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能手机的语音助手
到自动驾驶汽车
再到医疗影像诊断
人工智能已渗透我们
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于大学生而言
掌握人工智能技术
无疑是开启未来大门的关键钥匙
人工智能到底学些什么?
今天,让我们走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人工智能相关课程
看看这门课都学些啥?
课程内容:从0到1搭建AI知识大厦
教学模式:理论实践两手抓,学习不“掉线”
课堂上,老师们不是只念PPT的“教书匠”,他们会结合大量实际案例,把晦涩的理论讲得生动有趣,也会分享一些实践经验和行业见解,让你提前感受行业的“烟火气”。课程还设置了16个实验学时,让学生熟练掌握CPU+GPU双核心平台的智能计算底层逻辑,完成基于Python的Pycharm/Jupyter + tensorflow/pytorch等智能计算编程框架的搭建,熟悉Keras等深度学习典型开源模型库,在实践中加深理解。
同时,依托学校智慧教学平台,创新构建教学模式,打造沉浸式学习场景。通过智能技术赋能,实现教学资源云端共享、课堂互动实时互联,让知识传递更精准,学习体验更生动,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
教学特色:多元融合,全面发展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 ,每年课程负责人都会根据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研究及技术进展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确保学生所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紧密对接。
学校还积极组织开展各类课外实践活动、参加国家级计算机技术比赛等,为学生提供真实的项目案例和实操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技能,提升技术水平。
“今后,在课程规划上,我们会加重前沿研究和最新技术的相关内容,例如DeepSeek大模型的原理、结构和各类应用。在实践课程部分,将挖掘与本地科技企业的合作契机,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同时,积极推动与国内头部科技企业的合作,借助其先进实验平台、竞赛平台,锤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课程负责人、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师衡良说。
除专业课程外,近年来,学校还积极推进AI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2024年10月,学校对首批建设的18门AI知识图谱课程建设项目完成了结题验收。这18门课程结合了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与教学实际需求,已形成3000余个课程知识点,匹配4300余个教学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学习资源。同时,教师发展中心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 “AI赋能教学”“DeepSeek助力教学效率提升与创新”等专题培训,帮助学校教师掌握前沿教学工具,提升教学水平。
今后
学校将继续深化
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全面推进教与学的AI变革
为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开辟新路径
不断提升学校人才培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