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实施的《全链条支持创新药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中,明确将在技术与资金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布局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省级科创平台。如今,新平台建的如何,又能给药企发展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帮助?
走进荣泽生物研发中心,代号“001”的一管管试剂正在低温环境中闪烁。数字代表着它是全球首款心肌病基因治疗药物。
目前全世界上市的罕见病治疗药物仅有800多种,我国对此类药物研发基本处于空白。
荣泽生物遗传性心肌病项目成员 田鹏飞:罕见病的研发周期相对来说会更长,风险会比较高,在全球也是首次尝试。最大的困难就是我们的细胞模型一直没有办法构建出来。
自主研发谈何容易?仅仅因无法建立完整心脏细胞模型,就卡了荣泽生物整整两年。就在进退维谷之时,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省级科创平台通过大数据匹配,帮企业从众多科研团队中精准定位到了专门进行遗传学研究的浙江大学赵国琴团队。
浙江大学遗传学专业学生 赵国琴:我们在一个建立的过程当中想要更真实地去模拟它的生存环境,需要经过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调试优化,让它达到最优的状态。
带着国内外最新的基因研究进展,赵国琴团队把实验室“搬”进了企业,将研发时间表切成块状,由校企两支团队同步进行专项突破。经过合力攻关,双方成功开发出全球首款心肌病基因治疗药物,将研发周期缩短了4年左右。
杭州荣泽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相波:所有的技术、每一个工艺环节,它都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进行一些跨学科的合作,搭建一个完全的自研体系,实现全球创新的药物开发。
省发展规划研究院产业所高级工程师 高扬:从一个概念到实际产品落地,最大的难点还是在资金和技术方面。靠企业的力量是很难来全部解决的,让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一起参与进来。
不但能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平台还在关键时刻发挥着后勤补给站的作用。碳硅智慧的施慧,五年前就瞄准了“人工智能制药”这一新领域。但高昂的研发经费,一度让企业难以为继。
碳硅智慧首席运营官 施慧:早期我们的资金全力去铺到各个模型上,一个是人力成本,一个是相应的算力成本。跨学科产品的迭代需要很长的时间。
在科创平台助力下,施慧仅在一周内,就对接上了杭州的投资方。平台牵头开启三方调研。不仅邀请投资经理一同去北京研发基地实地考察,还写了近三百页的产品报告。
杭州产投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投资经理 朱桓弘:微信、邮件、访谈,几乎每天都在做沟通。也充实了我们投这家企业的信心,差不多花了15个月左右的时间去完成投资决策。
如今,为加强“从0到1”的原创研究,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省级科创平台共建共享省级生物样本信息库;支持企业、研究院所牵头组建AI新药创制、高端制剂等创新联合体;对能形成标志性成果的重大科技项目,省市县联动给予累计最高3000万元补助。
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副研究员 劳慧敏:加大省级研发项目经费支持力度,构建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开发、产业应用的新药研发平台体系,为企业提供全过程平台支撑,助力瞪羚企业快速成长。
终审:袁 爽
责编:张歆宜
上一篇:新研究实现对超快激光脉冲精确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