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一位著名的杰出科学家,对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发展,包括狭义相对论,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思考空间和时间的方式。此外,他的广义相对论表明引力是时空弯曲的结果,揭示了从行星运动到黑洞行为的许多现象。
然而,爱因斯坦和任何科学家一样,也会犯错误,并顽固地遵循一些后来被发现是错误的概念。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爱因斯坦犯错的十件事。尽管存在明显的批评,但值得记住的是,即使对于最聪明的人来说,错误也是科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爱因斯坦的错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来更好地理解科学方法,并认识到我们目前对宇宙的理解的局限性。
#1 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的拒绝
爱因斯坦因反对量子力学而闻名,量子力学是一门研究亚原子粒子的科学。他认为一定有一些隐藏的因素可以解释量子现象中明显的随机性,并且他认为量子力学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理论。爱因斯坦的说法“上帝不掷骰子”反映了他对量子力学的概率本质的怀疑。
爱因斯坦的批评更多地基于他个人的直觉和关于宇宙结构的想法,而不是实验数据。尽管他心存疑虑,量子力学已被证明可以有效解释各种现象,从原子和分子的行为到各种材料的特性,并且多年来已被许多实验所证实。
#2 黑洞的存在
尽管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允许后来被称为“黑洞”的物体存在的可能性,但爱因斯坦本人对它们的真实存在持怀疑态度。他认为,在密度和引力达到无穷大的奇点条件下,他的理论方程不起作用,物理定律也不允许这种现象形成。
然而,随后的研究和天文观测,特别是恒星的动力学及其在紧密双星系统中的相互作用,证实了黑洞的存在。如今,黑洞被认为是宇宙中最重要、最有趣的天体之一。它们在塑造星系结构中的作用及其强大的引力使它们成为研究极端条件下物理定律的优秀“实验室”。
超大质量黑洞 M87 的视图
#3 静止宇宙的概念
爱因斯坦提出了静止宇宙的概念,其中涉及新物质的不断形成以维持恒定的密度。这是大爆炸理论的替代理论,大爆炸理论指出宇宙起源于奇点并继续膨胀。爱因斯坦认为宇宙是永恒的,不会发生变化,在遥远星系中观察到的红移不是由宇宙的膨胀来解释,而是由宇宙学常数的作用来解释。
然而,后来的观测数据反驳了静止宇宙的理论。目前,大爆炸理论是对宇宙起源和发展最被接受的解释,爱因斯坦关于静止宇宙的想法不再被认为是相关的。
#4 远距离行动的概念
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中“幽灵般的远距离作用”的概念持批评态度,该概念表明,即使粒子相距很远,也可以立即相互影响。他认为一定存在未知的隐藏变量可以解释这种现象。爱因斯坦提出EPR悖论(Einstein-Podolsky-Rosen),其目的是为了证明量子力学的不完备性。
然而,随后的实验证实了“幽灵般的超距作用”(也称为量子纠缠)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两个粒子会纠缠在一起,尽管它们之间的距离很大,但它们的性质却是相关的。纠缠现象已在许多实验中被记录下来,现在已成为量子力学的关键要素之一。
#5 宇宙常数
爱因斯坦将宇宙学常数(用希腊字母 λ 表示)添加到他的广义相对论中,以创建静态宇宙的模型。他坚信宇宙是不变的、静止的,并用宇宙常数产生的排斥力来解释遥远星系的红移,而不是宇宙的膨胀。
然而,在 20 年代后期,埃德温·哈勃 (Edwin Hubble) 的观测表明宇宙确实在膨胀。根据这些数据,爱因斯坦放弃了宇宙常数的想法,后来称这是他的“最大错误”。
来自:超自然现象探索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