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人化、智能化重塑未来海战格局的浪潮中,学院无人平台教学科研创新团队精准锁定战场前沿,以“向科技要战斗力”为核心理念,锐意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刚刚过去的暑期,学院无人平台教学科研创新团队精心组建跨学科学生竞赛团队,先后出征“2025中国国际海洋水下机器人大赛”和“第四届世界大学生水下机器人大赛”两项高水平水下机器人赛事,联队成员与来自全球高校和国内知名学府的精英队伍同台竞技,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出色的临场发挥和紧密的团队协作,在两场大赛中均斩获多项重要奖项,取得丰硕成果,充分彰显了我院在无人和水下领域的育人成效与科技水平。
赛事概况:聚焦前沿,锤炼能力
两项赛事规模大、水平高、竞争激烈,吸引了众多国际国内一流高校参与。
2025中国国际海洋水下机器人大赛于7月26日-27日在青岛举行,大赛由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中国海油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公益基金会联合举办,吸引了众多知名高校在内的共396支队伍1673名选手同台竞技,竞赛任务技术难度高、综合性强。
第四届世界大学生水下机器人大赛于8月10日-13日在三亚举办,此次大赛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哈尔滨工程大学、俄罗斯机器人发展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吸引了来自国内外27所院校及机构的130余支队伍踊跃参与。此项赛事旨加速水下智能装备技术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设置复杂水下任务场景,对参赛队伍的系统设计与临场应变能力提出严峻挑战。
面对汇聚全球精英与国内顶尖力量,学院无人平台教学科研创新团队作为牵头单位,周密筹划,高效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组建起多支交叉融合、优势互补的精英参赛队伍。
团队奋战:协同创新,攻坚克难
在为期数月的集中备赛过程中,参赛学员和指导教员利用休息时间,全身心投入备赛工作,在各单位指导教师悉心指导下,秉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团队成员紧密协作,在方案设计、硬件集成、系统调试等环节进行了反复研讨与尝试,在模拟环境中进行了大量测试与迭代优化。
在紧张的竞赛过程中,面对比赛中的突发的状况和压力,队员们展现出高度的默契以及优秀协作精神,共同应对挑战,确保了比赛任务的顺利完成。
互鉴互学:多国学子,逐梦深蓝
两次竞赛,既是提升自我、深化科研的平台,也是放眼世界、开阔视野的舞台。我院学子主动投身于无人和水下领域世界级的竞赛与合作,在国际化高强度对抗中自身得到充分检验,全面综合发展。
经过在世界舞台与各国青年学子交流互鉴,进一步碰撞创新火花,后续将汲取他们的设计亮点,继续改进优化自身设计。
捷报频传:硕果累累,载誉而归
经过激烈角逐,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稳定的现场发挥和出色的团队协作,参赛学员在两项重量级赛事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3项,创下我校在该项赛事的历史最佳成绩。
这些荣誉是对参赛学子卓越创新能力、扎实理论文化素养和顽强拼搏精神的有力印证,更是对创新团队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高效的协同育人机制以及在水下领域深厚积累的充分彰显。通过竞赛,不仅提升了学员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素养,也进一步增强了学院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未来,学院无人平台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搭建更广阔的实践创新平台,为培养更多服务国家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