜明对比。

监控中心里,李鹏调出作物识别模型。系统每周扫描一次,能精确到作物的间距。卫星影像与无人机近拍画面叠加在屏幕上,某处0.8亩的改种地块被自动标蓝——这里去年种的是大豆……

“我们与农机生产企业、合作社紧密合作,推动智能农机的研发、制造和信息系统建设,为智慧农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还将为粮食安全、环境保护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中国电科集团产业部负责人说。

墒情苗情:

从“肉眼判断”到“智慧监测”

除了忙碌作业的农机,还有默默工作的“智能卫士”。如今的田间地头,土壤水分观测仪、物候自动观测仪、八合一环境传感器遍布……这些“金睛火眼”能24小时监测植株生长及环境变化情况。

“滴——”上海嘉定华亭镇智能温棚里,突然响起清脆的提示音。中电科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专家姜鑫掏出手机,只见屏幕上跳动的红点正指向草莓种植区。“土壤湿度跌破20%了!”话音未落,银色管道已将富含氮磷钾的营养液精准输送到植株的根系。

隔壁番茄区也在上演“精准补水战”。姜鑫轻点平板电脑调出数据:“你看这片叶子,叶绿素含量比标准值低0.3%,系统会自动把灌溉频次从每天3次提到5次。”果然,翠绿的藤蔓间,细密的水雾正随着传感器明灭起伏的信号喷洒。

穿过叶菜生产区,头顶突然传来“嗡嗡”的声音——原来,湿度超过85%,通风除湿联动了。抬头望去,2000多个银色感应器嵌在钢架上,每隔15分钟就将空气数据传向“云端”。

“从播种那天起,作物就在和云平台‘对话’。”姜鑫弯腰碰了碰草莓叶片,手机屏幕上便生成一幅生长曲线图。农田大数据中心将环境监测、天气预测、墒情模型等海量信息编织成数字图谱,农户轻点屏幕就能完成水肥调配等操作。

工作台前,灌溉量估算模型与配方施肥方案在屏幕上交替闪现。姜鑫向记者展示着操作记录:“昨天系统预警3号棚有虫害风险,我们通过智能施肥机追加了生物药剂……每株作物都有数字档案,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土地与作物学会自己说话。”

土地与作物会“说话”了,人不下田也能“管田”!

“叮!”植保诊断模块秒级响应。正在上海市区办事的瓜农伍强手机一震,锁屏界面弹出预警——原来,是哈密瓜棚土壤含水量逼近临界值。他不慌不忙,拇指轻划屏幕,百里之外的瓜田内,4台灌溉设备应声启动,水雾随后喷射而出……

“搁以前,这时候得扔下所有事往地里赶。”伍强可是种了20年哈密瓜的“老把式”,让他也觉得不可思议的是,“现在连瓜秧打蔫的幅度都能转化成数字。”

姜鑫正在调取历史记录,去年春耕因误判墒情延迟灌溉造成的减产数据都还在。“今年用上我们研发的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后,土壤水肥、作物生长情况都能实时监测,还能远程控制灌溉设备、智能识别作物虫害,帮助农户更好地判断墒情、管理作物。”

收割储藏:

从“人工看粮”到“智能监管”

屏幕上可以看到粮仓的玉米储存图像,再放大一点,甚至能看到单颗粮食的细节,比如是否生虫。在监控中心还可以随时切换到不同地方的粮仓,粮食入库、仓内保存、粮食出仓等图像一目了然。

在中储粮东北地区某直属粮库,由中国电科研发的中储粮监管平台正实时监控着粮食的储存情况。

“‘老伙计’发烧了!”突然,粮库管理员盯着突然泛红的大屏,指尖在触控台迅速点击两下。一幅粮仓3D透视图在眼前“炸开”,虚拟的麦粒“噗”地爆出热气——东南角测温点显示为32.6℃。

玻璃幕墙外,3辆运粮车在排队“体检”,金黄色的“麦瀑”倾泻进检测口。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平台技术人员丰建男晃了晃手机计时器——“9秒!”记者注意到,一块屏幕上播放着去年人工检测的视频,图像中保管员额角挂汗,捏着麦粒对光端详,而计时器定格在32秒。

“东南角3米深!”工作人员抱着巡检机器人冲进来——小帮手长得像银色甲虫,可代替保管员钻进烫手的麦堆测量。

阵阵嗡鸣声中,监控室的大屏幕出现了一个绿色弹窗,原来是智能通风启动了。室外,几层楼高的仓房顶上,6组巨型“银贝壳”缓缓张开,夜风裹着凉意灌入粮堆。

“新的杀虫方案到了!”丰建男敲敲键盘,云平台推送过来的三维动画中,虚拟药剂如蓝色薄雾,顺着通风管道渗透进每粒麦子……

从系统平台到智能设备,电子科技正从多维度助力提高粮食管理信息化水平,保障粮食安全。对此,中国电科集团产业部负责人如数家珍:“目前,我们已推出多款粮食存储信息化方案。例如,智慧粮食分布式省级云平台,可实现海量涉粮数据的互联互通、集中监管、多维分析和深度挖掘;数字粮库快速收储统一化平台,能为数量众多的中小型库点提供完善的购销作业;粮食品质快速检测设备,致力于检测粮食的收储质量……”

(光明日报记者 崔兴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打造超级... 在AI领域,智能体炙手可热,其代表着更高的智能水平,用户下达一项任务,就能理解、规划并调用各类软件执...
三环集团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一...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三环集团(300408)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
中国人工智能企业50强,南京企... 5月11日 2025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TOP50 榜单评选结果正式发布 南京1家企业上榜! ...
原创 2... 年轻用户更喜欢“尝鲜”,感受新技术带来的新鲜感,每当新手机发布的时候,就会第一时间入手。但也有部分用...
英媒惊叹中国科技崛起:马斯克、... 中国科技快速进步 北京时间5月16日,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西蒙·库珀(Simon Kuper)周...
新宙邦获得发明专利授权:“铝电...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新宙邦(300037)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铝电解...
时光相册·“唤醒”旧时光|电报... 编者按:时间,像一条大河,不停地往前奔流。老照片,宛如一座桥,让我们能够回到记忆中的彼岸。然而老照片...
英维克取得流体连接器专利,可使... 金融界2025年5月1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深圳市英维克智能连接技术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
量子纠缠:超越时空的宇宙连接之... 来自:书海文途 第一重天:太虚之海的涟漪 当混沌初开时,太虚之海便以幽蓝星辉凝成三千世界。那些在凡俗...
穿越古今探星河,AI互动展天文... 5月16日,南京市紫金山天文台博物馆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星瀚万象——天文与科技的交融诗章”...
雪迪龙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雪迪龙(002658)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吸...
焦点科技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一...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焦点科技(002315)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
雷军憋了个大招,再次回应SU7... 花朵财经观察出品 撰文丨华见 “做芯片九死一生。” 5月15日晚,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微博上称,...
数字孪生赋能智慧能源管理解决方... 在能源系统复杂度与运营压力同步攀升的当下,传统能源管理依赖人工经验与离散数据的模式,逐渐暴露出响应滞...
原创 A... AI诈骗已从低级骗局升级为国家级威胁!美国联邦调查局(FBI)近日拉响警报,黑客利用AI语音克隆技术...
小隼智创取得具有防脱功能的快装... 金融界2025年5月1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深圳市小隼智创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
运达智储科技取得一种转运辅助工... 金融界2025年5月1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运达智储科技(河北)有限公司;运达能源科技集...
人形机器人批量进厂“实习”,资... 魔法原子近期获得新一轮数亿元战略投资,计划今年生产400台人形机器人,放到工厂、商业场景试用。几天前...
新宙邦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一种...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新宙邦(300037)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非...
TDK加速推出第三代硅阳极电池... 【太平洋科技快讯】近日,日本电子元件制造商TDK宣布,其第三代硅阳极电池量产计划将提前至2025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