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中国航天今年发射任务将实现“新突破”,同时,新火箭也要来了,其中一个就包含了我国长征火箭家族——长征十二号拟今年首飞。
但是,看到该火箭之后,不少网友指出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怎么说呢?可能是期望值太高了。
所以,看到最为关键的功能没有,也就感到失望了,的确做不到,这没有什么问题,那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详细来看看情况。
从2023年的发射情况来看,我国的航天任务也算是不少,至少比上一个年头多了不少,其中2023年全年共实施67次航天发射任务,位列世界第二,最多的是美国,这个没有多大的争议。
不过,随着中国航天发展私人企业的加入,2024年有可能创造新高,这完全是正常的。
而且,2024年的重要任务也不少,预计2024年,中国航天预计实施100次左右发射任务,有望再创新纪录,这完全没有多大的问题,我就简单说明几个重要的任务:
第一、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将迎来首次发射任务,多个卫星星座将加速组网建设。
进行中国卫星星座的建设,这个也不是什么秘密的事情了,我国要组建两个星座,其中一个是含有约1.2万颗卫星星座,还有一个是含有约1.5万颗的卫星星座,而且代码为G60的卫星星座,已经进入生产阶段,所以,2024年进行相关性的发射,这完全没有什么问题。
第二、中国空间站,月球探索工程都不少,在2024年之中,我国空间站继续开展常态化运营,年内完成2次货运飞船、2次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和2次返回任务,推进探月四期工程,发射鹊桥二号中继星、嫦娥六号探测器,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采样返回等任务,这些重要的探测任务都不少。
所以,就这两个比较知名的航天发射,都是重之重了。
还有2024年可重复使用火箭的测试任务,比如:天龙三号火箭测试,这些都是会增强我国的航天发射次数。
所以,2024年中国航天有望发射100次,这其实没有多大的问题。
而在这些任务之中,我国要进行多个首次任务的执行任务,这也是对我国航天发射之中的新一轮挑战。
其中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的首次挑战,就是最为重点的任务,下面我就介绍一下关于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的情况。
对于这一款火箭,也是我国首次披露要进行今年的一个测试,在航天发布会上,我国也明确说明了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已完成各项研制工作,正在开展首飞箭的总装总测,计划2024年在海南文昌我国首个商业发射场,完成首飞箭的发射任务。
那这一款火箭到底有多强,会有所突破呢?
这一轮火箭是属于两级构型,一级采用四台推力1250千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二级采用两台推力180千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
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10吨、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6吨。整流罩标配5.2米和4.2米直径,可根据不同任务进行多尺寸适配。而在突破方面,该火箭是我国首型3.8米直径单芯级液体运载火箭。
当然,从尺寸上来讲,也是我国首创的这类型火箭的直径。
同时,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除了创新之外,还继承了现役长征系列火箭高效的单芯级串联构型,简单、可靠、任务通用性好,提高了太阳同步轨道入轨能力和低轨多星座组网能力。
进一步完善和拓宽了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型谱,助力我国航天运输体系的高质量发展,将单芯级液体火箭运载能力和大整流罩包络提升了一个新台阶。
然而,除了这些特点之外,其实还有一个亮点,那就是这个火箭可以实现根据任务而变化的变化情况,这有点类似于我国长征五号“加长版”的现象,不仅可以实施单次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发射,还可以实现一箭多星的任务,所以,具有一定的火箭灵活性。
然而,对于这个火箭,不少网友也指出了一个关键点,这真的是有点尴尬。
那就是这一款火箭——无法重复使用,这就是比较尴尬的。不过对于我国公布该火箭也说到了,为未来重复使用火箭奠定基础,那意味着该火箭可能未来会走这个方面。
但是,这里我只能说,可重复火箭的确在未来是方向,而我国也说明过,发展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不是说一款火箭研究出来了,马上就可以走可重复火箭。
所以,不少人可能看到无法可重复使用,不断说这个问题,的确是有点尴尬,而且我国也公开说明了,我国的航天虽然发展较为广泛,但是整体实力还是有一定差距,所以,给点信心,这会做不到,并不意味着未来做不到。
同时,我国不少的可重复火箭也在大规模的研究之中,我相信很多人也看到了。
至少中国7款可重复使用火箭将诞生,包含了: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的长征8R、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的长征6X、星际荣耀公司的双曲线二号、翎客航天公司新航线一号、立极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天梦号、蓝箭航天公司朱雀二号。
所以,中国将实现前面的可重复逆袭,这只是时间问题。
并且最快的话,有可能在2024年中国将看到可重复火箭的运用,大家不要着急嘛,研究是一步一步来的,中国航天发展也是比较稳定,只要我国进行相关性的发射测试,那基本上都是成功的。
所以,这会不要说什么尴尬,网友指出来也不是什么错误的问题,知道差距,努力追赶就行,这没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