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啸虎:“下一个字节”今年已经成立
创始人
2025-09-11 22:22:23
0

智东西

作者 | 程茜

编辑 | 心缘

智东西9月11日报道,今天,在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开幕式上,蚂蚁集团CEO韩歆毅,小米集团手机部副总裁、可穿戴部总经历张雷,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以《破局与重构:大模型落地产业进行时》为主题展开了圆桌对话,谈到各自对超级入口、AI商业模式、中国企业未来机遇的看法。

韩歆毅认为AI正在吞噬软件,蚂蚁集团专注的医疗场景是用户刚需且是中高频需求,因此他们并不担心商业化,而是将重点放到了高质量的数据、抑制幻觉、医学伦理三大技术难点上。

张雷提到,Agent在单一、明确的领域已经取代App,但复杂强逻辑赛道短期内无法取代。不同于AI手机、AI PC,AI眼镜重塑了交互逻辑,实现从被动到主动决策。他透露,目前在眼镜端用户唤醒小爱同学进行操作的频率是手机端的6-7倍

朱啸虎认为AI和软件会共生共存,大厂不愿意干的脏活累活就是Agent企业的机会。从投资者角度,他们首先要避开的就是协同类软件,这个市场会很小,而更容易商业化的就是成熟技术,如去年是会议纪要,今年是Voice Agent(语音Agent)。而中国创业者适合做to C,明年肯定会爆发很多AI应用,中国创业者大有机会

最后,三位大佬还对当下的AI创业者提出自己看好的方向,韩歆毅看好专业领域的服务业,但他也提到这对从头创业的年轻人有点难,需要一定的经验和资源投入;张雷看好翻译类、助手类、学习服务的场景;朱啸虎认为每一波周期都很类似,去年是硬件,今年是AI Infra,明年肯定是应用大爆发,下一个字节、快手、小红书今年应该已经成立了。

以下是圆桌对话的精华整理:

一、低代码软件已被AI取代,复杂交互场景可能造就超级App

a16z普通合伙人Jennifer Li曾提出:“AI正在吞噬软件。”

韩歆毅赞同这一观点,他认为首先软件是用相对确定性的方式解决确定性的问题,而这也是大模型所擅长的,其次现在已经有软件自己生成Agent解决任务,这个趋势非常快。

张雷和朱啸虎的观点略有不同,他们认为AI和软件会共生共存

张雷提到,当前没有看到大模型吃掉所有软件的可能性,大模型在很多场景下可以提升效率,而不是吃掉所有的软件。后期大模型和软件将是融合、共生共存的过程。

简单低代码、无代码软件会被AI取代,很多在泡沫期估值很高的低代码公司现在基本没了,但复杂流程、强逻辑的软件,AI想要取代它们在Transformer架构下是不现实的。朱啸虎提出这一论断的依据是,只要Transformer架构哪怕只有1%的幻觉,AI都无法取代复杂流程类的管理软件,更多会是共生共存

▲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

在韩歆毅看来,以后可能没有App了,将来会有一个或若干个超级入口,但什么形式目前还不能确定。

对于Agent和App的关系,张雷提到,Agent在单一、明确的领域已经替换了App,但复杂交互的场景短期内非常困难,可能往长期看,有可能造就超级App,但这需要的能力全面性很高,路还很长。

朱啸虎觉得,超级入口的诞生是必然的,入口会越来越集中。现在这一趋势已经很清晰,谷歌手机已经可以直接语音输入、反馈结果,再结合多模态形式一起做输入。

Agent厂商的机会,可以类比美国移动互联网时代的Uber、DoorDash、Airbnb,这三家企业所在的赛道是大厂不愿意干的苦活累活,这同样是AI的机会

二、用户留存是Agent企业增长潜力的标准,AI眼镜可能成为新入口

作为投资者,朱啸虎认为在软件行业,编辑类、协作类软件需求量会大量降低,几百个人共同协作完成项目,AI出现可能会变成十个人的协同,这对协同软件本身的要求就会大幅降低,对市场产生很大影响。正如此前爆火的Figma现在热度也回落了。

换个角度讲,软件不是被替代,而是用户数减少了,用户数减少以前用户量的10%的话影响是巨大的,因此从投资角度看,他们肯定会避开协同类软件,这个市场以后会小很多。

对于Figma这类企业而言,朱啸虎提到他们业务重心必须变化,从此前的专注协同到现在专注交付更好成果,但即便生成能力再强大,最后商用阶段还是差5%、10%,这部分如何进行编辑、如何快速达到商业交付的质量,是创业公司创造价值的机会所在。

对于判断AI、Agent时代企业增长潜力的标准,朱啸虎认为还是用户留存,从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到AI时代都是这一个指标。

现在很多AI公司并没有用户留存,这是因为产品刚发布用户很愿意尝鲜,但试过之后不一定会付钱。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想要召回用户需要十倍以上的成本,这几乎没有可能性。因此,留存好不好才能证明公司有没有发展潜力。

他提到,事实上,现在很多AI公司在后续融资阶段都不敢说留存,只说ARR(年度经常性收入)。

蚂蚁集团专注于医疗场景,对于用户留存的考量,韩歆毅认为这是用户刚需且是中高频需求,所以,当AI医疗健康做到极致,可能就不需要再关注用户留存。而这其中最核心的一点是,应用能不能真的像专业医师一样了解用户、给出建议等,这也正是AI医疗健康的终极目标

同时,通用大模型也无法替代这样的垂类场景,这是因为医疗场景的专业能力强就会有护城河,用的越多越了解用户。

不过AI医疗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替代不了医生,更像医生的助手,其无法像人一样对人体有清晰的认知,但AI可以帮助医生更好、更全面、更系统的了解病人,使医生从专科变成全科医生。

AI很难替代人类的一大场景是需要物理接触的治疗,所以韩歆毅提到唯一的出路是人机结合。如今,AI的作用就是帮助医生分身有术,使其将更多时间放到科研、疑难杂症上,让更多基层医生有一个很好的助手。

▲蚂蚁集团CEO韩歆毅

在硬件赛道,张雷谈到了对于未来会成为真正超级入口的终端的思考。

他认为,AI的加持下,所有的硬件都应该重新思考。对于未来的入口机会,还是要回到AI硬件的能力。只有让用户离不开设备,终端才能有机会切换成入口。

长期来看,AI眼镜有机会成为新的入口

现在AI手机、AI PC等设备都专注于用户体验的提升,没有改变基础交互逻辑,还是被动式、需要用户触控决策的。但是眼镜端是从被动到主动,完整呈现了用户的所思所想所看后,然后基于此进行判断、执行。在张雷看来,这可能就是未来交互范式变化的一个载体。

以小米AI眼镜为例,目前用户的高频使用场景除了接打电话、听音乐,还有瞬间抓拍、基于图片的问答等,他补充手,在眼镜端小爱同学唤醒操作的频率是手机端的6-7倍

如今AI眼镜仍处于产业发展初期,其目前只是手机的延伸品类,显示、交互等能力的提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成熟技术适合商业化,医疗场景面临数据、幻觉、伦理难点

什么行业有商业化潜力?朱啸虎认为:“真正适合商业化的都是Boring Technology”。

去年商业化比较成功的就是纪要能力,比如Plaud的AI纪要硬件、钉钉的软件、医生和病人之间的谈话纪要等工具。这个技术没有难点,追求商业化就需要比较稳定的技术。

今年他感觉是Voice Agent(语音Agent)已经在大规模商业化,例如客服、销售、AI玩具等都是这个场景的延伸。

放到具体的医疗场景中,韩歆毅总结了大模型落地的三大难点:高质量的数据、抑制幻觉、医学伦理

对于数据和幻觉,蚂蚁已经找到了比较好的方法,今年6月份蚂蚁发了AI健康应用AQ,在医疗健康咨询上有比较好的效果。

首先,高质量数据积累需要极大投入,一条数据可能要上百美元甚至更高,需要主任医师的水平的数据才能训练好;其次是幻觉,其难点在于抑制幻觉的同时不降低模型能力;第三点是医学伦理,蚂蚁正建立医疗伦理的顾问委员会,请医疗界顶级专家来完善。

韩歆毅补充说,他们并不担心商业化,首先医疗健康是极其大的产业;其次商业模式相对清楚,不靠广告、交易,本身就是医疗、药、保险,无论什么时代的商业模式都类似;第三个是,未来1-2年他们不应该将注意力放到商业化上,因为有市场、有路径就没有必要再探索商业化,而是放到前面的三个技术难点上。

四、明年AI应用会爆发,中国创业者大有可为

AI全球竞争格局下,张雷认为中国的优势在于供应链端的成本、效率、AI生态优势

中国企业想要利用好供应链的成本和效率优势,还是要回到产品力上。企业能快速看到机会点、快速布局、做多产品线、Sku快速迭代、抢占所有市场、实现销量提升,这些都需要进行相应决策。

此外在AI生态优势下,如何找到真正是用户非常需要的场景,去真正落地,提升用户体验,形成粘性,然后提升产品力,这些都是企业需要基于这些优势回到产品本身考虑的。

▲小米集团手机部副总裁、可穿戴部总经历张雷

谈及中国企业的优势,朱啸虎回顾了金沙江创投投的中美比较快的AI企业,前10个中有6个都是做To B、为外国创始人,剩下4个中国人是做To C。

他认为,中国创业者适合做to C,明年肯定会爆发很多AI应用,中国创业者大有机会。这是因为to B赛道规模大了后需要本地的销售团队。

而即便当前通用大模型能力相近,中国创业者擅长的就是在AI以外搭建用户体验的差异,并且这些产品的差异点已经在过往的周期里被广泛证明,人的需求不会改变,只是现在AI让用户体验更好了,人的需求也不会改变。

结语:Agent成AI落地核心趋势!中国创业者锚定差异化玩法

大模型产业的发展瞬息万变,今年以来,从单个Agent的能力提升,到让多个Agent进行协同工作实现广泛应用,已经成为AI落地的一大显著趋势。在这背后,能在性能相差不大的基础模型之外,为用户在Agent之上找到更多差异化体验、更多玩法的中国创业者正在发力。

与此同时,正如上述三位AI大佬所说,想要找到行之有效的商业落地模式,不仅要找到用户刚需场景,还要有成熟的技术以及产品力,才能保证用户留存,增强产品的粘性。而拥有供应链成本、效率优势、AI生态优势的中国AI创企,正在将这种优势转化为产品升级、向全球化扩张的动力,打造出AI时代的超级应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工信部:到2026年,工业母机... 人民网北京9月11日电 (记者申佳平)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消息,为加强工业母机标准化工作顶层设计,强...
三峡旅游省际度假游轮将引进华为... 9月9日,三峡旅游在互动易平台回复投资者提问时透露,公司长江省际度假游轮项目将引进华为鸿蒙先进技术,...
2025京东方全球创新伙伴大会... 在近日举办的国际产品与创新大会(IPC)上,BOE(京东方)以一系列创新成果与战略发布,再次成为行业...
VBScript分三阶段退场:... IT之家 9 月 11 日消息,科技媒体 NeoWin 昨日(9 月 10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微软...
测序仪产品完成全线升级,华大智... 来源:@经济观察报微博 记者 邹永勤 在基因测序仪领域,我国的自主可控又有新进展。 2025年9月...
从一家企业突围到全域生态构建 来源:中国甘肃网 原标题:搭平台、出政策,江西南昌县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从一家企业突围到全域生态构建 ...
【市局动态】智慧赋能城市管理 ...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建筑垃圾治理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课题。蚌埠市城市管理局充分运用智慧化、信息化技术,...
“RISC-V存算一体产业论坛... 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 王辉)9月9日,“RISC-V存算一体产业论坛暨应用组启动大会”在杭州举行。本...
中科宇航在广州落成国内首个全球... 9月9日,中科宇航液体动力系统试验中心在广州落成。这是国内唯一同时具备液体发动机试车、火箭动力系统试...
含“新”量十足 打开服贸会的方... 2025年服贸会已于昨天正式开幕,作为中国扩大开放、深化合作、引领创新的重要平台,中外企业在这里感知...
中科瑞能新型铝基负极锂离子超宽... 中科瑞能新型铝基负极锂离子超宽温域 电池项目投产 何树平宣布项目投产 成会明讲话 9月11日,中科瑞...
产销旺出海忙 中国智能眼镜产业... 中新社杭州9月11日电(蓝伊旎)游泳、骑车时,抬眼就能查看运动数据;漫步西湖畔,用眼镜实时识别动植物...
AI融合·产业跃升:2025“...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千龙网)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以...
信质集团“一种转子磁钢自动弹压...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信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一种转子磁钢自动弹压导入装置”专利获授权。摘要显...
原创 小... 苹果最新发布的iPhone Air,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取消了实体SIM卡槽。 其实早在iPhone 1...
江淮读书月│沉浸式VR体验 打... 9月11日上午,由中共巢湖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市图书馆联合巢湖市槐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智慧悦...
朱啸虎:“下一个字节”今年已经... 智东西 作者 | 程茜 编辑 | 心缘 智东西9月11日报道,今天,在2025 Inclusion·...
高德这次,真的杀疯了! 就在9月10日,高德官宣上线了一个新功能——“高德扫街榜”,结果一天之内,直接炸场!你知道有多猛吗?...
可持续-网星LIMS系统:助力... 在当今时代,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各行各业共同追求的目标,实验室领域也不例外。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法规...
OpenAI与甲骨文“联姻”:... 全球科技领域迎来一则震撼消息:甲骨文(Oracle)联合创始人拉里·埃里森以3930亿美元身家登顶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