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工智能领域有很多事情,GPT5发布、机器人展、机器人运动会、 5G-A的建设、英伟达H20芯片要大大量进入中国,遭到中国的怀疑。把这些事情串起来,我有一个基本的感觉,就是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已经开始领先半个身位。
当然我知道我这样的判断,有很多人是万箭穿心,有祖坟被挖的感觉,我还是要说说这个判断。
何谓人工智能,这是机器模仿人类智慧,形成智能处理能力,形成人类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综合能力。人工智能是智能感应、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算力、算法、大模型)、智能终端共同形成的能力。
人工智能的真正强大,就是一个综合的能力,需要多个角度多方入手,形成一个体系。
人工智能说了60多年,最近几年热起来,热起来的原因是多模态通用大模型的突破,而芯片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作用。把大量的算力整合起来,构建一个模型去计算,确实有了较大的突破,产生的能力令人惊叹。这有点像孩子长大,突然在智慧上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这个领域最初确实是美国推动的,把大量的算力整合起来,通过算力形成模型的突破,今天如果不是美国,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做不到,我相信中国也很难。这件事情美国给了全世界一个有益的榜样,也形成了人工智能的重大突破。
但是这种突破,要转化成能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就不能仅仅是模型,它需要有多种能力形成整合,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智能感应、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和智能终端,这些要形成一个综合能力,全面的突破才能让人工智能变得非常强大。
在大模型领域,中国起步肯定是晚一些,最初从概念到技术,基本是沿着美国人的路走,我当时的判断基本是落后一年半左右,但是中国的好处是,只要看清了方向,有众多的企业加入,迅速形成突破。基本上从2023年开始,中国大量的企业涌进人工智能领域,在模型领域进行追赶。当然这个过程伴随着大规模的智算中心建设。
也就到2025年初,随着deepseek的发布,在大模型领域中国找到了另一条路,其实大模型的个数,中国超过美国几倍都不止。GPT5我的基本判断还是美国领先的,但是已经没有更大的差距,很多人的感觉都是没有什么惊艳,实际上没有大的突破。数个中国模型已经逼近,分出高下不那么清楚。我相信大模型可能较长时间美国还处于领先位置,但领先的并不明显,主要的办法是堆算力。
在语言和思维模式上,中国人其实是有先天优势,包括美国人工智能企业,也在逐渐把核心工程师都从印度人换成中国人。主要是要用中国人的语言结构和高效思维方式。
除了大模型之外,感应、存储、传输和智能终端,中国都渐渐露出领先优势。智能驾驶的全视觉和激光雷达之争,就很好说明了这个问题,美国在感应器上面水平和成本都不行,所以就要避免用感应器,中国不仅在智驾领域领先,美国的摄像头一大半都是中国做的,大量的感应器的存在,对于算法、数据处理能力、基于感应模型的生成,中国就很自然处在优势地位。
对于绝大部分美国人而言,5G-A是一个从来没听说过的概念,因为根本没有这样的网络部署,中国为什么可以一次5000架无人机,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一个一个的遥控可能吗?这需要低时延信息传输精准定位。
中国智能驾驶的全面突破,很大程度上面也说明了这种综合能力的提升,为什么华为会在智驾中扮演重要角色,这就是人工智能的综合能力。
机器人我们都听说过波司顿机器人,差不多10年了进步很慢,机器人除了算力和算法,还有大量的材料、人工关节技术、伺服电机技术、众多的感应器,这个领域中国将成为未来的领导者,这种态势已经非常清楚。
人工智能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炒的。这个技术很好的应用起来,成为改善社会效率的一个部分,想一想美国的农用无人机100%都是中国的,美国大部分执法部门也在用中国的无人机。就可以理解我的判断,中国已经超出美国半个身位。
人工智能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炒的。这个技术很好的应用起来,成为改善社会效率的一个部分,想一想美国的农用无人机100%都是中国的,美国大部分执法部门也在用中国的无人机。就可以理解我的判断,中国已经超出美国半个身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