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湖北电力罗万云职工创新工作室正在开展QC交流研讨会,带动青年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刘星雨摄
9月1日,在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特高压直流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姚其新对监测的直流滤波器数据进行验算求证,屏幕上跳动的电流、电压曲线是他和团队开展创新攻关的“作战地图”。近年来,该公司积极推进职工创新工作,通过搭建创新平台、完善创新机制、激励创新成果转化等一系列举措,充分激发职工的创新活力和创效潜能,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证。国网湖北电力加强有组织的科研,按照“省公司级科研平台—地市公司级创新中心—基层单位创新工作室”顶层设计,打造“453”职工技术创新体系。同时,进一步丰富创新的最后一公里,将创新工作室扩展为“10个创新工作室联盟、100家公司级创新工作室、3000余个一线创新班组前沿阵地”的千百十群创平台,让创新在基层一线落地开花。
有了完善体系做保障,近年来,在姚其新的带领下,特高压直流创新工作室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数智化转型和各类特高压疑难问题解决,笔下密密麻麻的演算公式,则是团队破解设备运行难题的“密钥”。
由特高压直流创新工作室创新研发的国网首个交直流滤波器数字化设备平台,辅助换流站运维人员深度剖析设备运行状态,减少现场巡检工作量,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全面提升了特高压直流系统运维水平。
8月27日大清早,在武汉换流变电站控制室,运维班副值班长李想和副值班员杜国安打开电脑,紧盯新研发的交直流滤波器数字化设备平台,实时监测电容器的电流、温度和振动数据,以及平台自动对比分析结果。
李想介绍,在此之前运维人员需每天在现场通过望远镜、红外测温仪观测滤波器的外观和运行温度,全站22组交流滤波器,共2万余只电容器,全面巡视一遍不仅耗时长,而且存在许多人工巡视“死角”“盲区”。
“正是有了交直流滤波器数字化设备平台,相当于在每个电容器上安装了一个智能诊断仪,现在运维人员足不出户就可以远程掌握滤波器的运行状况,每日可节省1小时工作时间,巡检效率提升80%以上。”李想说。
截至目前,特高压直流创新工作室共摘得国家级发明专利4项、国家电网公司和国家行业协会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职工创新奖2项,成为湖北直流运检专业的“翘楚”。
职工创新虽是最小“细胞”,却释放着巨大“能量”。正是职工们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反复钻研,他们熟悉设备每一处细节,清楚流程每一个卡点,让创新方向始终紧扣实际需求,避免了“纸上谈兵”,让创新成果更易落地应用,快速转化成“实践能力”。
今年59岁的罗万云是国网随州供电公司一名普通的电工,他一路苦心钻研、创新不止,如今已是带领团队创新的“发明达人”、国网随州供电公司“二级工匠”,罗万云创新工作室也被湖北省总工会命名为“湖北省示范性职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
罗万云创新工作室成立10年来,取得多项创新成果,获得87项实用新型国家专利。他研发的“扣压式复合绝缘子”已应用于全国电力行业,该绝缘子克服了传统针式绝缘子安装绑扎操作繁琐的弊端,能节省95%的安装时间,在国网电商平台上线以来,已出货860笔订单,共计销售31.8万个,销售额达928万元。
用活职工创新工作室,一花引来万花开。2024年,国网湖北电力形成优秀职工创新成果142项,荣获省部级、行业级职工创新成果奖16项,全省累计签订创新成果转化合同金额7663万余元。《架空线路放线用智能牵引走板》获国家电网公司2024年职工技术创新优秀成果一等奖,4家创新工作室获湖北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刘帮 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