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我们不难发现,一线明星往往能够获得巨额的收入,相比之下,即使是一线科学家,其收入也往往难以企及明星的高度。很多人都百思不得其解...到底是哪里的原因呢?
谈到了赚钱少的本质,我觉得可能是因为人的需求层次吧。
人们更愿意为那些关系自己本身需求的内容来付费,而满足这些需求的人,也相应的获得了收入。这里,我们选择老掉牙的马斯洛需求层次。
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而对应的,我们付费的选择,也是从低到高,逐步减少,而从事低端行业的,往往是最大的开销。比如我们常见的衣食住行,是投入最大的。而赚钱多的,我国的首富,一直是著名的房地产行业,就是占据了住这个内容。
那么,你也许会说,为什么衣食行不多见首富呢?
其实这有个原因,就是尽管一个行业财富多,但是如果从事的人多了,也会出现财富稀释嘛。即便如此,不是依然有娃哈哈的宗庆后和新希望的刘氏兄弟嘛
当然了,天价茅台就不说了,国家的。
至于买买买的话,这个需求不好说,横跨多个阶层。但是top3,首先是服装。
可见马云爸爸上榜也是有理由的。
在这往上,那就是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而这三个需求,也是诞生了大量的土豪。
而互联网,基本上在这三个领域满足了很多人。记得有人问过,玩游戏属于马斯洛哪一层次需求?大家一致认为,都满足。所以他笑得很开心
明星们从事的内容,也往往是这些层次里的。看着陈大师作品嗨那是生理需求;有娱乐信息有谈资那是安全和情感归属需求;对明星如数家珍赢得满眼星星那是尊重需求;在KTV放歌那是自我实现需求。
明星的产品,比如音乐,电影,电视等都是群众日常需求的内容,自然获得了群众的付费,也就有了市场。
自然也包括这些火爆天的明星
至于科学家?科学家并不能对我们日常直接产生影响,也许是间接起作用吧。既然无法直接体现对人们的价值,那么收获少,也是应该的。
比如这生物节律,别谈那么多意义,离你远着呢,就属于听了以后“哦”一声的类型。如果你调整节律之类的,你需要的还是医生以及药厂。
这些从事工程和转化的人,才是连接科学和群众的纽带。所以科学家赚的少,也是正常现象。
如何解决呢?改变科学和认知那么难,还不如改变自己,不做科研即可。至于忧国忧民?天塌了有个子高的顶着,真要需求,自然有顶层设计去改进。上世纪美国航天突飞猛进的时候,航天业的待遇比什么金融高不知道哪里去了。
最后,虽然我国近年来提高了科研人员的待遇,但总体上,与明星等娱乐行业相比,科研人员的收入水平仍存在差距。这可能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财政分配策略以及科技发展投入有关。此外,科研工作的长期性和不确定性也使得国家在财政分配上需要更加谨慎和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