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刘娥 实习生 张奕来
近期,由深圳市科协主办、深圳报业集团承办的深圳科普课堂系列视频在全网正式上线并受到广泛关注。这一精心策划的科普项目,旨在通过8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视频,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据统计,该系列视频自上线以来,总浏览量已超过50万人次,成为本年度开春科普领域的一大靓丽风景线。
深圳科普课堂系列视频是深圳市科协为贯彻落实《深圳经济特区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而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深圳报业集团旗下深圳商报·读创作为深圳市科协认定的深圳首家信息传媒类科普基地,充分发挥其权威科技财经媒体的优势,并与深圳报业集团视听中心强强联合,共同承担了此次系列视频的策划与制作任务。执行团队长期密切关注和积极传播深圳的科研发展和科普工作进展,拥有丰富的院士专家资源、成熟的视频策划制作经验和专业的新闻报道传播能力,为深圳科普课堂的顺利推出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圳科普课堂系列视频共包含8期内容,具有多个亮点,一是主讲专家阵容强大、科普内容科学严谨,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复杂的科学知识,让观众易于理解。主讲专家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国际量子研究所所长俞大鹏,中国科学院院士、流动力学家夏克青两名院士领衔,并邀请到: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讲席教授刘青松,深圳市机器人协会专职秘书长谭维佳,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杨琼,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副研究员肖华,深圳气象高级工程师夏昕,深圳实验学校高中园数字生命实验室负责人、数字生命社团指导教师周穆瑶等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及科技工作者们开讲。
二是主题鲜明、科普知识覆盖面广。《如果重置地球,人类文明还能产生吗?》《生态优化——AI科技守护湿地精灵》《流动的力——无处不在的流体力学》《海洋微藻:揭秘海底的“微型宝藏”》《基因密码——人工智能加速“个性化”葡萄育种》《解密风云——气象密码的科技解读》《未来已来:具身智能正在改变你的世界》《量子革命!解锁宇宙“超级大脑”》……该系列视频科普方向包含地球学、生态环境、物理学、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每期视频都围绕一个特定的科普主题展开,知识递进、学科衔接自然。从地球整体的科学探索,到生态细节的深入剖析,再到前沿技术应用的广泛介绍,这一系列视频不仅符合公众的认知逻辑,也展现了科学的广阔视野和深远影响。
三是多渠道同步上线,传播广泛。每期视频有长短两个版本,分别为25分钟左右、1分钟左右,在深圳报业集团视频号:大湾区故事、大湾区新闻,以及深圳商报视频号、官方微博、读创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全线推出线下,为观众提供了便捷的学习机会,真正实现了科普资源的广泛覆盖和高效传播,让更多人能够随时随地获取科学知识。
四是剪辑精良,观赏性强。该系列视频配合实验实拍画面、图文注释讲解、动态切换特效等呈现方式,打造恢宏大气、活泼亲切,语言生动明了的视频风格,力求向公众展现一系列具备科学性、可读性、趣味性、实用性、思考性的科普作品。
深圳科普课堂系列视频《深圳科普课堂》系列视频不仅丰富了公众的科普知识,也为推动全域科普发展、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科普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一期标题:《生态优化—AI科技守护湿地精灵》
主讲专家: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 杨琼
简介:福田红树林是深圳的生态名片,是全国唯一位于城市腹地、面积最小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是海岸的守护神,生物多样性丰富,为更好的对生物进行观测和保护,各类科学技术被广泛运用到了红树林的管理中。如智能水闸的开发,可通过远程可视化控制,实现水位、食物交换的精准管理,让鸟类拥有更为舒适的生存环境。现代科学技术不仅能提高红树林保护的效率和效果,还能促进科学研究和公众教育,增强全球对红树林保护的重视和参与。尤其在深圳这样一座科技之城、创新之城,为我们生态保护带来了更多新的可能。《深圳科普课堂》第一期,我们邀请到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杨琼,带大家一起走进红树林的神秘世界,了解人工智能、红外相机等现代技术如何成为红树林管理与保护的新盟友。
第二期标题:《未来已来:具身智能正在改变你的世界》
主讲专家:深圳市机器人协会专职秘书长 谭维佳
简介:具身智能,这一概念在人工智能领域被广泛认为是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其将如何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呢?在深圳科普课堂第二期节目中,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的专职秘书长谭维佳,她将亲自为我们揭开具身智能的神秘面纱,并带领大家深入了解具身智能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应用,并逐步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具身智能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概念,它代表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一种将人工智能与物理世界紧密结合的创新理念。通过具身智能,机器不再只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能够感知环境、理解情境,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智能伙伴。谭维佳秘书长将通过具体的案例和生动的讲解,向我们展示具身智能在教育、医疗、制造业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实例,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提高效率、优化决策,并最终实现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
第三期标题:《如果重置地球,人类文明还能产生吗?》
主讲专家: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讲席教授 刘青松
简介:你是否真正深入地探索和了解过你脚下的这片土地——地球呢?你是否曾经深入地思考过地球与我们人类之间存在着怎样密切且复杂的关系?如果你对这些问题感到好奇并且渴望寻找答案,那么深圳科普课堂第三期将为你揭开这些谜团。在本期节目中,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的讲席教授刘青松,他将为我们深入浅出地讲述地球的简史,以及地球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此外,刘教授还将讲解如何实现自然、社会、人三位一体的和谐共生,共同承担起人类文明发展的接力棒,让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他将分享他的见解和知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居住的这个星球,以及我们作为地球居民的责任和使命。通过刘教授的讲解,我们将会对地球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了解到我们每个人都是地球的一份子,我们的行为和决策都会对这个星球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四期标题:《流动的力—无处不在的流体力学》
主讲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流动力学家 夏克青
简介: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本身的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以及流体和固体界壁间有相对运动时的相互作用和流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海洋、气象、航空航天、环境、水利、建筑、仿生甚至体育等领域。以气候与环境为例,大气受到不同温度、湿度、压力,以及地转的影响会产生各种形式的大气运动,进而形成各种天气现象,如沙尘暴。作为一种破坏性极强的极端天气,若从流体力学的角度出发,以多相流的视角研究探索沙尘暴形成的条件与机制,将极大促进防沙治沙工作的有效开展。在今天的《深圳科普课堂》第四期,南方科技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讲席教授夏克青将从流体力学的起源和发展开始,与大家分享其在我们现代生活和科技前沿中的应用。
第五期标题:《基因密码——人工智能加速“个性化”葡萄育种》
主讲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副研究员 肖华
简介:本期《深圳科普课堂》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副研究员肖华主讲,详细阐述人工智能如何革新葡萄育种。视频描述了葡萄从野生到栽培的发展历程及基因渐渗现象,指出传统育种周期长、效率低。随着科技的进步从育种1.0走向4.0,全基因组选择与机器学习在幼苗期预测性状的技术突破,显著缩短育种周期、提高精准度。该技术不仅培育出适应性强、优质抗病新品种,更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新路径。视频展示了AI在农业中的广阔应用前景,推动农业科技与基因研究深度融合,为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开启农业创新新时代。通过这一技术,育种者可以在葡萄幼苗期就准确预知果实品质,极大降低资源浪费,并实现精准选种。这一突破意义重大,预示着农业育种将由传统经验型向数据驱动型转变,为全球农业生产注入新的活力。它为农业现代化和食品安全带来深远影响,开启了农业科技的新纪元。
第六期标题:《解密风云——气象密码的科技解读》
主讲专家:深圳气象高级工程师 夏昕
简介: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气象预报和服务带来了创新与变革。面对深圳多变的天气,气象预报借助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算法,将复杂的天气信息转化为预报内容。如人工智能天气预报大模型“智霁”,融合深圳及周边地区的高质量气象数据集,可以快速生成未来5天内的高分辨率气象预报,涵盖气温、降雨、风速等多个要素。人工智能天气预报模型的发展,不仅是对现有数值预报体系的有力补充,也有助于实现更高精度、更快速度和更具适应性的天气预报服务。在气象服务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人们将可以拥有贴身的AI气象助手,它可以通过实时获取和分析多源气象数据,结合用户个性化需求,来提供定制化的天气信息和建议。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气象预报和服务将更加智能化、精细化,为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第七期标题:《海洋微藻:揭秘海底的“微型宝藏”》
主讲专家:深圳实验学校高中园数字生命实验室负责人、数字生命社团指导教师 周穆瑶
简介:在浩瀚的海洋中,生活着一群微小的生物,它们虽然体积不大,却拥有令人惊叹的技能。这些生物包括硅藻、甲藻等微藻,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海洋食物链的基础,支撑着整个海洋生物的生存,而且它们中的一些种类还具备了独特的功能,比如能够发出美丽的光芒或者产生毒素。例如,那些在夜晚能够发出璀璨光芒,美丽得令人惊叹的“蓝眼泪”,实际上是夜光藻的杰作。然而,这些美丽的生物也有可能隐藏着危险,它们的毒素可能会对海洋生物甚至人类造成威胁。在本期的深圳科普课堂第七期中,深深圳实验学校高中园数字生命实验室负责人、数字生命社团指导教师周穆瑶,将带领我们深入探索这些神奇的微藻。她将为我们揭开大海里微观宇宙的神秘面纱,让我们一起跟随她的脚步,去发现那些隐藏在海洋深处的奥秘吧!
第八期标题:《量子革命!解锁宇宙“超级大脑”》
主讲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国际量子研究所所长 俞大鹏
简介:量子计算,作为当今科技领域中最为前沿和令人兴奋的领域之一,它拥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潜力,能够实现对那些传统计算机难以处理的复杂问题的秒速破解。从药物研发的分子模拟到金融市场的精准预测,量子计算为各行各业打开了新的大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和机遇。我国在量子科技领域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不仅体现在量子芯片的研发上,也体现在量子网络的构建上,每一步进展都令人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我国的超导量子计算机虽然目前仍处于成长和发展的阶段,但它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有可能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通过推进科技进步来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在深圳科普课堂的第八期活动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国际量子研究所所长俞大鹏,将亲自带领大家深入探索量子世界的奥秘,一起开启通往未来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