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大众日报报道,中国和巴基斯坦签署合作协议选拔训练航天员,外籍航天员将在未来几年内进入中国空间站执行短期飞行任务。这次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国政府将首次为外国选拔训练航天员,中国空间站将迎来首位外籍航天员造访。当看到操作台所有界面均以中文呈现时,网友热评:“‘外国人学好中文有多重要’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按计划,双方将利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完成选拔工作,巴基斯坦航天员将在中国接受全方位的系统训练。
太空曾一度被几个大国牢牢占据。从冷战时期的美国与苏联到如今的中美俄争霸,太空是技术实力的象征。在美国航天计划屡屡遭遇困境之际,中国的航天技术却不断突破,成为全球航天事业的领跑者。去年,美国航天两名宇航员滞留在国际空间站的问题至今未得到解决,这让美国面临国内外的巨大压力,暴露了其航天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而在这时,中国的航天事业却再度迎来突破性进展。中国不仅成功将空间站建成并投入运营,还通过与巴基斯坦的合作,带领外国宇航员首次进入天宫空间站。
航天事业(资料图)
巴基斯坦的航天事业起步于1961年成立的太空与高层大气研究委员会,但受制于技术和资金限制,长期处于国际航天舞台的边缘。直到2018年,通过与中国合作发射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巴基斯坦才首次实现遥感数据的自主获取,迈出了技术积累的关键一步。2024 年,借助中国嫦娥六号任务,巴基斯坦的立方星成功实现月球表面成像,成为伊斯兰世界首个获得月球影像的国家。巴基斯坦通过全国直播的方式激发了全民航天热情,并将航天科普教育融入国民意识,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巴基斯坦位于亚欧大陆的十字路口,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加强与巴基斯坦的航天合作,对中国来说,不仅能提升在地区的影响力,还能为“一带一路”建设添砖加瓦。对巴基斯坦来说,更是意义重大。培养一个航天员,那可是烧钱的玩意儿,美国NASA的培训成本高达数千万美元。巴基斯坦一年的航天预算才不到一亿美元,哪能负担得起?现在好了,抱上了中国的大腿,巴基斯坦航天员可以接受世界一流的训练,这相当于一步登天,省了多少年的功夫和金钱。
巴基斯坦航天员(资料图)
中巴可能较早启动了航天员联合培养计划,且项目进展符合中国空间站阶段性任务的时间安排。其他国家的合作项目可能尚在筹备或谈判阶段,而巴基斯坦项目已具备执行条件。这一选择并非偶然,而是中巴长期友好关系、战略互信、科技合作需求与国际政治现实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不仅是一次技术合作的突破,更是中国通过航天外交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纽带的重要举措。未来,随着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机制的完善,更多国家航天员的参与或将逐步展开。
印度现在是地缘焦虑加科技自卑,负面情绪直接拉满。 他们表面喊着要加速和法国合作搞载人航天,其实心里慌得很。因为中巴航天合作早就超越了科技范畴,成了地缘同盟的太空投射。2023年,中巴卫星联合监测印度洪灾;2025年,巴基斯坦航天员要进驻中国空间站。 印度这才发现,自己不仅被“包饺子”,连太空优势也要被“偷家”了。莫迪政府现在进退两难:加速空间站计划吧,国内工业基础不行;继续吹牛吧,民众都被巴基斯坦航天员刺激得“脱粉回踩”。
巴勒斯坦(资料图)
展望未来,中国空间站还将不断发展。未来,中国空间站将扩展舱段构型,对接巡天望远镜等设备,同时研发新型货运飞船,如昊龙、轻舟,提升物资运输的灵活性,成为真正的多国航天任务枢纽。此次中国与巴基斯坦在载人航天领域的合作,不仅是中巴友谊的延续,更是中国航天从技术输出迈向国际合作主导者的重要标志。通过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航天参与机会,中国正积极推动构建更加包容的太空探索生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