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3 14:44:45 作者:姚立伟
据最新报道,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的科学家们研发出了一款便携式、非侵入性的人工智能系统,能够解码无声的想法并将其转化为有形的文本。这项技术有望帮助那些因为疾病或受伤(包括中风或瘫痪)而无法说话的人进行沟通,并实现人与仿生手臂或机器人等设备之间的无缝通信。
在研究过程中,参与者需要佩戴一顶帽子,通过EEG记录头皮的脑电活动,同时默读文本段落。研究人员利用了DeWave模型,通过学习大量的脑电图数据将脑电图信号翻译成单词和句子。这是科学家首次将离散编码技术纳入大脑思想转化为文本的翻译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这项技术与大型语言模型的集成也为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开辟了新的前沿。以前将大脑信号转换为语言的技术要么需要在大脑中植入电极,要么需要借助磁共振成像(MRI)设备扫描大脑,这些方法都存在一些限制。例如,MRI机器体积大、价格贵,难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并且这些方法也很难在没有眼动追踪辅助的情况下将大脑信号转换为单词级片段,从而限制了实际应用的可能性。
然而,最新技术既可使用眼动追踪,也可不使用眼动追踪。这意味着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操作。这一技术的出现为那些无法说话的人提供了全新的沟通方式,并为神经科学研究和人工智能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