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星际客机”的返航问题引发广泛关注。该飞船由美国波音公司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以下简称NASA)商业载人计划项目组共同开发,于6月5日携两名美国宇航员进行首次载人试飞,6月6日飞抵国际空间站。飞船原定6月14日脱离国际空间站返回地球,但由于试飞期间出现的推进器故障和氦气泄漏等问题,返航时间一再推迟。
“星际客机”上的两名宇航员:巴里·威尔莫尔和苏尼·威廉姆斯
宇航界“鸽王”延迟七年发射,因故障返航日期一再推迟
波音公司的载人飞船研发之路,可谓是充满了挑战。
“星际客机”飞船原计划在2017年进行首次载人飞行,但计划赶不上变化。自2019年以来,“星际客机”执行过两次无人试飞。曾出现5次推进器故障、5次氦气泄漏、1次推进剂控制阀门运行不良等多重问题。
今年5月7日是“星际客机”的原计划发射日,但发射前两小时,其运载火箭“阿特拉斯5”号出现氧气阀问题,任务被取消。
技术人员随后又发现该飞船的机载推进系统存在氦泄漏,5月份的另外两次发射日期也被取消。
约一个月后,“星际客机”终于在6月5日发射升空。原计划只停留一周,但没想到随着飞船问题频频,返航日期先是延后到6月18日,后又推迟至6月22日和6月26日,但也已经“爽约”。据悉,该飞船最新一次公布的返回时间为7月6日,目前只剩下四天时间。
另外,《纽约邮报》6月23日报道称,NASA和波音公司的管理人员知道“星际航线”飞船搭载的火箭在发射前就存在燃料泄漏问题,仍将火箭发射升空,致使两名宇航员滞留至今。
▲“星际客机”资料图
“宇航员”流浪太空,下一步该怎么办
据美航天局商业载人航天项目经理的说法,两名美国宇航员目前非常安全,而且仍然计划让他们乘坐此前问题重重的“星际客机”飞船返回。尽管该飞船发射以后出现故障推迟返回,但该负责人强调,飞船与空间站对接以后,在轨道上表现良好,而且由于轨道上有充足的补给,航天员离开空间站的时间并不紧迫。所以如果有需要,宇航员可以在轨道上停留长达45天。
据悉,该飞船的工程师团队最早将于7月2日在美国的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靶场对“星际客机”的推进器技术进行一系列的地面检查和测试。这可能需要花费数周的时间,测试完之后才会研究进一步的返航计划。
根据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的介绍,此前美国投标时就指定了两个方案,载人龙飞船方案和“星际客机”飞船方案,相当于备份。如果“星际客机”飞船实在无法承担返回任务,美国可使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以下简称SpaceX公司)的载人龙飞船实现返航。载人龙飞船可以载七个人,但现在只需载四个人。美国应该还是尽可能会通过自己的飞船把宇航员接回到地球。
波音之困:错把底线当成最高标准
“星际客机”是NASA为了在美国航天飞机退役后继续拥有低轨道载人飞行能力研制的载人飞船。
2010年4月,美国公布的《国家航天政策》中,明确了未来将由商业航天提供近地轨道载人和货物运输服务。当时一起竞争的还有SpaceX公司的载人“龙”飞船、波音公司的“商业载人航天系统”(后来正式命名为“星际客机”,CST-100)方案、内华达山脉公司的“追梦者”航天飞机和蓝源公司的“新谢泼德”载人飞船。最终,SpaceX公司和波音公司的方案胜出,合同价值分别为42亿和26亿美元。
2019年12月,“星际客机”飞船进行了首次发射,但首次飞行就出师不利,因为计时器问题提前返回地球,未能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如此低级的失误让外界大跌眼镜。2021年8月,经过改进的“星际客机”被装到火箭上后,发现飞船的多个阀门被腐蚀堵塞,只能取消发射进行重新检修。直到2022年5月,“星际客机”飞船第二次无人飞行才顺利与空间站对接。
反观竞争对手——SpaceX公司的载人“龙”飞船,在2020年已经成功进行首次载人飞行,2024年“星际客机”飞船首次进行载人飞行时,载人“龙”飞船已经成功进行9次载人飞行,波音被远远甩在身后。
图为美国载人飞船的“三驾马车”:载人“龙”、“星际客机”和“猎户座”
美国媒体《彭博商业周刊》分析认为,波音遇到的困境是因为错把节约成本这一“底线”当成了最高目标。这就会对整个企业文化带来难以抵挡的腐蚀和扭曲。
以往不少军工或航天项目都没有采用固定价格合同的形式,超支的部分由政府买单。但此次发射的“星际客机”飞船采用固定价格,超支部分需要波音自己承担,过于自信加上团队协作不够,导致飞船项目问题频出,不断拖延。
面对这一困境,波音本来寄希望于外包项目降低成本,但没想到问题越来越多。以飞船软件为例,波音公司没有一个统一的飞行软件团队,一个团队负责地面系统软件,时段为地面测试至起飞前的最后几分钟的倒计时;而飞船发射后的飞行软件则由另一个团队负责。然而,这两个团队互不信任,沟通交流十分有限,大多时候闭门造车,并没有真正分享彼此工作,这也直接导致了“星际客车”2019年首飞时没有成功对接空间站。
此前,波音在设计737MAX时,只是简单更换了发动机,再用软件来修正飞机重心不稳的问题,就此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此外波音还裁掉了大批经验丰富但薪酬偏高的老工程师,越来越喜欢业务外包,最终丧失了对产品零部件的微调控制和监督能力,导致项目技术问题频出,影响了产品质量,进而造成项目拖延和成本超支。
与此同时,波音在经营上还存在过度重视股东利益的问题。加上波音的“大而不能倒”的底气,慢慢让波音的弊端不断显现。
资料来源:央视财经、环球网、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