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全球临界点报告》称,地球即将迎来五个灾难性的气候临界点
创始人
2024-01-08 03:37:38
0

原标题:新的《全球临界点报告》称,地球即将迎来五个灾难性的气候临界点

现在几乎不可避免的是,2023年将是人类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可能是至少12.5万年来最热的一年。

多个温度记录被打破,全球平均温度在某些时期远高于1.5°C。南极海冰的融化速度惊人,还有许多其他气候快速变化的迹象。这是否意味着2023年是气候变得更加危险的一年?

大多数人认为,如果一个系统,比如某人的身体、生态系统或气候系统的一部分受到压力,它会做出相当可预测的反应 —— 压力增加一倍,影响增加一倍,等等。

这在许多情况下是成立的,但并不总是正确的。有时,系统在压力下会稳定地(或“线性”地)变化到某一点,但超过这一点,更大或突然的变化可能会被锁定。

这种“非线性”变化的一个例子是“引爆点”,当一个系统被推过一个阈值时,它就会发生,超过这个阈值,变化就会自我维持。这意味着,即使最初的压力减轻了,变化也会继续下去,直到系统达到有时完全不同的状态。

想象一下,把一块巨石滚上山。这需要很多能量。如果能量输入停止,那么球就会滚回去。但当到达山顶,巨石在山顶保持平衡时,轻轻一推,甚至是一阵风,就足以让它从另一边滚下去。

气候系统有许多潜在的临界点,比如冰盖消失或茂密的热带雨林变得更加干燥和开放。一旦这些系统超出临界点,要恢复它们将非常困难,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来自世界各地的200名科学家刚刚在迪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发表了新的《全球临界点报告》。

报告阐述了地球系统中可能危害自然和人类的“负面”临界点的科学依据,以及可能加速可持续发展行动的潜在“正面”社会临界点。

在这里,我们看看报告中关于地球系统临界点的关键信息,它们对人类的影响,以及如何控制这些变化。

空中、陆地和海上的临界点

在搜索了过去和现在变化的科学证据,并考虑到计算机模型的预测后,科学家已经确定了地球系统中超过25个临界点。

其中6个发生在地球的冰封地区(“冰冻圈”),包括格陵兰岛和南极洲不同地区巨大冰盖的崩塌,以及冰川的局部倾斜和永久冻土的融化。

“生物圈”是世界上所有生态系统的总和,其中16个是在“生物圈”,包括亚马逊河和北方寒带森林部分地区大量死亡的树木、热带草原和旱地退化、湖泊营养过剩、珊瑚礁大量死亡以及许多红树林和海草草甸死亡。

最后,科学家确定了海洋和大气环流的4个潜在临界点,包括北大西洋和南极洲周围南大洋深海混合的崩溃,以及西非季风的中断。

人类活动已经将其中一些因素推向了临界点。确切的阈值是不确定的,但在今天全球变暖1.2°C的情况下,暖水珊瑚礁的广泛损失已经成为可能,而另外4个重要气候系统的倾斜是可能的。这些是格陵兰岛和南极西部冰盖的崩塌,北大西洋环流的崩溃,以及永久冻土的广泛局部融化。

超过1.5摄氏度就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红树林、海草草地和部分北方森林等其他系统开始变得脆弱。一些系统还可能由于其他驱动因素而倾斜或降低变暖阈值,例如亚马逊地区的森林砍伐。

很难理解跨越这些临界点的后果。例如,如果亚马逊雨林的部分地区死亡,无数物种将会消失,目前锁在树木和土壤中的数十亿吨碳将进入大气,全球变暖将进一步加剧。

在该地区,这可能会造成数万亿美元的经济影响,并使数百万人暴露在极端高温下。

考虑到临界点风险的巨大规模,你可能会认为气候变化的经济评估包括了临界点。唉,大多数评估实际上忽视了临界点风险。这可能是这份新报告中最可怕的结论。

人类社会可能陷入更糟糕的境地

人类社会也有可能出现负面倾斜,导致进一步的金融不稳定、流离失所、冲突或两极分化。这将阻碍我们限制地球系统进一步临界点的努力,甚至可能导致一种以更大的威权主义、敌意和异化为特征的社会制度的转变,这可能完全破坏可持续性转型。

另一个风险是,地球上大多数倾斜系统的相互作用会破坏彼此的稳定。在最坏的情况下,向一个系统倾斜会使连接的系统也更有可能倾斜。这可能会产生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的“倾斜级联”。

《全球临界报告》明确指出,气候变化是大多数临界点的关键驱动因素,通过紧急将温室气体排放降至零(“正面临界点”可能会加速),可以降低跨越这些临界点的风险。

为了防止生物圈出现临界点,我们还需要迅速减少栖息地的丧失和污染,同时支持生态恢复和可持续生计。

我们需要雄心勃勃的新治理方法。科学家的报告建议联合国气候谈判等国际机构立即开始考虑临界点。他们对危险的气候变化的认识需要严肃地更新。

如果朋友们喜欢,敬请关注“知新了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致全旗青年:以拼搏之姿拓前路,... 致全旗广大青年朋友的一封信 亲爱的全旗青年朋友们: 五月,是青春的季节,更是奋斗的时光。今年是五四运...
原创 国... 说起国产手机,中国消费者谈到的往往都是华为、小米、OPPO、vivo和荣耀,或者是这些国产厂商旗下的...
给盾构机装上“智能掘进脑” □本报记者 祁思元 在崇太长江隧道施工现场,由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机——“领航号”盾构...
美媒曝光画面:华尔兹用“山寨”...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3日报道,近日被美国总统特朗普解职的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迈克尔·华尔兹在本...
迈特芯科技公司创始人余浩:创新... 深圳新闻网2025年5月4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凡)清晨,石鼓山公园满目青翠,迈特芯科技公司创始人...
创新成势 澎湃向前(寰宇平)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面对美方滥施单边关税和科技打压,国际社会将目光聚焦中国科技创新领域...
热烈祝贺!广东地区百度百科创建... 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信息的权威性与传播度对于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百度百科作为全球最...
扎根蓉城的“90后”文物修复师... 在历史长河的奔涌中,青春以另一种姿态沉淀绽放。五四青年节前夕,回望“青春大讲堂 ——2024 成都城...
新势力车企,谁领先?谁危险? 出品丨虎嗅汽车组 作者丨肖漫 头图丨视觉中国 零跑、小鹏、理想已经连续三个月坐稳新势力车企前三强。 ...
银发消费潜能持续释放 “五一”假期,银发消费成为消费热点之一。越来越多针对老年人设计的产品出现在消费市场,为老年人提供更多...
一键式测量仪器气垫式减振器:为... 在现代工业和科研领域,测量仪器的精准性至关重要。振动和环境干扰常常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为了应对这...
2025年DeepSeek快速... 《DeepSeek 快速入门指南(医生版)》为医生和医疗工作者全面介绍了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 Deep...
美国科学家: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 4月24日,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中国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
广州蓝虎新能源取得电池单体顶封... 金融界2025年5月3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广州蓝虎新能源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电池单体的...
富士X-Half紧凑型相机镜头... 【太平洋科技快讯】近日,相关曝料透露了富士即将推出的紧凑型相机——X-Half的镜头参数。该相机将配...
户外热催生“加速度” 浙江三门... 台州5月4日电(胡丰盛 郦华琴 陈能)“五一”假期,“体育+”赛事在全国各地掀起热潮,带动户外消费持...
从科学家到企业家:一位“80后... “第一次出海是带着求知去,第二次是带着技术去,第三次则是带着产品出去……”不久前,在成都博恩思医学机...
他们毕业于985,却没把人生交... 文 | 高见科技论,作者 | 高恒 他们曾是标准答案的书写者。 年少时一路拼搏,被称为“别人家的孩...
索尼Xperia 1 VII手... 跑分库信息显示,新机型号为XQ-FS54,搭载高通骁龙 8 至尊版芯片,主频为 4.32GHz,配备...
视源股份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万...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视源股份(002841)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