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机器人穿梭于废墟之上、协助老人攀登高山,以精准动作完成复杂任务,这些宛如科幻场景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核心部件:电机。它决定了机器人是否既力量磅礴,又举重若轻。长期以来,高功率、高扭矩与小型化、轻量化被视为电机领域的难题。如今,这一僵局正被成都的企业以硬核科技打破。
记者今日获悉,成都微精电机股份公司通过全链条自主研发,已经研制出先进的前沿产品,其关节模组革新了协作机器人的动力系统,这意味着,国产机器人将在大幅减重的同时,真正步入“力量与轻便”兼得的新阶段。
0.7kg小电机,机器人扛起5公斤行走极端地形2小时
进入9月,位于成华经开区的微精电机生产车间内,各个生产线繁忙有序,工作人员专注地调试设备、检测成品。一批批新型关节模组正陆续下线,它们即将被装配于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动力心脏”。
高功率通常伴随体积与散热需求的增加,与小型化、轻量化要求形成本质矛盾,两者想要兼容,就必须从底层重构电机架构。
“今年一季度,我们就聚焦人形机器人无框力矩电机、空心杯电机、关节模组的研发,通过全链条自主研发与机电一体化联合优化,系统性地破解了这一难题。”微精电机技术中心主任李胜告诉记者。
在近期举行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微精电机展出的80关节模组仅重0.7kg,峰值扭矩却高达50N·m,引起行业瞩目。该产品专为四足机器人定向研制,采用高扭矩密度永磁电机与一体化嵌入式驱动架构,结合行星减速与动态力矩控制技术,实现了轻量化与高功率密度的统一。该模组能显著提升了机器狗在废墟巡检、山地救援等复杂环境下的运动性能与持续作业能力。
李胜向记者展示了一组对比数据:搭载常规关节模组的同型四足机器人,在负重5kg工况下于碎石崎岖路面持续运行时间约为45分钟。而应用本模组后,凭借其持续输出扭矩达13N·m、系统综合效率大于70%的性能优势,同等作业条件下可实现连续运行120分钟,续航能力显著提升,有效支撑了机器狗在极端地形下的爆发性移动与长时间作业需求,满足应急救援任务对关节单元动力性与可靠性的严苛标准。
更令人瞩目的是一款85无框力矩电机,它像“隐形关节”般嵌入协作机器人的机械臂,1600rpm的转速配合7.7N·m的扭矩,为机器人能做出多种复杂动作提供强劲动力。“我们的关节模组已应用于外骨骼助力机器人,帮助老年人像年轻人一样爬山。”李胜说,在实际使用中,一家公司组织登山活动,老年人使用助力机器人可以和年轻人同时登顶。
“这正是科技赋能人文的生动体现。”李胜补充道。
年供货量超万台,国产机器人将更轻更稳
在成华经开区扎根20年,作为行业知名的微特电机生产供应商,微精电机目前主要为航空、航天、电子系统、机器人和民用卫星等提供配套服务。经过一路创新,微精电机持续推出高精度、高可靠性的产品,已有微特电机、机器人电机与关节、驱动及一体化等10个大类、66个系列、2000多个品种,为数百家用户提供定制化的微特电机、驱动及一体化解决方案。
“此次我们发布的新品包括了关节模组、无框力矩电机、空心杯电机,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关节、四足机器人关节、外骨骼穿戴设备、灵巧手等。”微精电机总经理石利俊介绍,目前,他们公司的关节模组已实现量产,年供货量将突破10000台。此外,多款无框力矩电机、空心杯电机新品正在客户验证中。
同时,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微精电机与全国一流机器人公司进行了深入交流,进一步了解了机器人关节的实际应用情况和需求情况,也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潜在合作伙伴。
作为成华经开区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园区管委会一直致力于为微精电机提供贴心、全面的服务。目前,成华经开区正创建千亿级机器人特色产业集群,从微精电机的关节模组到卡诺普的整机,企业间的物流半径不超过5公里,一家协作机器人厂商的零部件采购周期从15天压缩至3天。
石利俊表示,接下来,微精电机将研制更高功率密度的轴向磁通关节模组、谐波减速关节模组等,持续为机器人产业提供更适配、更高效、更可靠的动力基础。让每一台机器人“刚柔并济”是下一步的技术追求。
随着这类“成都造”动力元件逐渐普及,中国机器人将在工业应用、应急救援、助老助残等更多场景中,走出更稳健、更轻盈的步伐。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晨迪 供图 成华区 编辑 曾雪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