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企业跨界下场造车自带的流量,真是让传统车企羡慕不来。
仅仅是一小段无伪装路跑视频,以及并未经过官方确认的发布日期传出,就引发了江湖对小米汽车的热烈讨论。更有频繁的“小道消息”,让人彻底摸不清这台SU7究竟应该卖到多少钱。是16万以内?还是19.99万?还是有些离谱的30万元以上?
想来这些激烈的讨论也并不奇怪。众所周知,小米一直是个帮年轻人圆梦的品牌。更有人一语道破,雷军造车的动力,就是因为当初的小米用户都到了买车的年龄。所以小米汽车的每一个动作,势必都会牵动着每一个年轻米粉的神经。
因此本期《刨根问底》,壹哥将对小米首款量产车的核心信息进行分析,看看对于翘首以盼的米粉来说,这款重磅来袭的得意之作,是否足够打动人心。
问题1:小米首款量产车型SU7,究竟是一台什么车?
壹哥:实话实说,我个人并没有太看懂这款车的定位。小米明明是个面向年轻人,追求精致和潮酷的品牌,但是小米却硬生生造出了个“大米”,接近5米的车长已经可以和智界S7、阿维塔12以及星途星纪元ES相抗衡。好在造型设计层面,外界对这款车的反响还不错。
“不是帕美买不起,而是保时米更有性价比”;
“坏消息:缝合怪;好消息:缝的都喜欢”。
网友抖出来的这些包袱足以证明他们对这款车颜值的肯定,算是弥补了小米汽车首款车型在“年轻定位”上的一些偏差。
核心技术上,目前能够确定的是新车会推出多款不同续航版本车型。其中低配车型搭载比亚迪提供的磷酸铁锂电池,电池容量为73.6kWh,纯电续航里程分为668km和628km。高配车型配备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电池容量达到101kWh,纯电续航分为800km和750km。
之所以相同的电池容量却拥有不一样的纯电续航,大致是因为每一个电池包版本都同时适配两驱与四驱车型,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选择。
另外,在工信部申报目录中显示,激光雷达是这款车的选装配置,这意味着小米SU7同样会为用户提供非高阶智能驾驶的车型,售价也会进一步下探。
总体来说,小米汽车SU7的车型级别虽然不算低,但是在配置版本的规划上,确实也重点考虑了预算并不十分充足的年轻用户,保留了小米品牌最本质的东西。
问题2:从雷军宣布最后一次创业,到造车立项,工信部申报,为什么小米汽车的关注度这么高?
壹哥:不可否认,国内年轻人与小米品牌之间,具备天然的亲密度。即便没有购买过小米手机,当代年轻人大多也至少接触过小米手环、小米家电中的某一类。
就算以上产品都没接触过,“雷布斯”的大名也算得上家喻户晓。更何况在当下的新势力阵营中,排名靠前的“蔚小理”三家企业,有两家直接受到过雷军的恩惠。
雷军不仅是蔚来初创时期重要的投资人之一,更与何小鹏一直保持亦师亦友的关系。可以说,蔚来、小鹏汽车的成长经历中,雷军是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
鉴于这两家企业现阶段取得的成功,雷军亲自挂帅的小米汽车无需等到产品落地就有“对着窗户吹喇叭——名声在外”的资本。
另外,从智能座舱这一领域的技术更迭看来,华为鸿蒙座舱在汽车市场叱咤风云,吉利收购魅族对产品智能化体验作用显著。二者的共通特点是,主导智能座舱开发的,都是在手机市场呼风唤雨的科技企业。
所以,小米打造小米汽车,势必会做出原汁原味的高等级智能化体验。这对于看中智能体验的汽车用户来说,绝对是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事情。
问题3:小米汽车和其他品牌相比,最突出的优势是什么?
壹哥:最大的优势,当然是小米有自己的生态,而且绝对是含金量十足的生态。去到任何一家小米直营店,你都能感受到这种生态的强大。因为围绕衣食住行,小米丰富的产品线已经囊括了日常生活中80%的需求。
你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到家打开智能门锁,语音控制打开窗帘,并控制音响播放自己最爱的音乐。手机控制电饭煲的煮饭时间,这个时间段,还可以远程控制洗衣机启动。吃完晚饭,还可以手机控制扫地机器人打扫屋子。
以上这些场景涉及到的产品,小米的生态链全都包含。唯独缺少的,就是智能出行的最后一环。而今小米汽车拍马赶到,很容易想象,小米生态链终将完成衣食住行的完全闭环。
一个品牌包揽自己的全部生活,这样的题材听起来不疼不痒,但是当你完全沉浸在这个生态中,绝对能感受到什么叫“真香”。
问题4:既然价格是小米商品的一贯优势,那么这款小米汽车,有希望卖到什么价格?
壹哥:个人认为,16万元以内是绝对不现实的。因为按照成本计算,七十多千瓦时的动力电池,整体成本就已经来到了7-8万元。更何况对于一款车长接近5米的中大型轿车来说,车身设计、制造成本都不可能过低。
从同级别车型的售价来看,也能看出16万元的价格有多夸张。问界S7、星途星纪元ES,都是售价20万元以上的车型。全系搭载华为智驾的阿维塔12,起售价格甚至就已经来到30万元。
不用考虑太多,如果小米SU7真能把起售价定在16万元左右,不仅会颠覆整个纯电动车市场的价格体系,或许雷军也会一次性得罪所有汽车圈的从业者。
更重要的是,对于真金白银投入100亿元,花费10倍于传统车企的小米汽车来说,如果在最初不把价格锚点定高,那财务扭亏为盈的日子或许真的遥遥无期了。
按照汽车行业的市场规律,以及小米各类商品的定价习惯,盲猜19.9万元的起售价,并且给到消费者一款相对“丐版”的车型,才是最合理的。
当然不排除像米粉的猜想一样,为了收割更多用户的青睐,小米或许真可能“照旧”推出一款价格绝对低廉,性价比绝对高不可攀的红米汽车。
问题5:首款产品顺利落地值得庆贺,但小米汽车想要在行业内扎根,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壹哥:就是要让用户相信小米汽车的产品品质和质量。要知道,这也是此前小米商品被吐槽最多的问题。
这个问题放在手机、冰箱、电视、洗衣机上,都不会很显眼。但是汽车的售价和使用年限,毕竟和其他电子消费品有所不同。如果很短时间内就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对于一个新造车品牌的信誉而言无疑是致命打击。
因此,真心希望小米在打造汽车这件事上,放弃过去的思维惯性,并且用恰当的方式向所有人证明,小米汽车的品质值得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