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颗小行星8年后真会撞击地球?中国已开始部署防御,专家称没必要恐慌
创始人
2025-02-18 22:21:26
0

据光明网2月18日消息:最近一颗编号为“2024 YR4”的小行星“可能会在8年后撞击地球”的消息在网络上引起热议。

当地时间2月15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近地天体研究中心(CNEOS)表示,一颗名为“2024 YR4”的小行星在2032年撞击地球的概率为2%。

资料图(央视新闻)

目前关于“2024 YR4”的信息仍然有限,但据估计,该小行星的直径在40米至90米之间,其尺寸相当于一座大型建筑。

央视网2月17日报道说,中国天文专家表示,目前的撞击概率只是一个估值,眼下更重要的是开展持续观测和轨道测算。即便未来对人类构成明确威胁,防御策略也有很多,中国目前已开始部署“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全球科学家也正以“行星防御”为纽带展开协作。

2028年再看要不要防御

这颗小行星真的会撞地球吗?会撞到哪里?将带来多大危害?

对此,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李明涛介绍,去年12月下旬,科学家看到这颗小行星时,它正在穿越地球轨道。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它,但它已离我们约几千万公里。到今年4月,以人类目前的探测能力就看不到它了。2028年,它会再次靠近地球,我们将获得下一次观测的窗口。2032年12月,这颗小行星再次穿越地球轨道时,存在撞击地球的风险。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我们差不多有8年时间来应对。

“1月中下旬时,我们发现它撞击地球的概率接近1%,目前这个概率已经升到了2.25%。”李明涛说,概率之所以会发生变化,是因为现有观测数据有限。目前,我们对这颗小行星观测的时间不到两个月。类似于盲人摸象,我们只摸到了它轨道的一部分,并由此推断全貌。撞击地球的概率会随着轨道观测数据的积累而动态调整。我们在做的就是继续观测,掌握它的行踪。到4月份观测结束时,我们会有更多数据,而到2028年新的观测窗口到来时,我们将能更清晰地判断它撞击地球的概率。届时,联合国会再组织讨论,决定要不要设计防御方案。

大概率会空中解体

李明涛认为,就算是有撞击风险,这颗小行星大概率不会直接落在地球表面,而是在空中就解体。

“实际上,小天体来地球,这件事几乎每个月都会发生。”天文领域科普专家、全国科普工作先进者曹林也表示,生活在地球的人类已经拥有了一层天然的“金钟罩”,厚厚的大气层能够有效防御大部分小天体的“袭击”:当小行星以极高速度进入大气,高温高压冲击波会使机构疏松的解体成碎块,在第一关就燃烧殆尽。只有那些个头足够大、密度足够高的天体才有可能突破大气层的防御,对地球上的生物体形成威胁。

1908年,通古斯大爆炸摧毁了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古斯河附近地区约2000平方公里的针叶林。爆炸的“肇事者”可能是一个直径约65米的小天体。2013年,一个直径约20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后,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上空二三十公里处爆炸,爆炸当量相当于约30颗原子弹,导致当地近1500人受伤、3000栋房屋受损,损失大概为2亿元左右。

如果按照以上事件推算,2024YR4倘若落在城市区,可能会摧毁一座中等城市,导致上万人受伤,经济损失可能远远超过车里雅宾斯克事件。

人类有哪些防御措施?

李明涛介绍,目前最成熟的技术手段是发射航天器,高速撞击小行星,使其改变轨道,与地球擦肩而过。2022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任务已经验证了人类有能力改变小行星轨道。

此外还有一些正在探索的技术方法,比如通过引力牵引小行星、激光烧蚀小行星等。

“监测小行星其实已经是全球各个国家历经多年发展的传统项目。”曹林介绍,人类目前已经形成了对小行星撞击风险的研判和预测能力,在各国都建设有小行星监测系统,通过地基光学望远镜等,可以探测追踪危险小行星,对撞击时间、落点、危害程度进行提前预报,采取有效处置手段,最大限度降低风险。

2024年9月,第二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曾传出消息,我国正在策划实施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并发布了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方案设想。

“改变小行星威胁的方式有很多种。”曹林表示,“尽管人类目前完全没有实施过这些计划,目前来看,技术难度还没有达到从0到1的程度。”

再比如,人类也能通过发射飞船对小行星进行重力牵引,改变它飞行的轨道。“这种方式比较安全可靠,控制难度也较小。”

“所以退一万步讲,就算小行星真的奔赴地球,我们也应该相信科学的力量,不过分焦虑,多考究官方信源,过好每一天。”曹林说道。

极目新闻综合央视新闻 、中国科学报、中国新闻网、光明网

(来源:极目新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1小时极速通关!“山港通”智能... 7月1日,在山东港口威海港,随着 “山港烟台”轮鸣笛启航,标志着山东省港口集团创新打造的“山港通”智...
点石成金 巨石淮安玻纤零碳智能... “全球每3支风电叶片中有1支运用到了中国巨石的玻纤,我们公司的风电场全年风力发电量超6亿度,所发电量...
水产品药残检测设备:科技守护舌... 水产品药残检测设备是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工具,主要基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
马斯克带头加班 通宵在办公室搭... 快科技7月1日消息,近日,马斯克在推文中表示,他正通宵达旦地开发Grok 4,并称“进展良好”。 不...
马斯克公布脑机接口重大成果,未... 在硅谷科技圈的聚光灯下,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再次以一场震撼全球的发布会,将人类对脑机接...
描绘智能未来新图景——聚焦福州... 坐上自动驾驶网约车,车外风景宜人,车速不疾不徐;车内无需人工操作,智慧大屏清晰显示车辆情况和路况信息...
原创 南... 这几年,中国在南海默默干了一件大事。 把一块块不起眼的礁石,变成了真正的海上岛屿。 修机场、建码头、...
新一代智能船舶“新红专”轮抵琼... 海口7月1日电(记者 王子谦)7月1日上午,全球首艘智能研究与教学实训两用船“新红专”轮靠泊海口新海...
华为申请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其装... 金融界2025年7月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数据处理方法...
上海雍邑光电取得光斑角度测量装... 金融界2025年7月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上海雍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光斑角度...
原创 力... 在力诺药包三期中硼硅模制瓶车间里,一炉三线的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正在生产模制瓶产品,包括容量5-50...
浙江赛灵特取得水力驱动装置及水... 金融界2025年7月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浙江赛灵特泵业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水力驱...
展讯半导体申请通信方法相关专利... 金融界2025年7月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通信方...
大折叠主力机时代来临了!viv... 自大折叠诞生以来,两个重要的问题就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大折疊之上:如何让折叠屏更轻薄,如何让折叠屏...
格力朱磊:中国制造全球 85%... IT之家 6 月 29 日消息,据凤凰网财经报道,6 月 28-29 日,“2025 中国企业出海高...
Meta重组其人工智能部门,成...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据外媒报道,MetaCEO马克・扎克伯格宣布对公司人工智能部门进行重组,成立...
原创 无... 无人机拍摄的影像从横屏(水平方向)改为竖屏(垂直方向)是否会损失像素,这个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的考量,...
“涪陵造”新能源变压器接入新疆... 近日,新疆喀什疏附8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涪陵高新技术企业重庆南瑞博瑞变压器有限公...
退休是不可能的!董明珠承诺将为... 日前,格力电器 2024 年度股东大会于珠海顺利召开。会上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亲临现场,公司董事、总...
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丨融合创新,... 92项前沿技术亮相低空交通创新技术应用大赛决赛 融合创新,低空交通加速“飞”进生活 6月29日,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