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台成都造“人体照相机”让肿瘤无处遁形
创始人
2024-08-12 03:41:07
0

来源:华西都市报

打破核医学设备国外垄断局面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实验室。图据川观新闻

2023年,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了国内首份《中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报告(2023)》,预计2025年我国核技术应用市场可达万亿规模。

作为现代医学的新兴学科,核医学利用放射性核素诊断和治疗疾病,能全面反映病变基因、分子、代谢及功能状态,更早期洞察疾病分子层面的信息,辅助临床研究攻克神经病学、肿瘤学和心脏病学的重大疾病。

放眼全国,成都在核技术应用领域具有优势。特别是在关键医用“核素”方面,全国80%以上“核素”都是“四川造”。而在研发端,成都已然是全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的新高地。聚焦到研发个体,日前,成都永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单光子发射及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Insight四维定量SPECT/ CT正式发布。据了解。该设备可实现光子信号的高效采集与处理,在肿瘤临床诊断、心血管、内分泌的疗效评估、跟踪随诊和形成机理研究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

核医学显威让检测治疗更加精准

钇-90治疗肝癌,镭-223治疗前列腺癌、碘-131用于治疗甲状腺疾病……核医学的发展,关乎老百姓的生命健康需求。

我国核医学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在核医学成像出现以前,很难精确定位隐藏于患者体内的肿瘤块位置及大小。如今,医生利用核技术“人体照相机”,就能做到“早一点、再早一点”发现病灶,通过影像指导下的精准治疗,最终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如何看得更清、看得更细、准?作为高端核医学显像设备的杰出代表,SPECT/CT采用单光子核药作为示踪剂,能在体外无创探测到脏器或组织对示踪剂的摄取信息,从而反映其生理、病理特征,结合CT解剖信息,通过影像融合技术,实现“1+1>2”的效应,为临床精准诊断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据了解,Insight四维定量SPECT/ CT,能大幅缩短扫描时间,满足多样化临床采集需求,在心血管、内分泌、泌尿、神经、呼吸等系统相关疾病诊断中,特别是在肿瘤临床诊断、疗效评估、跟踪随诊和形成机理研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永新医疗董事长刘迈表示,这款全新的国产SPECT/CT产品将为中国核医学事业发展贡献重要力量,助力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为医疗机构的设备更新和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勇闯蓝海四川布局国内领先的产业集群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核医学事业起步相对较晚,部分关键组件未能完全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SPECT/CT市场也长期被国际品牌垄断,国内医疗机构在采购设备时面临高昂的购置费用和维护成本。据了解,该类型进口设备价格大都在百万元甚至千万元人民币,如果坏了一个零部件,从运输到最后安装需要数月时间,维护成本极高。同时,核医学分子影像设备,属核医学高端影像设备,市场长期为国外巨头所垄断。

统计表明,2017-2021年,我国核医学设备市场被美国GE、飞利浦、西门子三家公司占据超过95%的份额。目前,随着永新医疗取得SPECT、SPECT/CT两个产品的Ⅲ类医疗注册证,实现了国产设备的突破,其性能指标优异,打破了进口品牌长期垄断的局面。

2021年,国家八部委出台的《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将核医学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而核医学设备作为核医学的重要基础,加大高端分子影像诊疗设备的自主研发及创新力度再次成为重中之重。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国家相关规划连续出台,加上核医学赛道还不算拥挤,面对这片前景广阔的蓝海,参与者的热情在持续高涨。

如何勇闯“蓝海”?四川亦有新动作。日前,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核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四川到2027年要实现10种以上主要医用同位素国产化自主供应,5个以上放射性药物和高端核医疗装备完成或进入临床试验,形成医用同位素、放射性药物、核医疗装备的标准体系以及完善的核医学临床转化及研学诊疗体系,建成国内领先的核医疗产业集群。

繁荣背后还有诸多难题待解

不过,核医学繁荣发展背后,仍然面临显著的现实困境。有业内人士表示,只有产业链各环节形成合力,构建起生态系统,共同做大规模,才能把价格打下来。“体现在应用上,就是力争2025年底,实现三级综合医院核医学科全覆盖。”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汪静指出,首要的是建立学科建设标准,“核医学科有自身的特色,因为处于放射性工作环境,包括患者、放射性药物以及工作人员的管理,都有一套流程,但在建设标准上,目前仍缺乏国家层面的一个规范,让诸多想建设核医学科的科研院所没有范本参照。”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是一个大问题,核医学设备作为高科技产品,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可能缺乏足够的人才和技术支持,从而导致设备无法得到充分利用。”有行业人士指出,其次,由于相关的设备投资较大,对一些小型医院或诊所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该人士认为,在核医学发展过程中,当前还存在核医学诊疗价值宣传普及力度不够、公众知之甚少的问题。同时还需要改变以往“谈核色变”的观念。此外,核医学技术的研发推广也需要更多资金及政策支持,需要加强与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合作。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朱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观众报名通道即将关闭!在上海见... 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图灵奖得主艾伦·凯(Alan Kay)曾说:“预测未来的最好方式,就是创造未来。”...
固态电池产业催化密集 上游供应... 今日,固态电池板块集体走强。截至发稿,泰和科技、海博思创、亿纬锂能、派能科技、海目星、鹏辉能源、国轩...
苹果AI大佬跳槽Meta,Op... 近日,苹果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人事变动引起了广泛关注。据可靠消息,苹果机器人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J...
亿纬锂能固态电池产业化迎新进展... 半导体行情式微之际,固态电池板块再度活跃。 9月3日早盘,A股固态电池板块集体走强,龙头亿纬锂能(3...
揭秘8万只气球如何整齐美观放飞 此次纪念活动最后,8万只气球完美放飞,但你知道在90分钟内充好8万只气球是什么概念吗?这可不是有把子...
我院荣获全国手术机器人管理卓越... 2025年8月9日,由健康界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海南博鳌医学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25手术机器人...
小虫“消化”塑料如人吃牛排!研... 据报道,加拿大布兰登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取得一项突破性发现:一种名为蜡虫的幼虫不仅能够消化塑料并将其转...
亿纬锂能“龙泉二号”10Ah全... 快科技9月3日消息,近日,亿纬锂能固态电池研究院成都量产基地正式揭牌,最新产品“龙泉二号”成功下线。...
苹果发布iOS/iPadOS/... 9 月 3 日消息,科技媒体 MacRumors 昨日(9 月 2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苹果在发布 ...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 转自:财联社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与配套强制性国家标准《网络安全技术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
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 中新社南宁9月3日电 (记者 黄艳梅)记者3日从广西南宁市有关部门获悉,截至今年8月底,中国—东盟人...
米OV耀四大国产旗舰手机已备案... 【CNMO科技消息】9月3日,数码闲聊站透露,搭载天玑9500与骁龙8 Elite Gen 5移动平...
亿纬锂能固态电池成都量产基地揭... 2025年9月2日,亿纬锂能固态电池研究院成都量产基地正式揭牌,“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成功下线。亿纬...
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88百亿亿... 本报北京9月1日电 (记者刘温馨、郑洋洋)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达1085万标准...
宜家2026推20余款智能新品... 2025-09-03 11:40:49 作者:狼叫兽 近日,有海外科技媒体发布消息称,家居品牌宜家...
韦布望远镜发现“干旱”行星盘 ... 【CNMO科技消息】人类对行星起源的认知正被一项突破性发现改写。近日,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Jam...
日本政府正式设立AI战略本部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王 军 为推动人工智能(AI)的发展应用,日本政府于9月1日正式设立了AI战略本...
科博达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科博达(603786)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
先导智能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一...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先导智能(300450)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
国网湖北电力以智慧“金火花”点... 极目新闻通讯员 刘帮 张明 9月1日,在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特高压直流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姚其新对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