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蓄势待发,雷军直言内心焦虑
创始人
2024-01-08 07:23:05
0

原标题:小米汽车蓄势待发,雷军直言内心焦虑

接受央视新闻《面对面》节目采访时,雷军说出了自己内心的焦虑。

「我特别担心,一上来不火,大家都不买。」「更担心的是,如果大家都来买,这一等要等一两年肯定会被骂惨,各种焦虑情绪。」

小米SU7上市在即,哪怕是已过天命之年,经历过大风大浪的雷军,都不免紧张起来。

既担心产品无法得到消费者认可,又担心订单量太高消费者不愿意等待,尤其是等待多年的米粉,对小米汽车抱有太多期望。那么,这一次,雷军会让米粉失望吗?

小米首款汽车,会是米粉的「梦中情车」?

小米SU7早已在工信部入网。近日网上又曝出了一组小米汽车实拍照片,小米汽车官方回应,将根据签署的《保密承诺函》进行追责,该保密协议签署金额为三百万元。

或许是外观已经曝光,小米汽车干脆不再遮遮掩掩,直接真车上路实测,又被网友多次拍到。

工信部入网信息显示,小米汽车的型号分别为SU7、SU7 Max,长宽高分别为4997/1963/1440mm,轴距3000mm。SU7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电机功率为220kW;SU7 Max搭载三元锂电池,双电机四驱,前电机功率为220kW,后电机功率为275kW,最高续航可达800km,支持400V/800V快充。

有消息透露,小米SU7有四个版本,除了标准版与Max版,还有Pro版本、不量产的赛道版。关于小米汽车的其他配置,暂时并无太多信息曝出,但根据小米汽车官网和此前的路测信息可以推测出,小米SU7具有激光雷达,支持高阶辅助驾驶,并具备升级自动驾驶的潜力,车机系统为澎湃OS,大概率会支持许多手机端应用。

雷军表示,已累计投入超过100亿元研发经费、3400名工程师,只为开发出小米第一款产品。实际上,100亿元经费在汽车领域并不算多,长安汽车预计2023年研发投入就达到了160亿元,计划到2030年研发经费总投入要达到2000亿元。

从已曝光的配置来看,对标同级别市场,小米SU7可以说配置该有的都有,但并没有太多独特的卖点。其他造车新势力,如小鹏P7、蔚来ET5、智界S7等,论配置其实都不比小米SU7差。电动车时代,造车门槛降低,汽车正逐渐向数码产品发展,产品趋于同质化,很难从硬件层面拉开差距。

激光雷达,大家都能配备;车机芯片,今年第四季度开始,上市的汽车基本全都是高通骁龙8295;外观设计几乎全是天幕,小米SU7的半隐藏式门把手反而令人眼前一亮。

至于小米SU7的价格,爆料信息非常多,但过于杂乱。小通认为,小米已经吃够了手机领域从低端冲击高端的苦,因此汽车领域大概率入场便是高端,未来再向中低端发展,预测小米SU7系列的售价会在18万元~30万元。

其实从小米SU7的命名就能看出,未来还可能会有SU5、SU3等定位偏低的车型,售价20万元以内,也可能会有定位更高的SU9,顶配售价接近50万元。

可是,逐渐固化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还有小米的位置吗?

留给小米汽车的时间,还剩下多少?

2015年前后,国内几乎每个月都会有造车新势力诞生,巅峰时期国内有超过500家造车新势力。到了今天,绝大多数造车新势力已倒在路上,活下来的造车新势力,也只有理想扭亏为盈,其他车企依然需要不断融资,以避免资金链断裂。

任何行业,从起步到成熟,都会有无数同行倒在路上成为垫脚石,行业越接近成熟,头部化就会越严重。新能源汽车变革,是造车新势力与国内老牌车企的机会,老牌车企还有燃油车业务兜底,新势力则只能破釜沉舟。

2022年,国内乘用车市场纯电动车占比已达25%,预计2023年可达33%以上。工信部前部长苗圩表示,原定于203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50%的计划,可以提前到2025年或2026年了。

今年第四季度的个别月份,国内乘用车市场新能源汽车份额占比就已接近50%。电动车份额逐渐追上燃油车,这恰恰说明新能源市场逐步成熟,被抛弃的造车新势力,可能很难再有翻身的机会。

相较于其他造车新势力,小米汽车的优势在于背靠小米集团,作为全球五大手机厂商之一,小米业务范围广泛,年营收超过2500亿元,可以为造车项目提供汽车支持。其次,小米手机全球热销,拥有大量粉丝,许多曾经的米粉(如小通自己)已经长大,他们都是小米汽车的潜在消费者,只是如何将他们切切实实转化成小米汽车的车主,还需要小米努力。

小米手机的粉丝,大多对性价比要求较高,不一定没钱,但或许愿意以同样的价格买到配置更高的产品。从2023年11月国内旗舰机份额来看,小米以14.4%的份额位列第三,是第四名的三倍多。

小米14系列首销卖出144万台,证明长大的米粉已经拥有了不错的消费能力,小米SU7可能真的适合成为米粉的「第一辆车」。全国各地小米之家数量不少,某些占地面积较大的小米之家还可以将汽车放到店内,方便米粉随时体验。近几年国内许多车企将展示门店开到了大型购物广场,确实给了消费者更多接触产品的机会,不用总是特地到4S店体验。

不过随着电动车份额逐年提升,行业也将到达拐点,留给小米汽车时间,恐怕只有三五年了。尽管国内还没有公布禁售燃油车的时间,但从车企的表现来看,预计2030年前后,燃油车就会被混动和纯电新能源车取代。

雷军的最后一次创业,能成功收场吗?

小米官宣造车之时,小通就与身边几位米粉聊过,他们基本认为跨界品牌不可靠。没有经过市场验证的产品,普通消费者不敢买,担心存在质量问题,而且万一倒闭破产,售后都找不到人,即便是有点普通的车机屏幕死机,就足以让用户感到崩溃。

当然,小米的处境比威马好很多,毕竟管理层大多是小米集团原本的高层,不会有那么严重的宫斗,且财力更加雄厚,能够支撑较长时间的亏损。

更何况,「小米」这两个字就是小米汽车的招牌,手机业务积累的人气,将会是小米汽车迈向成功的关键因素。互联网极度发达的今天,知名度也是车企的一重保障,头部车企一年的营销经费都在100亿元以上。

小米宣布造车当天,雷军表示:

小米汽车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小米将以巨大的投入、无比的敬畏和持久的耐心来面对这个全新的旅程。

许多造车新势力之所以倒在路上,是因为压根没有破釜沉舟造车的决心,只是为了骗补贴和投资,车企倒闭了,老板依然赚得盆满钵满。雷军将造车视为人生最后一次中大创业,怀着必胜的决心前进。小通不敢断言小米汽车能够成长为巨头,但起码消费者不用担心它破产倒闭,消费者找不到售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宝莱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宝莱特(300246)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遥...
工装夹治具是保障生产精度与稳定... 在制造业的生产环节中,产品质量是企业立足市场的根本。工装夹治具作为保障生产精度与稳定性的重要辅助工具...
动态彩虹壁纸+系统优化!苹果i... 【CNMO科技消息】据CNMO了解,苹果在近日发布新款彩虹主题表带的新闻稿中确认,iOS 18.5系...
科技美学共振!界环×SDOKA... 在智能穿戴设备加速迭代的时代浪潮中,每一次技术革新都如同一把钥匙,开启行业发展的全新维度。作为科技与...
苹果AI国行版或随iOS 18...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宋佳楠 “难产”的苹果AI国行版又有了新消息。 5月6日...
“舞狮”机器狗吸睛五一 AI将... 当前,“人工智能+”行动正在向千行百业各方面延伸。5月4日,由佛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指导主办、佛山电信...
兰钧新能源科技取得储能系统专利... 金融界2025年5月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储能系...
机器人产业潮起入局者明显增多 ... 据报道,新战略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所统计,截至2024年12月,全球人形机器人本体企业数量已经超220...
“热潮下要有定力”,她的目标是... 澎湃新闻记者 鞠文韬 “当前常见的商场迎宾机器人、酒店送餐机器人或者工业线上的工业机器人,都是按照事...
苹果因违反应用商店禁令被开发者... 【CNMO科技消息】5月6日,据外媒消息,苹果公司因被指控“故意违反”法院下达的反引导禁令,遭到了开...
AI大模型“垂直发力” 深度挖... 企业利用大模型一键生成排产计划、钢铁厂的转炉被装上“火眼金睛”、大模型成为服装设计师的“私人助手”…...
微软宣布2025年5月关闭Sk... 2025-05-05 15:20:26 作者:狼叫兽 微软此前宣布,将于2025年5月5日正式停止...
奋战二季度 拼抢上半场丨科创新... 在浙江实施的《全链条支持创新药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中,明确将在技术与资金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布...
新研究实现对超快激光脉冲精确测... 新华社耶路撒冷5月5日电(记者王卓伦 陈君清)以色列研究人员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光:科学与应用》发表...
深圳小雨点申请图像处理相关专利... 金融界2025年5月5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深圳小雨点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图像处...
AMD 锐龙9 9950X3D...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评测】近几年PC平台游戏帧数越来越高,尤其是网络游戏,百帧游戏已经成为玩家打造...
颜宁打假网传简历是太较真吗? □熊丙奇 据媒体报道,5月4日,著名科学家颜宁在社交媒体发布声明,打假网传简历。 颜宁在社交媒体表示...
安序源科技递表 致力于开发新一... 安序源科技,一家融合集成电路、生物科技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生命科学公司,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该公司致...
小米“智驾”更名“辅助驾驶”后... 近日,小米汽车官方宣传物料上,对其智能驾驶功能更换了宣传术语,将原有的“智驾”更改为“辅助驾驶”引发...
整治AI技术滥用!中央网信办出... 为规范AI服务和应用,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