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什么时候能去太空打卡?
创始人
2024-07-03 21:41:25
0

在小说《三体》中,故事的起点来源于一个被叫做半人马座的三恒星系统。在故事里,居住在那里的三体人与地球人之间的斗争,跨越广袤的时间和空间,无比恢弘;而现实中,半人马座α是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系统,这位邻居离我们有4.37光年之远。这就是说,太阳系与最近的邻居之间,光都需要走四年多,相比较之下,地球到太阳系边缘,光仅仅需要走40小时。

镜头拉远,太阳位于银河系的一个旋臂上,距银河系中心约2.6万光年 ,银河系直径约10-20万光年,包含约1000-2000亿颗类似太阳的恒星,但这还远远不是宇宙的全貌,因为,宇宙中有大约1000亿个星系,银河系只是普通的一员, 哪怕是距离银河系最近星系——仙女座,距地球也有大约220万光年的遥远距离。

宇宙是如此地浩瀚,而人类走向深空的征程注定艰巨又令人神往。

昨日,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吴季,带着人类探索太空的伟大故事,来到墨子沙龙,也分享了他作为一名科学家对于太空探索意义的理解。报告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主持。

广袤的宇宙吸引人们走出“摇篮”

>>>

人类进入太空的真正起点,源于俄罗斯的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他有一句著名的话——“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永远呆在摇篮里”。他最重要的贡献是计算了离开地球所需的逃逸速度,真正点燃了人类征服太空的火把。

随着人类火箭技术的不断推进,在冷战的背景下,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人类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而美国方面,阿波罗登月计划历时11年,耗资255亿美元,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迈出了“个人的一小步,人类走向太空一大步 ”。

虽然,随着冷战的结束,人类已经50多年没有再回到过月球,但是,中美等国的近地轨道空间探索并未停止。今年,国际空间站原定的设计寿命已经达到,计划继续运行至2030年,而我们中国也有了自己的空间站,中国自1992年开始立项的载人航天活动,已经顺利将我们自己的宇航员送入太空,2022年底,中国空间站主体建设完成,进入全面应用阶段。

同时,月球——这个我们地球最亲密的伙伴,一直没有被人类遗忘,中国的的载人登月探测计划预计于2030年之前变成现实,而美国的阿尔忒弥斯计划,目标也是将宇航员重新送往月球。

航天科技是中性的

>>>

此次科普报告中,吴季着重讲解了他眼中由商业主导的“新航天”。

“虽然,航天技术是和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的,但航天科技是中性的,它既可以为公益和国防服务,也可以为商业服务,创造商业利润,这是一个新的市场。”

近年来,以伊隆马斯克的SpaceX为代表的商业航天公司的推动,令太空旅游成为现实,但其实,早在70年代末,卫星通信的民用市场就逐渐成熟,从政府投入和管理中分离出来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商业航天技术不断发展,成本不断降低,特别是随着廉价运载系统开始进入市场,太空旅游不再是幻想,2021年,维珍银河、蓝色起源、SpaceX,均实施了各自的首次太空旅游任务,2021年或可被称作人类太空旅游的元年。

相对于传统由政府主导的航天,新航天具有高效、低成本、高质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市场方向的特点,吴季认为,未来最具发展前景的航天市场是太空旅游,它会带动包括低成本航班化的天地往返系统、太空旅馆、月球资源开发和利用、在轨加注、地月激光通信、月壤材料3D打印和建筑结构设计等在内的诸多与相关的航天产业发展。

进入太空,更理解了“人类命运共同体”

>>>

“进入太空的直观感受,不应该仅仅被局限在军人、飞行员、工程师和极少数科学家身上,未来,商业化的太空旅游可以将成千上万的人带入太空。”作为科学家,吴季眼中的太空旅游的意义是什么?作为普通的人类一员,吴季又为什么认为人类需要发展太空旅游呢?

活动现场,吴季用了“启示”两个字,概括太空之旅对于人类的意义。

1961年,当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作为首次进入太空的人类,无意中从窗户看了一下地球,不由自主得说出“ I see Earth! It is so beautiful”, 是人类进入地球以后的第一次感受。后来每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从太空中看到蓝色的海洋、纤薄的大气层,都会生出对地球的保护之情。在太空看地球,宇航员们会感受到与地球的每一部分、地球上的其他人类同根同源,属于人类的那些美好的情感会被放大而无比清晰。

如果,人类继续远离地球,“启示”会更加不同:这幅后来被命名为“地出(Earthrise)”的照片之所以风靡全球,是因为人类感受到,在那个距离远观地球,“所有那些所谓无比重要的边界都已经不复存在了,各种各样的吵闹和争论也都平息了。”亲眼看到这幅画面的宇航员们都表达过类似的愿望——让冲突中的国家的领导人从太空中看看地球,也许他们会发现,对战争和边界执着,应该发生改变。

英国著名科普作家卡尔萨根,曾要求让旅行者号在离开太阳系的最后一个行星——海王星的轨道时,回望地球,拍下了那张著名的“蓝色的暗点(Pale Blue Dot)”照片,并写下了那段众所周知的感人的文字:“那个光点,它就在这里。那是我们的家园,我们的一切。你所爱的每一个人,你认识的每一个人,你听说过的每一个人,曾经有过的每一个人,都在它上面度过他们的一生 … …”。

“从远处看地球,你会感觉那就是你的家园,整个人类种族就是太阳系的唯一的智慧生命,我们实际上是一家人,这就是我国领导人提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内核。”

太空带给人类的震撼感受,仅仅被少数宇航员们感受过,随着登月带来的热度消退,五十年来,太空带给人类的启示逐渐被忘却。面对人类社会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吴季相信,让更多的人进入太空,重新感受“太空中的地球”,会带来新的启示。

“20世纪以来,伴随着人类航天科学和技术的伟大成就,人类进入了太空,是20世纪人类航天科学与技术的伟大成就。但是无论从时间还是从空间来说,人类在宇宙中都是十分渺小的。未来,无论是近地轨道旅游、月球旅游,还是火星旅游、火星移民,或许都可在20年内陆续实现,而我们要明白,它们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当我们离开地球家园、进入太空,反思我们自身,应该如何保护地球环境,如何使人类得到可持续发展,全体人类如何作为命运的共同体生活在地球上,这些才是最重要的。”吴季总结道。

>End

>>>

本文转载自“墨子沙龙”,原标题《普通人什么时候能去太空打卡?》。

为分享前沿资讯及有价值的观点,太空与网络微信公众号转载此文,并经过编辑。

未按照规范转载及引用者,我们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部分图片难以找到原始出处,故文中未加以标注,如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

HISTORY/往期推荐

商业火箭,想说爱你不容易——(一)中途夭折的商业火箭起步之旅

商业火箭,想说爱你不容易——(二)难以复制的SpaceX

商业火箭,想说爱你不容易——(三)中国商业火箭未来之路怎么走?

>>>

充满激情的新时代,

充满挑战的新疆域,

与踔厉奋发的引领者,

卓尔不群的企业家,

一起开拓,

一起体验,

一起感悟,

共同打造更真品质,

共同实现更高价值,

共同见证商业航天更大的跨越!

——《太空与网络》,观察,记录,传播,引领。

>>>

·《卫星与网络》编辑委员会

高级顾问:王国玉、刘程、童旭东、相振华、王志义、杨烈

·《卫星与网络》创始人:刘雨菲

·《卫星与网络》副社长:王俊峰

·微信公众号(ID:satnetdy)团队

编辑:艳玲、哈玫,周泳、邱莉、黄榕、娜娜

主笔记者:李刚、魏兴、张雪松、霍剑、乐瑜稻子、赵栋

策划部:杨艳、若㼆、李真子

视觉总监:董泞

专业摄影:冯小京、宋伟

设计部:顾锰、潘希峎、杨小明

行政部:姜河、林紫

业务部:王锦熙、瑾怡

原创文章转载授权、转载文章侵权、投稿等事宜,请加微信:15910858067

商务合作;展览展厅设计、企业VI/CI及室内设计、企业文化建设及品牌推广;企业口碑传播及整体营销传播等,请加微信:13811260603

杂志订阅,请加微信:wangxiaoyu9960

·卫星与网络各分部:

成都分部负责人:沈淮

长沙分部负责人:宾鸿浦

西安分部负责人:郭朝晖

青岛分部负责人:江伟

·卫星与网络总部负责人:农燕

·会议活动部负责人乔颢益、许克新、董今福

· 投融资及战略层面合作:刘雨菲

·本平台签约设计公司:一画开天(北京)文化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航天加(深圳)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负责人:杨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5G-A、万兆光网双重发力为产... (记者 叶菁)当自动驾驶汽车在道路上精准穿梭,当工厂自动化设备高效运转,背后都离不开AI对海量数据的...
三岁的隐语:一个开源社区的技术... “一文看懂“隐语”社区的变与不变。 过去三年,“数据要素”几乎成了科技圈和政策圈的高频词汇。它被正式...
上市公司抢抓液冷服务器市场发展... 本报记者 许林艳 马宇薇 随着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的不断升级和芯片产业的快速迭代,数据中...
就在明天,机会难得,准备观赏! 内容转载自:新华社 水星又要“露脸”了,机会难得 8月“星空剧场”又上新了。19日,水星将迎来西大距...
唐山机器人产业跑出加速度 今年上半年新增机器人相关企业37家,营收同比增长18.7% 唐山机器人产业跑出加速度 7月24日,...
海尔智家获得发明专利授权:“除...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海尔智家(600690)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除湿...
格力电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格力电器(000651)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i阅读丨推理小说特辑 不知道你有没有类似的感受:刷完十条短视频惊觉忘了打开软件是要干什么,打开书没看两页就忍不住切换APP...
奥普科技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奥普科技(603551)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海归博士的另一场实验:把科研写... 2012年2月14日情人节的夜晚,耶鲁大学医学院的动物房里,已经连续4年保持"朝九凌晨二"工作节奏的...
记者手记:在“冰丝带”见证机器... 新华社北京8月18日电 记者手记:在“冰丝带”见证机器人“超越自我” 新华社记者李春宇、胡佳丽 为期...
成由勤俭败由奢,选好电脑不翻车... 多年以后,面对网购页面,爱范儿小编将会回想起大学开学前和家里商量买电脑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耳机、手...
Meta首款带显示屏的智能眼镜... 来源:澎湃新闻 Meta首款带显示屏的智能眼镜将于9月上市,彭博社报道称,目前该眼镜售价800美元起...
“生存威胁”:对硅谷而言,在人... 来源:环球市场播报 如果说白宫、华尔街和硅谷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人工智能是重中之重。 科技巨头们正投入...
汉桑科技:高性能音频产品应用于... 金融界8月18日消息,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汉桑科技提问:您好,出门旅游发现基本酒店客房都是各种什么小...
微塑料粒径变化影响植物氮吸收机... 记者从海南大学获悉,该校南繁学院张金波团队发现,微塑料对氮循环过程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其类型和尺寸,小尺...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迎院士考察 共... 8月15日,在2025腾冲科学家论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创新发展与开放合作(临沧)专题活动举办之际,中...
新疗法让细菌与病毒组成抗癌“战... 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抗癌新疗法:让细菌与病毒组成“战队”,一同攻入肿瘤内部,对癌细胞实施精准打击。...
原创 求... 家人们!换新手机的快乐,是不是总被“怎么导照片”这个难题冲淡了一大半?看着旧手机里成千上万张承载着回...
OpenAI正在努力提升GPT... 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企业OpenAI于周五晚间宣布,其最新一代语言模型GPT-5将进行重大功能升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