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打造出很多让世界惊叹的超级工程,都是克服重重困难,解决很多看似难以实现的技术问题,才最终赢得了基建的胜利,中国的基建狂魔称号代表着毅力和决心,以及在施工中的严谨和不畏艰险。
现在中国工程师突破关卡,在港珠澳大桥的隧道区域,用钢量高达3000多吨,打造全球最大的沉管隧道,又以新的成就震惊世界。
世界上最先在欧洲开始使用沉管隧道的施工方式,已经有一百多年的技术历史,荷兰的公司在这个领域具有非常拔尖的水平,日本修建沉管隧道的技术也非常先进,日本是地震频发的国家,但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修建的沉管隧道,没有受过强地震的损害,可见技术也是很厉害的。
中国的技术是后起之秀,都在日本和欧洲之后才开始接触到这个领域,我国的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属于外海沉管隧道,也是我国建设的首座沉管隧道。
最初我国为了增加工程的进度和更加周密的考量,想邀请荷兰的专业公司进行技术监督和指导,结果这个工程,荷兰的公司竟然开出了15亿的技术指导天价。
这简直是狮子大开口,几番谈判未果无法达成合作,我国的科研团队最终只能迎难而上,自己去研发和解决问题。于是我国的技术团队去韩国等地去参观学习,借鉴一下其他国家修建沉管隧道的经验。
港珠澳大桥的施工总里程为55公里,目前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被誉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而海底沉管隧道全程在6.7公里,设计为公路沉管隧道,需要从桥梁到隧道的安全转换,项目关于施工中的防渗水问题,防海水压力和防海水腐蚀等等问题,可谓出现了重重的技术关卡。
我国的技术团队面临的挑战也是世界之巨,港珠澳大桥的全长和隧道部分的长度都将会成为世界之最,沉管部分施工也是这座大桥技术难题最集中的区域,施工难度非常之大。
在修建这座大桥之前,我国所有的沉管隧道工程都加起来不足4公里的里程,可见我国在这个技术领域是经验很少的,尤其作为外海隧道,是我国基建工程的首次施工,从零开始的每一步都要大量地进行设计和模拟已经做多种预案,最终中国的技术团队冲突阻碍,实现了技术的完美实现和突破。
港珠澳大桥在沉管隧道的建设中,总共使用了3000吨的钢材,打造出世界最大面积的沉管隧道,因为钢材经过了特殊的加工处理,能够抵御在海水环境中的长时间浸泡和侵蚀,也能扛得住海底的压力。
这就要必须说一下建设沉管隧道使用到的特殊的混凝土结构,耐久的方案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经过尺寸模型等多次的缜密实验和模拟测算等,能够进行科学的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港珠澳大桥为了达到施工效率高,每一步进展都非常慎重,工程用混凝土在湛江进行暴露试验,大桥距离试验站的地点距离四百多公里,实验位置和港珠澳大桥所在的环境非常相似。
所以经过测试后的特殊配比的混凝土,经过了复杂的科技手段设计和完成,实现了预期的施工参数要求,能够保障按照设计预期达到120年使用寿命,不会渗水和出现问题。
这种高标准让世界都非常惊讶,毕竟这是中国首次施工外海沉管隧道,很多技术难题就连世界上很多先进的国家都要费时良久,但是中国的科研团队有如神助,一路披荆斩棘,解决了诸多的难题,终于顺利完成了这项非常艰难的工程。
比如建设最后一节沉管的安装时,使用传统方法需要10个月的时间,而我国的施工团队竟然创造出新的安装方法,仅仅使用了一天,就完满安装了最后一节沉管,这个时间上的对比,创造了世界上的惊人施工速度,成为世界沉管隧道的技术创新代表工程。
港珠澳大桥是我国投资超过1200亿人民币的超级工程,连接4座岛屿和一条隧道一座桥梁,地貌非常复杂多变,地质情况也出现很多综合的问题和难点,高温区域,高湿度海域环境,高盐分腐蚀的海水条件等。
保证大桥和隧道的安全使用,技术难点是非常多的,很多国际知名的公司都觉得这个工程很难完成,但是中国作为基建狂魔,还是出乎意料地完美交出了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