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JRR发表!浙大曲绍兴团队利用八神经元CPG破解四足机器人“步态困局”
创始人
2025-09-12 20:24:13
0

在自然界中,许多节律性运动,如行走、呼吸、咀嚼等,并不完全依赖于大脑的即时指令和外部感官反馈。这些流畅协调的动作,由小脑、脑干和脊髓共同实现。运动的节律性和协同性源自神经系统中的“中枢模式发生器”(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 CPG)——一个小巧但功能强大的神经元网络。CPG由一群相互连接的神经元构成,存在于生物的神经节或脊椎中,受到大脑和小脑的调控,即便在切断所有感觉输入的情况下,也能自发地产生有节奏的电信号,驱动肌肉完成周期性动作。

CPG不仅是生物神经系统的“运动节拍器”,更是具身智能中的关键桥梁,连接着神经控制、身体结构与环境互动三者之间的协同演化。对CPG的研究代表了具身智能研究的“底层机制”探索,CPG展现了生物体如何通过身体结构与神经控制的紧密耦合实现高效、自适应的运动行为。

受此启发,研究人员长期致力于为四足机器人设计人造CPG,使其能够灵活自如地运动。然而,现有的四神经元CPG架构大多功能单一,能产生的步态数量非常有限,通常不超过三种,而自然界中的四足动物轻易就能展示出超过六种的主要步态;其次,可控自由度不足,机器人的一条腿通常有髋关节和膝关节等多个需要协调的自由度,四神经元CPG只能输出四个信号来控制腿间的交替规律,无法直接控制单条腿内部关节的协调运动。

针对这些局限,来自浙江大学曲绍兴研究团队的刘一得、刘汐言等,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系统性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对称性原则的新型CPG构造方法,并成功研制出性能更强的八神经元CPG网络。该研究从动力学与控制的视角出发,通过构建具有明确对称性约束的神经元连接拓扑,实现了对四足机器人多关节协同运动的内在机制建模。相关成果以“An eight-neuron network for quadruped locomotion with hip-knee joint control” 为题发表在国际机器人领域顶级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Research》(IJRR)上。

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为刘一得博士(现清华大学博士后)和博士生刘汐言,论文的通讯作者为曲绍兴教授,作者还包括浙江大学杨卫院士和博士生王东奇。

▍对称性启发的神经网络设计,从四神经元到八神经元的进化

研究团队认为,CPG能产生何种步态,根本上不取决于单个神经元的数学模型,而是由神经元之间连接网络的对称性所决定。

受数学中H/K定理的启发,团队首先论证了具有对称性的四神经元网络具备产生五种步态(行走、小跑、溜步、跳跑、腾跃)的理论潜力。这为多样化的步态生成提供了可能,然而,即便能够精确协调四条腿之间的交替规律,这个简单的四神经元网络在面对单条腿内部多个关节(如髋关节和膝关节)的协同控制时,却显得力不从心。

四足动物六种运动步态的相位关系:行走、小跑、溜步、跳跑、腾跃和跳跃

为了实现对髋关节和膝关节的独立、协调控制,研究团队在上述对称的四神经元网络基础上,进行了巧妙的扩展:

将原网络中控制一条腿的一个“抽象”神经元,拆分成两个具体的神经元:一个专门控制髋关节,另一个专门控制膝关节。这两个神经元之间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具有局部对称性的小单元。最终,一个全新的八神经元CPG网络诞生了。

神经元网络结构模型

这个网络可以形象地理解为一个立方体结构,顶层的四个神经元分别控制四条腿的髋关节,底层的四个神经元分别控制四条腿的膝关节;而且新架构巧妙地在保留全局对称性(协调腿间运动)的基础上,引入了局部对称性(协调单腿关节),使得每个关节都有专属的节律控制单元,极大提升了机器人的运动协调能力。

▍不仅走得多样,更要转得流畅,四大策略攻克步态切换难关

对一个高性能CPG而言,能产生多种稳定的步态是基础,能在这些步态之间平滑、快速、稳定地切换才是关键。团队利用改进的Stein生物神经元模型构建了这个八神经元网络,并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其能稳定产生五种步态。

五种步态的仿真模拟

但真正的挑战在于步态转换。五种步态意味着有20种可能的转换路径,其中许多转换极易失败,系统可能会陷入混乱或无意义的步态中。通过对转换过程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团队最终归纳出了四种高效的步态转换策略:

直接切换(Switch):最简单的“换步态” 方式:直接调整机器人的核心控制参数,比如从 “行走” 模式一键切到 “跳跑”“腾跃” 模式。适合大部分简单转换,比如走变跳、快步变走。

强力配对(Power Pair):在切换时,对特定的一对神经元进行短暂的强刺激,推它们一把,帮助系统快速稳定到目标步态上。

等待-切换(Wait & Switch):接收到转换指令后不立即执行切换,而是先判断当前切换是否会产生预期步态。如果导致错误的步态,则延迟到合适时机再执行切换。虽然这引入了微小延迟,但保证了100%的成功率。

等待-强力配对(Wait & Power Pair):上述两种策略的结合,先等待最佳时机,再对相应的神经元施加刺激,这种策略适用于最复杂的步态转换。

这些策略本质上是一些基于神经动力学系统的分岔(bifurcation)调控过程。通过利用动力学系统内在的连续性,确保机器人在不同步态之间切换时,各关节的控制信号保持连续和平滑,避免突变或中断,从而提升运动的稳定性与能效。

▍仿真世界大显身手,五种步态灵活转换

理论是否有效,最终需要实践检验。研究团队在物理仿真环境中,使用一个商用四足机器人模型(Unitree Go1),搭建一个由调节模块、中脑运动区(MLR)和CPG构成的运动控制架构,对八神经元CPG进行了全面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这个“新小脑”表现极其出色。机器人不仅能稳定地做出五种步态,其步态转换的成功率也非常高。

在涉及行走、小跑和溜步这三种步态的转换中,成功率几乎达到100%。即使在难度更高的、涉及跳跑和腾跃的转换中,成功率也优于大多数现有方案。

更重要的是,在整个转换过程中,机器人的身体姿态、运动速度和重心高度都只有微小且平滑的变化,很快就能适应新的步态节奏,展现了良好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此外,团队还设计了两种将传感器信息融入CPG的控制框架。

第一个框架让机器人拥有了“视觉”。通过在机器人头部安装摄像头,它可以识别地面的路径标记。当偏离路径时,一个简单的模糊控制器会通过调整左右腿的步幅差,来实现转向和路径跟踪,整个过程无需人为干预。

第二个框架为机器人赋予了“本体感知”反射。研究人员在机器人的髋关节处模拟了扭矩传感器,当机器人走上斜坡时,关节扭矩增大,触发反射回路,CPG会自动将步态从较快的小跑切换为更稳定的行走步态;当它回到平地时,又会自动切换回省力快速的小跑。这种基于反射的自主步态切换不仅增强了机器人的环境适应性,也体现了感知-动作闭环的思想,让机器人的适应性大大增强。

两种集成传感器的CPG控制框架

这项研究通过对称性原则,成功构建了八神经元CPG网络,不仅显著增加了四足机器人的步态多样性,还解决了单腿多关节的协调控制问题。结合多种步态切换策略和传感器融合框架,机器人在仿真测试中展现出接近生物水平的适应性和稳定性,为未来四足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自主运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目前该团队正将CPG网络进一步拓展至人形机器人的运动控制中,探索其在多自由度、高动态步态生成与切换中的潜力,为具身智能研究和人形机器人动态行走与复杂环境适应提供新技术。

论文链接: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full/10.1177/02783649251364286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上海平均每天新设立科技企业约3...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宋薇萍)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朱启高9月12日在2025浦...
NASA对中国公民参与研究设限... 近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针对中国公民参与其研究活动出台了新的限制措施,这一举动被视为美国...
鏖战本地生活!美团打出AI牌,... 在本地生活竞争持续升级的背景下,美团打出了AI牌,试图扳回一局。 《科创板日报》记者获悉,美团今日首...
黑芝麻智能登陆2025德国国际... 中证报中证网讯(王珞)9月9日,2025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 Mobility 20...
鸿石智能亮相2025光博会!极... 9月10日,鸿石智能全彩化新品极光耀影XC6在2025深圳光博会(2025CIOE)上精彩亮相(展位...
原创 火... 作为太阳系中自然条件与地球最接近的星球,火星一直是科学家们的重点探索对象,其中一个巨大的谜团就是火星...
微信推出“后悔药”!网友:救了... 近日,微信团队发布了安卓微信8.0.63内测版本,这也是继iOS版本后的一次重要更新。这次更新虽然看...
手术机器人、数字疗法、远程监护... 当今世界正处于医疗健康产业深刻变革的时代。人口结构老龄化、慢性病负担加重、技术创新加速以及全球公共卫...
中国无人机表演能有多强?美国网... 2025年5月,全球领先无人机集群系统设备供应商——深圳大漠大智控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漠大”)...
姚顺雨离职OpenAI,开启下... 为大模型开启“下半场”的 姚顺雨,也开启了个人AI的下半场。 就在最近,这位明星OpenAI华人研...
杭州:“成果转化险”让科技企业...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杭州9月11日电(王逸飞 梁洁)人工智能赛道上,中小企业必须持续加大研发投...
原创 水... 我们所在的太阳系,你了解多少呢?本周上演的血月奇观已经不陌生,但这只是太阳系里的一场“光影秀”,如果...
机构:预测2026年折叠屏智能... 2025年,折叠屏智能手机迎来一波新机发布浪潮,厂商通过前沿工程技术解决了长期以来关于机身厚重和重量...
固态电池板块9月12日跌0.2... 证券之星消息,9月12日固态电池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下跌0.25%,德龙激光领跌。当日上证指数报收于38...
降耗2克煤的“硬科技”突围 在“双碳”目标与能源转型的背景下,煤电仍承担着我国70%的顶峰保供和调节任务,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过程...
IJRR发表!浙大曲绍兴团队利... 在自然界中,许多节律性运动,如行走、呼吸、咀嚼等,并不完全依赖于大脑的即时指令和外部感官反馈。这些流...
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长征十号... 中国日报9月12日电(记者 赵磊)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今天下午,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
“数智未来 变革发展”主流媒体... 封面新闻记者 易弋力 9月10日,“智涌泉城 动能新章”全国主流媒体总编辑济南行活动启动。当日上午,...
宇树科技官宣IPO后,王兴兴首... 当AI给科技带来新机会的同时,也在改变一个企业的发展路径。 “顶尖的AI人才肯定是缺的,我相信这是每...
什么是主机监控与审计?盘点7款... 在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中,每台员工电脑都可能成为数据泄露、网络攻击或效率低下的源头。如何全面掌握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