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模仿人的手部动作的机械臂,兼具浇水施肥等功能的全地形智能割草机,校园智能卫生间……5月28日,第十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湖南赛区)复赛在湖南省科学技术馆开幕,全省大中学生带来各具特色的参赛作品,共赴这场引领未来的科技创新盛会。
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是全国科普领域面向青年的一项重要赛事活动,已入选教育部《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即所谓“白名单赛事”。本次大赛(湖南赛区)由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湖南省科学技术馆承办,大赛重点围绕“智慧·安全·环保”三大主题,关注前沿科学技术、公共安全健康等领域的科研应用与普及,考查青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实践能力。
△未来太空车比赛现场。
据悉,本次大赛自启动以来,得到了全省青年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全省14个市州104所学校的1915支队伍报名参赛。经过资格审查、初赛评审,最终有40支队伍成功晋级复赛。这些队伍按组别分为人机协作(大学组)10支、未来校园(中学组)10支和未来太空车20支,来争夺全国总决赛的入场券。
在人机协作(大学组)赛场,来自湖南工程学院苏焱鸿等5人团队带来的“立体视觉智能手势交互机器人”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在这个作品中,有一只黑色的仿生手臂,它可以模仿人的手部动作,同步做出点赞、OK、抓握等动作。据苏焱鸿介绍,团队成员既有研究生,也有本科生,并且来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电子工程等不同的专业,每个人根据各自专业有不同的分工,大家自2023年11月开始着手准备这个项目。其中实现机械臂的控制程序是比较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团队也是进行了多次调整。
在本次参赛后,该团队还计划对项目不断升级,将单臂增加为双臂,进一步提升人机协作的体验,希望未来能服务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比如帮助老人或腿脚不便人士取送东西,在高危或特殊环境下代替人工来完成指定操作等。
前进、后拐、转圈……当一台“腹式侧边一体全地形智能割草机”亮相赛场时,大家都被它丝滑的移动而吸引。这个作品来自于湖南生物机电职院曾华、陈旭阳等5人团队。陈旭阳表示,这个项目作品采用了全向移动的通用底盘,可以实现8种运动姿态,还可以搭载很多机具,实现割草、浇水、施肥等多种农业生产操作。陈旭阳说:“这个项目我们已经做了两年多,历经了三次技术迭代,申请了10项专利技术,并且已经去湖南十八洞村服务于农业生产了。”未来,他们将继续创新研发,向机器的全自动作业去努力和发展。
不仅来自高校的参赛团队有满满的创意,中学生团队也带来了对未来校园的向往。在未来校园(中学组)项目中,湖南地质中学初二学生王炫榛与同伴们向大家介绍了他们设计的校园智能卫生间项目。王炫榛说:“在学校里有时候上厕所的人比较多,都是手动冲水不是很方便,还有点耗时。为了提高卫生间的使用效率,我和小伙伴一起设计了校园智能卫生间项目,不仅有自动冲水的功能,万一遇到极端情况时还能一键报警求助。”
据介绍,与往届比赛相比,本届大赛亮点多多,首先是实现了全省14个市州全覆盖,每个市州都有队伍参加,参赛学校、报名队伍数量大幅增长70%。同时,比赛的评奖比例扩大至50%,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参赛积极性。此外,本次大赛的作品涵盖了人工智能、环保科技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示了湖湘青年对科技创新的广泛兴趣和深厚基础,而大家创作出的一批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作品,为科技创新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看到各项目赛场上参赛选手们的奇思妙想和创新之作,湖南省科技馆党委书记、馆长龙超颖鼓励广大青年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以创新精神为指引,立学、立身、立志,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未来,大赛将继续为广大青年学子提供创新创造的机会,搭建一个展示才华、交流学习的平台。同时,大赛也将积极探索新的形式和机制,不断提升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为培养新时代的科技人才贡献力量。
潇湘晨报记者李楠 实习生雷志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