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从ChatGPT出发,围绕这一轮人工智能的新技术革命,从经济学的角度,针对当前科技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谈三点个人看法。
一、发挥后发优势,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据科技界相关专家表示,ChatGPT出现之前,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大概是一年左右,如今ChatGPT一出来,差距拉大到三、四年。我国极力追赶上了一部分,但是发达国家的人工智能领域还在继续向前发展。当前世界上,一千亿个参数以上的十个大模型当中,中国只占有一至两个。有些经济学者特别强调比较优势,认为我们只要靠比较优势,就能够追赶上发达国家。但目前的状况再次印证了一件事情,我们所拥有的比较优势是初级要素的比较优势,而发达国家拥有优质要素的比较优势。
初级要素的比较优势,是与同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比较劳动成本高不高、资源是否丰富,当我们的廉价劳动力成本比其他发展中国家高的时候,就会失去这个优势,至少会衰减。发达国家的低端劳动力不和我们竞争,也不会成为比较参数,因为他们拥有优质要素的比较优势,如人力资本、科技、知识、创新能力。
因此,笔者一直强调要发挥后发优势,我国比较优势现在已经衰减,如存在中等收入陷阱、创新能力不足、创新领域不够前沿等问题,这时就要继续发挥后发优势,即技术的模仿、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近期,我们把劳动密集型加工出口的产品和GDP的关系列出来,该比率在2007年以前呈上涨态势,2007年以后就一路下滑了。那么,发挥后发优势,制度上的要求是什么?就是开放。只有开放才能引进、消化、吸收,让发达国家的知识、技术、能力要素“外溢”到我们这里,经济学有一个名词叫作“知识外溢”,通过不断提高学习创新能力,我们也能逐步走到前沿,也能够实现创新。因此,这个过程中最优的方法就是开放。但部分西方国家想遏制我国发展,怎么遏制?就是遏制后发优势,将我们封闭起来,禁止我们学习、吸收、引进,甚至遏制我们去留学。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更加开放,向更多的人开放,吸收世界各国的各种知识和技术,扩大市场,寻求进一步发展。所以从改革的角度来讲,第一个启示是必须加大开放、高水平开放、制度性开放。我们能够在世界的开放进程中,使自己更好地成长,发挥后发优势。同时,要加大自主研发力度。自主研发都是有成本的,我国过去进口很多高新科技产品,因为那是最便宜的方式。现在自主研发,就面临着成本加大,对此要有思想准备。
二、扶持大企业发展,提高研发投入力度
OpenAI做大模型,都是大企业在后方支持,只有大企业才能有雄厚的资本、利润支撑它长期的发展。ChatGPT、OpenAI也是经过微软公司多年的投入与积累,达到现有成就。这就回到我们的问题了。过去这一轮高科技领域、高科技的企业基本上都是民营大企业,如何发挥他们的作用,使他们能够在面对创新挑战的时候,可以持续发力、持续投资,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但是,过去一段时间里,我国部分大企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有所减弱。大企业的“大”,规模相对而言也不是那么大了,部分企业的市值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逐渐向下跌落。与此同时,一些大企业的创新活动有所减弱,这些大企业过去也是大投入,比如有的企业建了个“云”,十年当中投了十几个亿,这都是需要资金的。我们要认识到大企业和小企业创新中的差别,也要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初创企业,因为没有初创企业,后续就没有大企业了。但是,小企业往往只能在某一个环节、某一项技术上创新突破,然后逐步发展,变成大企业,但是它在当前需要的大投入研发上无能为力。特别是小企业往往处于一个产业中多数企业完全竞争的状态,利润本身就很微薄,又没有创新资金,很难实现积累。所以现在经济学讲,最好的产业结构其实不是完全竞争,而是寡头竞争,这就涉及到反垄断的问题了。垄断出现了一定要反,但是一定程度的寡头垄断,可以说是比较好的产业结构,一方面价格有约束,竞争还是存在的,另一方面利润不那么微薄,企业就有积累,就可以将资金投入到创新中去。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支持、珍惜一些大科研企业、研发企业的存在,不要轻易采取措施限制、打击他们的发展,认为他们的发展会产生各式各样的影响。有什么问题就说什么问题,企业垄断了我们就反垄断,企业违规了我们就说违规,但是要珍惜这些企业的存在。关于建设一流企业,世界一流企业绝大多数是大企业,同时也要考虑产业规模,“专精特新”企业在规模上可能与大企业难以相比,但是在产业中名列前茅,它就是一流企业。但是无论如何,在创新的问题上,一流企业得是大企业。所以,我们各种政策一方面应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也要鼓励扶持大企业的发展,少采取一些限制企业发展的措施。当采取一些限制措施的时候,要考虑到企业的发展前景、国际地位,或许一些企业在国内确实有一点垄断地位,但是在国际上他们仍然弱小,限制了我国大企业的发展,就反过来强化了我国竞争对手的垄断地位。
三、以民营大科技企业为核心,构建创新机制
美国政府现在采取了很多政策,扶持大企业的发展,且美国企业都是民营企业,没有国企国资。如果要真正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体制,就要高度重视这些民营大科技企业的作用,以他们为核心构建创新机制。国家的资源、规章制度适当地向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机制加以倾斜,企业的创新活动也可以纳入科研人员的评审机制。可以对大企业进行认证,在政策上如税收等方面为企业创新提供一些扶持性政策。应该说,还有很多具体的制度需要改革,如科研资金怎么用、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关系、大企业参与政府项目的方式、程序等。在这些细节上要认真进行梳理,为中国的大企业特别是民营大企业的科技创新,创造更好的条件,促进高质量发展。
| 来源:企业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