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用苹果手机的网友都吐槽iPhone的续航差,早上出门满电,中午就得找插座,晚上回家必插电,这种现象成为了多年来iPhone用户的日常写照。
在安卓阵营纷纷配备6000mAh以上大电池的背景下,苹果似乎总是对电池容量格外吝啬。
最新发布的iPhone 17 Pro Max,国行版容量仍未能突破5000mAh,带SIM卡槽的国行版版仅有4823mAh电池容量,而超薄手机iPhone Air的电池更是仅有3036mAh。
虽然iPhone 17系列的电池容量和安卓旗舰机比起来确实小很多,但国外博主The Tech Chap的最新测试结果证明,iPhone 17系列的续航成绩并不差。
在The Tech Chap的连续视频播放测试中,iPhone 17 Pro Max的续航能力非常出色,该机以7小时58分钟的成绩成为系列中最持久的产品,较iPhone 16 Pro Max提升了近半小时。
如此出色的续航表现背后,是苹果“软硬兼施”的技术积累,3nm的芯片和自适应电源功能,让手机实现了最大能效的续航。
即便是最轻薄的机型iPhone Air,也在本轮测试中表现出了超常发挥,这款仅有5.6mm厚度的手机,为了追求极致设计,不得不将电池热容量压缩至3036mAh。
但出乎意料的是,在The Tech Chap的测试中,iPhone Air取得了6小时43分钟的续航成绩,与标准版iPhone 17的6小时55分钟相差无几,显然超出了外界的预期。
至少从测试数据来看,iPhone Air 的续航能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差。
iPhone Air的这一表现打破了“轻薄必短续航”的魔咒,尽管相比同系列其他机型电池容量最小,但通过C1X 芯片能效优化和自适应电源功能,iPhone Air依然能够满足大多数用户的日常使用需求。
另外在极客湾的测评结果中,也能看到苹果手机在续航上所采取的路线,并非以盲目堆砌电池容量为主,而是将能效表现放在首位。
最终,仅有4823mAh电池容量的iPhone 17 Pro Max,在续航能力上实现了堪比安卓6000mAh电池的续航水平。
这得益于苹果通过优化芯片能效和系统调度,用较小电池跑出了大电池的续航表现,iOS系统会记录用户的使用习惯,自动降低不常用应用的后台活跃度,针对不同使用场景智能调整功耗。
这种“智能能效”路线相比单纯增加电池容量更具技术含量,因为电池堆砌只能解决物理上的续航问题,而苹果通过智能能效调节,可以将手机做到更加轻薄。
iOS系统加入的自适应电源功能,能够学习用户使用习惯,预测用电需求,并相应调整系统资源分配,比如检测到用户晚上很少使用办公软件,就会自动降低这类应用的后台活跃度。
当用户的电量消耗高于日常水平时,还会自动调整iPhone的功耗,包括降低功耗、将屏幕亮度下调3%、限制后台活动,并在电量降至20%时自动开启低电量模式。
综合来看,iPhone 17系列的续航表现解答了一个长期争议,就是苹果不是没有能力解决续航问题,而是选择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来解决问题。
在手机续航这件事上,并不是苹果做不做得好的问题,而是苹果愿不愿意做好的问题。
手机续航也不再是单纯电池容量的竞争,而是芯片能效、系统优化和工业设计全面协同的结果。
iPhone 17 Pro Max现在的电池容量还不到5000mAh,就能有如此表现,如果未来苹果像安卓厂商那样做到6000mAh甚至7000mAh,那么续航会有多强呢?
苹果用事实证明,只要它愿意,完全可以做出续航更出色的手机,就看苹果愿不愿意做更大电池的i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