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联招聘郭盛解题“AI焦虑”:控制AI或被AI控制
创始人
2024-01-09 10:00:39
0

原标题:智联招聘郭盛解题“AI焦虑”:控制AI或被AI控制

作者:孙妍 来源:IT时报

人类历史上每一次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都往往伴随着对人类工作机会减少的担忧。以 ChatGPT 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人工智能技术 ,引发了“机器替代人工”话题的热议。

“狼已经来了”,智联招聘集团董事长、CEO郭盛在12月15日举行的2023中国年度最佳雇主颁奖盛典上表示,“受AI影响最大的职位是财务/审计/ 税务、翻译、银行”。

《AI大模型对我国劳动力市场潜在影响研究报告》显示,除了财务等行业,法律/法务/合规职业也位于影响指数前20榜单,其共同特点在于工作任务包含较多的文本处理、资料收集整理等内容,而这些知识型工作任务正是大语言模型和人工智能的强项。

AI发展的趋势不可逆,因为数字经济正在加速全球经济发展,那么,企业和个人又该如何应对来势汹汹的AI?如何化忧虑为动力?

要么控制AI,要么被AI控制

“虽然AI来势汹汹,但职场人并未躺平,掀起全民‘转码’盛况”。郭盛笑言,对个人而言,焦虑比躺平好,要尽快转型。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第一步是给所有员工开一个AIGC的账号,让每个员工试用。“未来会有两类人,控制AI和被AI控制的人,而控制AI的人会获取巨大的财富。”

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点,今年,超八成最佳雇主获奖企业已采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还有超过6成的企业采用了云服务和物联网等技术。《2023中国年度最佳雇主》数据显示,“对员工技能进行提升再培训”成为2023年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首位,占比高达80%,此外有76%的企业将“提高人力资源数字化建设水准”作为重点。

上述报告也显示,61% 的员工希望企业能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占比最高,这种培训有助于他们提高工作效能,并为未来的职业道路铺路。排在第二位的是学习新技术或数字化工具,60% 的员工希望以此跟上行业趋势。郭盛表示,“数字化正给企业带来新文化,早先很受员工青睐的领导力培训已退居第三,大部分职场人已经认识到掌握新技术、学会使用数字化工具对于职场发展的重要性”。

“数字化就像是海啸,看着很远,却是在眨眼之间就来到身边。我们要做的就是从自己开始,用数字化工具来武装自己,成为站在浪花最高处的那个人。”郭盛表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华科智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何积丰也认为,随着AI的采用率加倍增长,社会分工也随之被重塑,而我们则应该持续学习,“把AI视为一种武器,这件武器,你能用,别人也能用,我们的对手不是武器本身,而是其他拿着武器的人。”

技术的发展必将引发一部分职业迭代,职场人的“AI焦虑”随之产生。然而,技术变革带来的并不仅仅是“挑战”,还有更多“机遇”。202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首次标注了97个数字职业。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赫克曼(James J. Heckman)就发表了积极的观点:“对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滥用等问题的担忧是合理的。但我们不必害怕,要做的就是保持谨慎,密切监督,需要确保我们创建的程序符合自己的操作标准。而社交技能、互动能力、道德判断和自控能力这些技能,不可能轻易进行编程。”

数字化成行业新动能

12月15日至16日,由智联招聘发起的2023中国年度最佳雇主颁奖盛典暨中国人力资本国际管理论坛在成都金牛区举办。101143家企业经过角逐产生最终的获奖名单,包括中国年度最佳雇主TOP30、中国年度最受大学生关注雇主TOP10、中国年度最受女性关注雇主TOP10、中国年度最具社会责任雇主TOP10、中国年度最具发展潜力雇主TOP30、中国年度最具智造精神雇主TOP30等。值得一提的是,本年度智联招聘结合国家稳就业、保就业、促就业的政策,特别推出中国年度最佳稳岗就业雇主TOP10奖项。同时,现场还颁发了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中国年度最佳促进就业城市两大城市奖项,以及中国年度最佳高校系列奖项,提供新时期引才、育才的“行动范式”。

今年,最佳雇主评选报名企业数再创历史新高,在Top100获奖企业中,制造行业成为最大黑马行业,入围企业数量相比去年增加了4家,体现了数字化赋能下,新制造领域的蓬勃发展。

此次活动在“天府之国”成都举行,在职场人日益追求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新时代,“巴适得板”的成都成为了“最佳引才城市”,“蓉漂”也逐渐成为年轻职场人的选择。

自2005年首次举办以来,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已经走过19个年头。2021年,智联招聘在“00后校招元年”发现职场更趋向灵活、雇佣关系形成自适应体系,提出“液态职场”;2022年,灵活就业、兼职副业、数字游民等职场新模式勃兴,智联招聘捕捉到多元职场新浪潮,提出企业和职场人正在迈入“职场多元宇宙”;2023,在数字化新动能的驱动下,职场呈现全新面貌。

数字经济驱动经济结构转型

2023年,全球数字经济加速迈向全面扩展期,中国显示出强劲实力。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2%,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是同期美、中、德、日、韩五国数字经济总体年均复合增速的1.6倍。

2023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委会主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展望了中国未来的经济及产业的发展格局。他认为,在新动能驱动下,短期内,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可能会降低,但长期来看,中国经济会更加健康发展。“中国在AI、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遥遥领先,5%以上的增长速度仍然可期。”

数字经济驱动经济结构加速转型升级,带动了相关行业人才需求强劲增长。郭盛指出,2023年上半年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速,新能源行业达36.1%,智能制造相关行业达6.9%。同时,从数字职业招聘需求占比来看,生产/加工/制造行业从 2022年的 12.6% ,大幅扩大到 2023 年上半年的 17%;能源/矿产/环保行业,从去年的 4% 提升到今年上半年的6.3%。这种变化,反映了制造、能源行业相较于其他行业对数字职业的“消化能力”的提升,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的积极信号。

“数字化是未来最重要的动力。”郭盛认为,中国数字经济加速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以数字化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为不确定的世界注入确定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省新闻与传播研究生学术论坛举行... 5月24日,暨南大学举办了第九届广东省新闻与传播研究生学术论坛。本次论坛主题为“智媒时代新闻传播的技...
通得电气取得塑封电机定子绝缘插... 金融界2025年5月27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珠海市通得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
津荣天宇:公司暂未开展固态电池... 证券日报网讯 津荣天宇5月27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截至目前,公司暂未开展固态电池业务。...
AI复活“阿加莎”上推理小说写... 今年五月,英国广播公司(BBC)推出了一个线上的知识付费大师课,通过人工智能(AI)技术将已经去世半...
以正合,以奇胜,曙光信创公有云... 《孙子兵法》有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奇正相生,常规战术与独特定制二者有机结合,可以从阻力最...
实现多项首创技术 我国渤海最大...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今天(5月27日),记者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渤海最大海上油气平台——垦...
山东鹤洋木业取得用于木板施胶装... 金融界2025年5月27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山东鹤洋木业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用于木...
全球首艘水体自然交换型深远海养... 珠海5月27日电 (记者 邓媛雯)由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投资2.6亿元建造的水体自然交换型深远海养殖工...
特斯拉股价上涨,马斯克承诺在“... 埃隆・马斯克 特斯拉股价周二上涨约 5%,此前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上周末重申,在 SpaceX 最...
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 沈... 中新网辽宁新闻5月27日电 5月26日,由沈阳市苏家屯区委、区政府主办,区委组织部、区工信局承办的2...
合旺自动化取得自动化切管机专利... 金融界2025年5月27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永康市合旺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自...
我县举行第五届青少年航空航天模... 5月25日,我县第五届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暨机器人竞赛在平江县职业技术学校举行。据悉,这次竞赛活动由县...
618目前最值得入手的红米手机... 红米作为小米旗下品牌,也自然接管了性价比战场,甚至在早期一直以ko小米为目标,红米k系列的顶配机型,...
在中国看来,这个世界更多的还是... 不得不说,在现代科技持续加持之下,信息获取和佐证,越来越便捷。可以说,足不出户,则遍观全球“风吹草动...
河北唐县:科普之光沐唐尧 探索... 为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激发中小学生爱科学和学科学的动力与热情,河北省科技厅组织并邀请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
影像通信实力强劲,鸿蒙红包加持... 在2025年的科技舞台上,华为nova 14系列的横空出世无疑为智能手机市场注入了一股全新的活力。作...
小米卢伟冰:先从最难的旗舰芯片... IT之家 5 月 27 日消息,小米集团今日发布了 2025 年第一季度财报:总收入达到 1113 ...
九玖包装取得一种立式压切机专利... 金融界2025年5月27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珠海九玖包装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立...
北京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入股源... 发生工商变更,新增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为股东,注册资本由约298.7万人民币增至约...
摆脱空中网络信号差、连接不稳定...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第三届民航科教创新成果展昨天(26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在此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