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是探元计划2023的第四个落地场景,共建方们利用宇宙天然射线-缪子来为云冈石窟“拍CT”,对文物保护状态及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估,使文物衰变过程可监测,可量化。
“缪子成像”为什么能给文物拍CT?“CT”片的作用是什么?“拍”出了怎样的“片子”?快和我们一起来看看云冈石窟拍CT的过程。
CT机:缪子给文物做“CT”
缪子是宇宙基本粒子中的一种,包括人体在内的任何物体,都在时时刻刻接受着缪子的来访,因此,缪子是一个绿色且安全的粒子,不会对人体和文物产生任何危害。由于缪子的穿透力够强,穿透目标物的缪子数量可反映出目标物的密度,通过测算不同方向上穿透目标物的缪子透射量,就能构建出目标物内部密度分布的图像。
简单来讲,缪子技术就像是给云冈石窟拍了张特别的“透视照”,缪子就像小小的“侦察兵”,穿过厚重的佛像在内部“搜索”一圈后,就能报告出:哪里有空洞、哪里有裂缝,哪里有水道,内部的密度分布是什么样的。
扫描后的数据,经过后期分析,不仅可以寻找隐藏在内部的“历史”,更为现实的是能够为文物进行“体检”,找到这些珍贵文物潜在的病害处,提前对它们进行预防性保护。
时光机:穿越历史的时空对话
如果把时间的坐标轴定位在现在,那么云冈石窟的场景共建就像是一场穿越历史的时空对话,过去与现在,将来与现在,过去与将来的历史不同交织,涌现出意想不到的可能。
我们可以看到过去古代建筑的内部构造,比如云冈石窟中的隐蔽裂缝,未经发现的室内空间,甚至是古壁中隐藏的艺术作品……结合着后期的考古历史分析,这些信息就像一个穿越千古的跋涉者为今人讲述云冈石窟历经千年的过往。
在大模型迅速发展、不断融合的当下,又能从通过缪子探测带来的丰富数据中提取出更有价值的信息,比如更精确地识别文物内部结构的地层、根据数据特征进行推断地质构成等。
未来,随着缪子成像应用的不断成熟,正在文保领域一展身手的缪子成像技术还可以拓展到更多应用场景中去,比如水利大坝、城市地下结构、安全应急预警中,赋能千行百业。
探测仪:全系统国产化
放眼全球,缪子成像还是一个快速成长的小众技术,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大部分研究尚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在大型古迹勘探、地下矿产勘探等方面的实践成果凤毛麟角。兰州大学的缪子探测仪全系统组件实现了90%以上的国产化,为云冈石窟的勘测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本次场景共建参与者们包括腾讯探元计划项目组、兰州大学和云冈石窟。在数字时代的大势之下,他们充分使用智能技术对缪子探测仪进行升级,结合着云冈石窟具体的场景应用积极探索产品的标准化,要让技术应用更加具备行业可复制性和推广性。
人员配备上,不仅有跨学科的技术人才,还有共建团队从不同角度出发提供落地建议,实现了产学研的融合,为这场文化探索活动提供丰富的沃土,让这项黑科技得以在中国这个文化强国中生根发芽。
探元计划2023的第四个场景落地,是一场关于文化探索的场景共建,共建团队在文物探索过程中完成了文物保护的过程。
那么,到底会涌现出什么样的成果?云冈石窟的内部结构到底是什么样子,缪子技术的产品标准化如何实现,缪子还可以应用于哪些领域,又会带来什么影响……
我们一起期待6月底的共建成果发布。
腾讯研究院:《为“人山人海”的三星堆博物馆寻找分流方式和专属观展记忆| 腾讯探元计划场景共建成果(三)》
腾讯研究院:《张掖大佛寺数字党项公主传递丝路文化灵韵 | 腾讯探元计划场景共建成果(二)》
👇点个“在看”分享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