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的“新与旧”:技术稀释了年味,还是令其更浓郁?
创始人
2025-02-16 22:41:22
0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欣怡

春节期间,你抢过电子红包、集过五福、拍过拜年短视频吗?是否注意到互联网上的“躲春”一说?是否加入朋友圈“迎财神”大军行列?

这印证了一个事实——互联网技术正以其强大的推动力,将“旧年俗”推陈出新,并催生了“新年俗”。2025蛇年春节是第一个“人类非遗年”,春节的网络集体狂欢已成为新节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AI技术的进步,不知不觉间,一场全民参与的“数字民俗盛宴”正在兴起。

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多位民俗学者和非遗传播学者,在他们看来,互联网正以“流水的形式”承载“铁打的内核”,在数字时代续写阖家团圆与迎春祈福的传统文化基因。

互联网助推传统民俗火爆出圈,体现文化自信

近些年英歌舞的持续火爆,是互联网助推“非遗破圈”的最典型案例。今年春节也不例外,网友们足不出户就能随着英歌“出海”的步伐,云观赏凯旋门下英歌起舞的震撼画面。

古已有之的“躲春”习俗,在今年春节期间的传播尤为广泛。不少年轻人虽然是第一次听说“躲春”,但也纷纷加入“躲春”行列,特定时间段“老老实实”在家静坐。

在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萧放看来,“躲春”突然在网络广泛传播的现象,是多种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不排除流量背后的商业推动力。他分析道:“传统社会有其独特的生存智慧与实践体系,现代社会也诞生了不同的心理需求。诞生于传统社会的‘躲春’作为一种趋吉避凶的仪式,与现代人在焦虑状态下寻求心理安慰的需求相契合。”

中国传媒大学非遗传播研究中心对蛇年春节期间非遗传播趋势进行分析发现,不少头部、腰部自媒体创作者将创作视野转向非遗传播赛道,关注春节期间各地的民俗表演、出圈的非遗项目等。“这些博主通常熟谙平台规则、具备娴熟的叙事和创作手法,因而相关内容在公众正向情绪的影响下通常可获得超出预期的点赞、完播数据。”

另一组数据也能反映部分年俗影响力的猛增。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近日发布的《春节消费观察》显示,年画、戏曲、英歌舞相关产品和表演用具的搜索量同比大幅提升,例如,英歌舞的搜索量同比增长了410%,福字和灯彩的搜索量增长了120%。这届网友对传统文化的深切热爱、对年俗的深刻怀念,通过互联网放大表达了出来。

在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施爱东看来:传统民俗的火爆出圈正是文化自信的体现,互联网有力地助推了这一现象。“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兴起,人们对于传统民间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有了更多自信。部分民间文化形式在各方支持下蓬勃发展,得以融入现代社会,并在网络广泛传播,突破时空限制,受到全国各地网友的喜爱。”

“交互性是社交媒体最大的特性。”浙江师范大学副教授彭伟文这样看待网络助推年俗出圈的现象,“发布的内容引起人们普遍共鸣后,会通过评论、转发得到及时反馈,如此往来便形成话题,很容易在一定范围内发酵。”

在她看来,社交媒体具有信息聚合的作用,而潜在的推送机制也会强化某一信息的传播速度与扩散范围,“当然,你也无法预测话题的发展趋势,无法预测什么话题会突然爆火,非常随机”。

“数字年俗”新玩法琳琅满目,增添乐趣与便捷

媒介技术与传统习俗的深度融合,还催生了手机抢红包、集五福等数字化“新年俗”。

数据显示,2025年支付宝“集五福”活动吸引近6亿人次参与。人们用手机兴冲冲地对着“福”字一阵扫,这如获至宝的感觉已陪伴大家走过了10年。

红包是春节最有代表性的符号之一,广府地区历来就有“逗利是”的习俗。面对开年“逗利是”大军的“围攻”,纸质红包没带够?不急。面对面扫红包、微信群抢红包已成为最新玩法,同样其乐融融。

从电话拜年、短信拜年到短视频拜年,“云拜年”迅速流行成为潮流。越来越多年轻人热衷于通过制作短视频给亲友送祝福。过年回家,与父母合拍一段抖音正成为子女与父母交流情感的新方式,一个个短视频记录了与父母相处的温情瞬间。春节期间,多人合拍视频数量明显增长。

在十多年前,作为全民盛宴的春晚早已被纳入“新年俗”的范畴,近些年,网友对春晚展开实时讨论已成为“标配”,相关话题持续霸榜热搜,演员也在网络直播间第一时间回应热点问题,让网友获得满满的参与感,也让春晚更有看头。

此外,云游庙会、网上购置年货等五花八门的“数字年俗”新玩法可谓琳琅满目,为春节增添许多乐趣与便捷。

“低头族”现象:如何让技术手段带来更多人文关怀?

春节诞生于自给自足传统农业社会背景下,人们关注家族团聚,重视祭祀之礼、交往之礼。随着社会变迁,传统过年方式出现诸多新变化,年俗相比过去大有不同,更多地具备“现代化”特征。

于是,许多人发出“年味儿淡了”的感慨,还认为过度依赖互联网导致“低头族”现象,削弱了面对面的情感交流。

在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系主任谷虹看来,“年味”强调的是人情味。“形式创新当然值得鼓励,但是如果把关注的重点过多地放在一些新的形式、玩法上,恰恰最重要的东西——文化内核可能被忽略。”

谷虹表示,春节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人们停下手中的工作,回到家人身边。此时是否更应该放下手机,回归到日常生活、珍惜与家人的陪伴,或许值得反思。“很多时候人们只是追求一时形式上的新潮、表面上的热闹,但对于背后蕴含的精神了解甚少,所以相关的传播还应该加强对‘年味’内核的强调。”

彭伟文则认为,随着生产力和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不仅是春节,所有传统节日的“节味儿”都在变淡。如今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将资源集中在过年期间,以前过年才穿新衣、吃大餐,如今已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

“大家口中的‘年味淡了’,何尝不是一种文化自觉?”彭伟文表示,文化自信建立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之上,这种文化自觉能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的主动传承,文化管理部门和商业机构或可提供更多有年味的文化活动。

实际上,技术本是中性的,年味的浓淡取决于人们如何使用技术工具,是否以“人”为本——若技术服务于情感联结,年俗的内核反而会被强化。

萧放表示:“无论是电子红包还是纸质红包,新形式或是传统形式,它表达的都是关爱、关心和交流。技术手段让我们在超时空、超距离的情境下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今无法回家过年的人,也可以通过电子红包向长辈晚辈表达爱,这就是技术手段带来的人文关怀。”

“流水的形式,铁打的内核”:传承千年不变的文化基因

互联网新年俗可谓“流水的形式,铁打的内核”。“年俗本身是双重维度的,具有传统民俗内核的相对稳定性与当代新民俗的动态演进性。”中国传媒大学非遗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杨红表示,“民众自发自主的传承与创新行为,才是非遗生命力和活力的来源。”

新年俗的“流水形式”何尝不是民俗活态性的直接体现?而“铁打的内核”则彰显中华儿女对亲情、团圆、美好生活向往的传统价值观的坚守。无论是集五福、抢红包,还是云拜年,这些新形式都是在用更贴合当代生活的方式,传承千年不变的文化基因。

年俗的“变与不变”,折射的是中华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的生命力。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黄永林说,现代文明与传统民俗文化之间的冲突的必然性,促使传统民俗文化所包含的诸多门类中的部分形式和内容呈现或新生或消亡的多种可能。但不管怎样变化,春节抒发思乡情结,提升亲情程度,祈盼社会祥和的主题和精髓却永远都不会过时。

也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春节申遗工作组顾问巴莫曲布嫫所言:“不论一个社会的书写系统怎样发达,人类与生俱来的口头天赋与口头传统都不会彻底隐逝在传统媒介的改换之下,语言的听觉空间也不会被印刷机飞速转动的齿轮碾碎。”年俗也是如此。未来,随着技术发展,春节的形式或将继续演变,但其精神内核仍将历久弥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每年50万吨退役风机叶片去哪?... 随着全球风电装机规模持续扩大,退役风机叶片处理问题日益凸显。欧洲风能协会(WindEurope)首席...
1X机器人工业版筑基,家庭版持... 上海证券近日发布人形机器人行业观点报告:1X在过去的十年中致力于制造高扭矩、低转速电机,最大限度地提...
聚研精机取得可调式珩磨杆专利,... 金融界2025年7月4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聚研精机(重庆)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
车智连取得电动辅助自吸车门锁装... 金融界2025年7月4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广州市车智连电子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电动...
石墨烯全固态电池即将大规模量产... 想象一下:电动汽车充一次电,能从北京一路开到广州;手机电量告罄,插上几秒钟就满血复活;电池不再有起火...
美的集团楼宇科技TRUE大会举... 2025年7月3日,美的集团第四届楼宇科技TRUE大会在上海闭幕,该大会是由美的楼宇科技发起并联合全...
2025车市半年考|集体跨界入... 财联社7月4日讯(记者 刘阳)继飞行汽车之后,具身智能已成为车企们的“新宠”。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当前...
月亮“掉落”奇遇记:森林小伙伴...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森林中的小兔仰望着天空中那轮圆满而硕大的月亮,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好奇与向往。 “哦,...
从厂房焊接到街头环卫 芜湖机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宁迪)“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是‘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态...
【光明论坛】乡村振兴 开辟就业... 【光明论坛】 作者:管前程(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一台手术机器人两个“驾驶员”,... 交汇点讯 7月3日上午,江苏省肿瘤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已有一台手术机器人的基础上,再次...
思想交锋、真正干货!见证河南盛... 7月3日,“端”上干货——2025主流媒体客户端顶端交流会正式启幕! 国内主流媒体客户端齐聚中原,围...
机构:脑机接口行业市场广阔 正...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
多款AI产品入选信通院首批“开... 记者 潘婷 金融圈又出AI好消息。7月3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信通院”)重磅公布2025年“...
《星空2》外星文明概念图曝光:... 在太空游戏爱好者的圈子里,一场意外的信息泄露引发了轩然大波。B社的一位环境美术师杰森·K在Linke...
新闻纵深丨48毫秒响应,让机器... 7月1日,项目负责人褚明(中)指导团队核心成员开展相关实验。河北日报记者周聪聪摄 阅读提示 在人机协...
神思电子取得带蓝牙通讯多功能读... 金融界2025年7月4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神思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带蓝...
全国首台!在湖北发布 记者从湖北省科技厅获悉,近日,国内首台全天时智能激光除草机器人在华工科技第三届创新日活动正式发布,并...
原创 1... 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正在发生变化——不是想象中“多了二氧化碳”,而是氧气真的在变少。2025年4月,《...
曼德电子取得热管理系统和车辆专... 金融界2025年7月4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曼德电子电器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热管理系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