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语义学
frame semantics
定义:在格文法基础上扩充发展所形成的语义学理论。强调需要通过词语所关联的能够反映事件场景及其参与角色的框架结构来完成词语意义的理解。
学科:计算机科学技术_人工智能_计算语言学
相关名词:语义网 语义角色 标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延伸阅读】
框架语义学是语义学理论的一种。它认为要理解一个词或一个句子的意义,就需要激活与之相关的语义知识框架,即一组描述某个事件或情境的概念和关系。框架语义学将语言与人类的生活经验和各种知识联系起来,为语言的理解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语义场景。
框架语义学的创始人是美国语言学家查尔斯·菲尔墨(Charles J.Fillmore,1929—2014)。他在1982年提出了这一理论,以扩展其早期的格语法理论。格语法是一种句法理论,认为动词的句法结构取决于它们的语义角色,如施事、受事、工具、目标等。菲尔墨发现,语义角色的划分和标注往往依赖于语境和常识,而不是固定的规则。因此,他提出了框架语义学理论,以强调语义角色的动态性和多样性,以及它们与语义知识框架的关联性。
框架语义学认为,框架是事件、物体、情景或情况的表征,其部分构成框架元素,语言使用者通过其内在概念结构实现语言的编码和解码,如商业交易、言谈交际、出行计划等。每个框架都包含一些框架元素(frame element),它们是该事件或情境所涉及的角色或属性,如卖方、买方、商品、价格等。每个框架也包含一些词元(lexeme),它们是能够激活或实例化该框架的词语,如买、卖、付款、收取等。框架语义学的任务是,通过对词元、框架元素和框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标注,来揭示词语的语义结构和功能。
框架语义学的一个重要应用是FrameNet。它是一个基于框架语义学的语言资源,是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国际计算语言学实验室(ICSI)开发和维护的。FrameNet收集了英语中的大约1200个框架和14000个词元,以及大量标注了框架元素的例句和文本。FrameNet不仅是一个语言学工具,也是一个人工智能工具,它可以用于支持自然语言处理的各种任务,如语义角色标注、语义解析、信息抽取、机器翻译等。
框架语义学是计算语义学的重要成果,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解和表示语义的方式,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进行语义标注和语义分析的方法。它在自然语言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也为我们认识语言和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