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讯(记者 吕彦霖)当地时间12月6日,第19期援圭亚那医疗队眼科医生刘溢为当地一白内障合并晶状体脱位患者实施了白内障摘除联合植入性囊袋拉钩术。该技术首次在当地应用,由于其具有简便、安全、微创等优点,这项技术在医疗资源短缺的圭亚那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据了解,白内障手术是我国援外眼科医生开展防盲治盲的主要手术。如果把人眼比作照相机,那么白内障术中放置的人工晶体则相当于镜头,而镜头的位置正确与否对术后视力的恢复影响巨大。由于圭亚那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度高,医疗资源有限,很多患者常常在疾病晚期才有机会获得手术,而这也无疑增加了手术风险和难度。据刘医生介绍,相当一部分过熟期的白内障患者都合并有悬韧带松弛甚至局部的晶状体脱位,术中放置人工晶体不但不能保证“镜头居中”,甚至术后有人工晶体移位、脱位的风险。由于缺少“囊袋张力环”这一手术耗材,对于一些更复杂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当地医生则是采用“一锅端”的手术方式摘除白内障,并放置前房型人工晶体,这容易引起眼部的术后并发症。
为了让眼内的“镜头”更加稳固,刘医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他用5-0带针聚丙烯缝线通过热成型技术自制了一种能固定“镜头”的拉钩,同时运用巩膜层间固定技术,使“镜头”居中稳定地固定于瞳孔中央,不但让患者有更好的术后视力,也极大降低了术后人工晶体脱位、玻璃体脱出、视网膜脱离等风险。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