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答投资者问1:小米汽车预计毛利率会在5-10%
创始人
2024-04-23 18:18:30
0

原标题:雷军答投资者问1:小米汽车预计毛利率会在5-10%

鞭牛士 4月23日消息,不止于小米SU7的答网友问,今日雷军公众号发布《雷军:答投资者问》,对SU7 的毛利率究竟多少、小米汽车接下来的产品规划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全文如下:

1、「人车家全生态」战略接下来的规划是什么样?相对来说,小米产品线比较长比较完整。三年前,我们做汽车的时候做了精准分析,我们认为智能电动汽车是汽车和消费电子的融合。这三年干下来,我们越来越理解这些品类都已经融合了。小米真正竞争力在于科技和生态,所以「人车家全生态」中,用澎湃OS 相互连接,能给用户超越别的产品的不一样的体验。关于小米SU7 智能化,大家给了我们很大的肯定,比如手车互联、车家互联,还有小爱同学控车的体验也远超想象。小爱控车,在今天所有语音控车里,能力最强,也支持端侧大模型。所以,「人车家全生态」战略,把小米所有产品线融为整体,进一步凸显澎湃OS 的重要性。以用户为中心,打造「人车家全生态」的操作系统,这是我们长期技术战略。2、关于底层技术,小米选择的方向和投入的规划是什么样的?最核心就是澎湃OS、芯片、AI 三大底层核心技术。当然,对我们不同业务而言,还有各自的底层核心技术,比如对汽车来说电驱肯定是底层核心技术,小米SU7 有如此强大性能,背后是我们三年前从零开始,规划了 7、8个重要技术赛道,在每个领域都试图做到全球领先。材料也是非常重要,我们在大压铸领域的良率包括环保性、经济性特别领先,也得益于我们在材料突破,包括电驱也是材料突破以后才取得的进展。我们去年 12 月底开技术发布会的时候,还有不少人不相信,经过汽车发布后,经过“百万网友严选”,大家会发现我们在不少领域,真的做到了行业领先的水平。3、关于 AI 发展和投入,你们是如何研判的?去年 8 月我们发布会上,我们对外公布了我们的科技观和科技战略,就是要「深耕底层技术、长期持续投入,软硬件深度融合、AI 全面赋能」。AI 也成为我们整个增长引擎一部分,所以这对我们是头等大事。过去几年由于外部因素压力很大,投资者对我们业绩增长也有一些批评,我们比较务实谈产品谈的比较多,谈 AI 相对少一些,让大家产生了误解。其实,2016 年开始小米内部就下定了 All in AI 的决心,像一系列的 AI 相关产品,比如小爱同学的产品体验做得这么好,是因为 2016 年开始就是全部自研。又比如智能驾驶,我们一出手,就是全栈自研,做到了比较高的水平。这背后都是小米在 AI 领域长期持续的坚决投入。以后我们会和大家及时沟通我们在 AI 方面的进展。4、小米SU7 为什么能卖得这么好?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过去,纯电轿车被认为是小众市场,像特斯拉的 Model 3 是这个领域的冠军,在中国平均每个月卖 12000 台,纯电轿车如果干到月均 3000 辆,就能进入前五,所有人觉得是小众市场。我们选纯电轿车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我个人定的目标是月销 1 万。我们原来定的目标是全年交付 7.2 万台,我也知道不少投资者预期只有大概不到 3 千,这都很正常。我觉得这次发布初步成功的背后,是小米SU7 证明了纯电轿车是大市场,过去这个市场小,只是没有人做成而已。传统的汽车行业里面 SUV 和轿车的市场需求就是 1 : 1。我认为,纯电领域,轿车肯定是主流需求。5、投资者比较关注小米汽车接下来的产品规划,比如会不会出 SUV,能透露下后续产品的进度吗?我觉得 SU7 发布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保密。抱歉,我现在真的没有办法告诉大家。SU7 是我们第一辆车,已经做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我相信,未来的车,肯定会有大的提升。6、SU7 的毛利率究竟多少,整个盈亏平衡点会是在哪个水平?关于这个话题,我首先要感谢全球所有合作伙伴的支持,因为他们还是挺看好小米造车。一些专家把 SU7 拆完一看,评价的原话就是“满满的人民币味道”,因为采用的零部件全都是来自各个行业顶尖供应商的顶尖产品。今天很多人都拆过我们的车,都知道这个绝对没有吹牛,绝大部分供应商都是 BBA(奔驰、宝马、奥迪)的供应商。用这么贵的供应商和这么贵的零部件,其实毛利率就不会很高。我真的特别感谢供应商,他们从第一天起,就相信小米汽车能成,给了我们非常好的成本和支持。我预计大概毛利率会在 5-10%。我们今天的销量比预计还要大不少,具体数字我们还需要仔细核算。7、未来有更多降低成本的举措吗?供应链合作伙伴们正在跟我们讨论提升产能和进一步的成本支持。8、大家也很关注 SU7 的竞争对手的动向,比如特斯拉刚刚宣布的降价,你怎么看?特斯拉 4 月 1 日涨价,4 月 21 日全线降了 1.4 万元,这真的让我非常佩服特斯拉、非常佩服马斯克。面向竞争环境,特斯拉表现出如此灵敏的反应,让我非常钦佩,这完全不像市值五六千亿美元的跨国公司巨头。马斯克真的是非常了不起的杰出企业家。特斯拉对我们来说也是友商,我觉得应对竞争最好的方法不仅仅是价格战,更重要的是产品力。我觉得小米SU7 是具备全方位产品力的,像防晒、收纳、生态都是独一无二的卖点,对目标客户群有巨大吸引力。未来,我们会集中精力把产品做好,仔细收集每一个用户对这个车的反馈,力争进一步提升,这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提升产品力面向用户把产品做好,我觉得也是更好的竞争策略。9、你们认为智能驾驶会成为未来汽车差异化的重点吗?如何评价小米智驾团队的能力和未来的技术路线?这三年下来,我觉得我们智驾团队表现超出我的想象,我们领军叶航军博士是清华的本硕博,之前是小米技术委员会的主席,三年前我做车的时候,把他调来全职负责智能驾驶,三年表现从结果来看是超出大家的预期的。目前我们智驾团队一年预算大概 15 亿人民币左右,大概超过 1000 名工程师,我们连续投了很多年,下一步阶段今年我们将扩充到 1500 人,明年扩充到 2000 人,进一步加大在智驾的投入。从造车的第一天起,我就认为,智驾就是整个新势力造车和传统造车的分水岭。而且,我觉得智能驾驶只有全资百分之百自己干,才能真的变成差异化的竞争点。智驾算法和底层架构还在不断演进,大家现在都在做端到端的大模型,在这种技术快速演进的时代,我觉得只依靠供应商技术,想要跟上时代节奏,确实挺难的。10、小米汽车什么时候会考虑海外市场?从业务部署来说,未来三年里会 100 %聚焦在国内市场,把中国市场做好是我们的第一步。同时因为我们业务收入有一半来自于全球市场,我们在 100 多个国家做生意,30 多个国家有办事处、分公司,我们拥有全球影响力和全球米粉基础,等我们准备好以后做全球市场应该是水到渠成的。11、你现在个人时间精力是如何分配的?过去三年,的确特别忙,按我工作时间长度来算,我大概在车上花了一半精力。造车是我人生创业的最后一战,绝对不能输。三年前我们定了两条非常重要的战略原则,现在看,我们三年来策略执行得还不错。第一个原则,就是守正出奇,敬畏汽车工业,招募最优秀人才,先不追求特别颠覆的设计和特别颠覆的架构,而是在现有每一个领域里面,都力求做好最好。很多人问我苹果为什么不做车,或者这十年干了什么,我相信苹果一定天天想着颠覆,我觉得我们小米不是苹果,我们比较务实,我们先上牌桌,现在看这条我们做到了。第二条原则,就是深耕底层技术,持续投入研发。由于 14 年做手机下来,我们越来越意识到仅靠应用创新、集成创新包括商业模式创新这个门槛是有限的,所以三年前的第一天我们就确定要在核心技术上创新,在若干核心赛道上全部靠自研,这个战略实施下来的话,也使我们今天 360 度无死角,在每个领域我们都做得还可以。今年我们在包括汽车在内的新业务上,还要投 110 亿 - 120 亿,同时底层的操作系统等几个关键领域还会进一步加大投入,我这里也特别希望投资人能够理解。我的目标不是低水平盈利,我的目标是 15 - 20 年成为全球前五的车厂,成为新一代的全球硬核科技引领者。如果奔着这个目标去的话,我觉得先把基础打牢才能走的更远,在我们财报能够支撑前提下我希望尽可能的多投入,然后确保获得领先优势。在汽车业务上投入一半精力的同时,我还始终在关注手机业务,投入大概 1/3 的精力。因为手机业务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本,目前卢总(卢伟冰)、曾总(曾学忠)等高管都花了大量时间,做的非常出色,我的参与更多是为了确保不出现闪失,因为以我们现在的规模,在手机不能出现任何闪失。12、你目前最关注的业务还有哪些?我目前最关注的,是汽车、澎湃OS、AI 这三项业务。此外,还特别关注两件事:第一个,构建有竞争力的研发团队,今天小米有将近 2 万工程师,未来如何构建 5 万人、甚至 10 万人的研发团队;第二个,如何有效梳理流程,流程和信息化是我们未来保障管理、提升效率的焦点工作。13、小米SU7 的初步成功,对小米意味着什么?小米汽车团队是一支非常年轻的团队,其中来自小米原有团队的只有 100 多人,我们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组建起了一支 6000 人的团队。而且 6000 人在不同办公室,来自于不同专业,极其复杂,把大家熔炼在一起的难度是空前的。我觉得这里面真正的纽带是什么?就是怎么让他们了解小米方法论,进而了解小米文化,了解小米模式。靠这套东西才能把大家真正团结在一起,接着就是打胜仗,一仗一仗的胜仗,不断成就的里程碑,迅速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各路人马,聚成一支能打胜仗的队伍。

我觉得小米SU7 的初步成功不是单纯产品成功,它对小米意味着很多的东西。我理解 SU7 成功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我们跨入了一个大行业,我们在汽车领域,已经上牌桌了。当然,现在谈成功为时过早,我们还要经历品质、交付、服务三个坎,才能真正成功,但是我们已经在牌桌上了。同时,小米汽车的初步成功,对集团战略的实现意义重大。首先,是「人车家全生态」正式闭环了,而且,我们在产品审美、女性市场和高端化等几个战略方向上同时取得了突破。更重要的是,小米SU7 的初步成功,充分证明了小米模式、小米方法论能够适用在不同领域,而且充分证明小米组织能力和执行力。我们在不到三年时间里面,建了业界领先的智能工厂,建了 29 个交付中心,59 家店面,40 多个服务中心一夜之间全部开始交付。而且在发布不到 30 天时间里面,真正做到了“发布即交付,交付即上量”。大家可以回顾一下,新势力造车的交车速度和能力,小米算是又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奇迹。最后,在小米SU7 发布以后,我想和大家说,经过过去三五年的煎熬和锤炼,今天小米和过去已经很不一样了,也希望大家更深了解小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Cell专题!华大参与发布介观...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袁静娴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华大生命科学研...
药石科技涨3.29%,成交额4... 来源:新浪证券-红岸工作室 7月16日,药石科技涨3.29%,成交额4.76亿元,换手率7.15%,...
搭乘滚装船转关运输 “渝车出海... 7月13日,108台“重庆造”外贸商品车在上海海通码头顺利搭乘海船启航开往墨西哥,标志着“渝车出海·...
黄仁勋:华为芯片在AI训练中取... 据第一财经报道,7月16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及AI训练时华为AI芯片能否取代英伟...
云南交投集团发布“绿美通道·交... 7月15日,云南交投集团在昆明重磅发布了“绿美通道·交通大模型”,标志着云南交投集团在智慧交通、数字...
与黄仁勋北京对谈90分钟:54... 智东西 作者 | 程茜 陈骏达 编辑 | 李水青 智东西7月16日报道,今日下午,英伟达创始人兼CE...
充电宝,将有新国标! 记者15日了解到,工业和信息化部目前正在公开征集对《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等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本...
二手旗舰机皇OPPOFindX... 当「准新成色」遇上「顶配硬件」 这台OPPO Find X7 Ultra官方翻新机堪称二手市场的“宝...
南京乐新取得一种保护膜贴附装置... 金融界2025年7月1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南京乐新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保护膜...
黄仁勋:华为芯片在 AI 训练... IT之家 7 月 16 日消息,据第一财经报道,英伟达 CEO 黄仁勋 7 月 16 日在接受媒体采...
全球首个!中国科学家领衔,成功... 记者15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该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谷晓峰领衔的团队,绘制出全球首个水稻多器官单...
加速激活千亿级显示产业动能 量... 来源:格隆汇APP 格隆汇7月16日|据国家标准委消息,由我国牵头制定的量子点光转换膜系列国际标准《...
探索太阳,飞得更近(科技大观)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近日,帕克太阳探测器再一次近距离飞掠太阳。这艘汽车大小的探测器在距离太阳表面约...
上海建工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一...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上海建工(600170)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
鑫佳盛铝业取得防变形铝型材牵引... 金融界2025年7月1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四川鑫佳盛铝业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防变...
消息称二季度三星苹果小米viv... 7月16日消息,据外媒报道,二季度落下帷幕已有半个月,各大市场研究机构的行业运行报告也在相继发布,智...
OpenAI科学家离职潮:当A... 当Calvin French-Owen在Slack上发出那条告别消息时,这位全程参与Codex开发的...
皮夹克换唐装,黄仁勋年内第三次... 7月16日,北京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开幕式上, 英伟达(NVDA.U...
2025年精选局域网监控软件榜... 近期,科技界的一则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马斯克旗下的AI公司被曝要求员工安装监控软件。这一事件迅速发酵...
百奥泰:BAT2506上市许可... 来源:市场投研资讯 (来源:银柿财经) 目前,BAT2506的上市许可申请已获得美国FDA、欧洲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