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30日,希济生物GMP(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生产厂房落成典礼在北京市大兴区营商服务中心举办。这间厂房位于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核心地带,是京津冀地区细胞和基因治疗领域最大的CDMO(合同研发生产组织)一站式生产服务平台。平台的正式落成将助力弥补国内CDMO市场的缺口,加速国内细胞和基因治疗新技术、新成果转化应用,助推我国原创药物早日上市,同时也向CGT(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释放出一种强烈信号——“二次创业在大兴”。
创业升级 从专攻技术到平台服务
2015年,鲁薪安博士与团队成员共同创办了首家公司艺妙神州,致力于将创新的基因细胞药物技术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时隔7年,鲁薪安博士携艺妙神州团队“二次创业”,在北京大兴组建了北京希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打造以基因药物、病毒载体药物和细胞药物为核心的共性技术平台,为国内外基因细胞药物研发企业提供临床前研究阶段、临床研究阶段、商业化生产阶段的相关工艺开发和生产服务,支持更多的基因细胞药物走向市场。
从艺妙神州到希济生物,从专攻技术到行业服务,国家政策、区域营商的向好,让鲁薪安博士的梦想之火燃得更旺。“只靠一家研发公司难以解决细胞药物治疗的行业瓶颈。我们必须从一家自己做药的公司变成帮助行业其他企业做药的平台,才能真正推动解决行业前行的现实问题。”鲁薪安博士说。
希济生物成立不到2年,已经可以针对细胞与基因治疗(CGT)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一站式CDMO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了质粒、慢病毒、AAV(腺相关病毒)等主流病毒载体和细胞药物的GMP级别的生产能力,还能配套进行工艺开发方案设计、GMP体系平移,为客户提供从早期研发、新药临床试验申报(IND)和I/II期临床试验,直至商业化生产的全维度服务。
2023年6月,希济生物在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完成8000平方米的GMP厂房建设,并于同年三季度正式投产,目前委托服务订单额已达到2亿元。在希济生物的助力下,一批批创新药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度推向市场和临床。北京一家药企发现一个很好的靶点。他们想要把靶点做成药,却苦于缺少厂房。如果把厂房建好再着手研发,则需要耗费三到五年的时间,投入几个亿的资金。然而在希济生物的帮助下,该药品从研发到临床只用了不到两年,成本削减到三千万元左右。
下一步,鲁薪安博士希望行业内部可以解决供应链的问题,打通上下游渠道,实现资源的互通共享。生物制造行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比如说我们要做用于细胞激活的磁珠,需要懂高分子、懂精密仪器、懂化学、懂生物以及懂经营的人来一起做。大家需要一个很好的平台去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帮客户做产品以外,希济生物还致力在供应链上下功夫,把品质做上来,把成本控制住,真正让细胞药物的价格降下去,成为“惠民药”。
服务留心 当好二次创业“先锋队”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鲁薪安博士“二次创业”选择了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看重的是这里好的营商环境和服务。“资源、政策、服务、办事效率,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这里都给了我信心和底气。”鲁薪安博士提到了GMP厂房建设的故事。他曾经建设过一个4000多平方米的厂房,整个建设周期有一年多,可是,在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8000平方米的GMP厂房建设从选址申报到投产使用,全部周期只用了6个多月。
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对于希济生物的服务和支持不止于此。基地主动出击,精准掌握希济生物的“急难愁盼”需求,提供优质高效的“保姆式”服务,促进企业稳步发展。2022年初,基地管委会在日常走访中了解到希济生物拟建设一站式CGT CDMO创新平台。根据需求及项目建设所需的条件,基地管委会先后四次陪同企业实地走访,寻找适合的空间资源,安排专人协助企业办理项目立项、施工许可、环评等相关手续,大大减少企业人员和时间的投入。希济生物成立后,基地管委会领导班子多次实地走访希济生物,开展交流座谈,了解实际困难,主动协助邀请市区相关部门为希济生物系统讲解市、区相关产业政策及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精准送出服务包。依托“中国药谷”细胞基因产业集群,基地促成了希济生物与园区另一家细胞基因企业景达生物合作,并推动参与基地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简称“中检院”)生物制品检定所细胞室共同筹建的细胞基因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发展铺路搭桥。据悉,该细胞基因公共服务平台将提供细胞基因产品质量检测服务,成为京内甚至国内高水平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为希济生物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激活生态 用好营商推动“千帆竞发”
希济生物在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快速成长,是大兴区营商环境优化升级,CGT领域创新创业生机勃发的缩影。基地用好用活市区产业政策,为“服务包”企业配备一对一服务管家,探索新的招商引资模式,围绕细胞基因治疗持续推动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引进,完善产业链,用优质营商环境推动整个生命健康产业“千帆竞发”。
当前,大兴医药基地已经集聚了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和臻知医学、基因启明、贝来生物、九芝堂美科等一批CGT领域重点项目,上中下游布局较为完备,拥有各类研发管线产品37个,主要集中在实体瘤、阿尔茨海默病、缺血性脑卒中等赛道。针对CGT领域构建了一套从底层技术、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全方位的产业支撑体系,形成了供应链服务、细胞存储、载体制备、检验检测、成果孵化等较为完善的产业创新生态服务体系。成立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质量研究专委会,顺利举办CGT产业发展论坛以及CGT领域中国药谷院士专家大讲堂活动,产业配套体系逐步完善。
“医药·科技+金融·服务”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在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日趋成熟,园区与北京基金业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初步建立“银行贷款+融资租赁+市场化股权基金+IPO上市+股权直投+财务顾问”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市场化资金助力基地产业发展,形成具有药谷特色的金融服务引擎。目前,已与中金、申港等知名券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展科创板上市辅导培训、项目路演等金融服务,为五和博澳、阿迈特、百特康等项目开展融资咨询服务。
园区通过搭建一批关键性服务平台,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环节”问题。与中检院共建生物药质量控制技术检测联合服务平台,提升大兴医药基地在细胞基因、疫苗领域检测的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园区企业、吸引园区外企业在基地产业化。建设生物信息智算中心,将生物技术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以“政产学研医”协同创新共建模式,打造AI生物医药优质项目服务和孵化平台。成立生物医药基地区域伦理服务中心,有效解决企业研发阶段关键环节问题,提升企业研发效率,降低企业研发成本,补齐产业生态短板。同时,围绕细胞基因治疗、核酸药物等前沿领域,抢占赛道,建设一批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园,首都医科大学科技园、北京国际核酸药物产业园建设都在有序推进中。
风起大兴,千帆竞发。在“二次创业”的浪潮中,基地再一次迎来了发展机遇。未来,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将持续在CGT领域深耕布局,让“二次创业”成为创新企业奋斗在“中国药谷”大地上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