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16日消息(记者张棉棉)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15日22时47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15日16时许,航天员陈冬打开问天气闸舱舱门并出舱,这是航天员陈冬的第6次出舱活动,也使他成为目前在舱外执行任务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在陈冬登上机械臂末端的自动脚限位器后,机械臂开始运动,然后陈冬使用照相机和热成像仪,对中国空间站外部进行巡检。
16时50分许,航天员王杰出舱,与陈冬协同作业。这是王杰的首次出舱,他也成为第二位进行舱外活动的航天飞行工程师。其间,航天员陈中瑞在天和核心舱内进行支持。
22时47分,出舱航天员陈冬、王杰已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
陈冬:出舱舱门已关闭。
曙光(吴昊):曙光明白,祝贺神舟二十号圆满完成第三次出舱活动任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李伟:航天员出舱活动完成了我们预定的所有目标,尤其是使用我们新的检测设备,完成了舱外巡检,以及完成了空间站舱外的针对空间碎片防护加固措施。
这一全新的检测设备就是由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不久前带上太空的新型红外测温设备。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梁晓锋:我们可以更好地对舱外设备的运行情况及一些关键部位运行后的热特征情况进行识别,也为我们以后航天器的研制,包括我们本身热控专业技术的发展,也会有一个很好的牵引和带动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出舱活动准备工作中,由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搭载上行的“悟空AI”大模型发挥了辅助支撑作用,为航天员在轨工作提供智能化、专业化支持,这是大模型技术在中国空间站首次应用验证。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邹鹏飞说,该系统可以为航天员在轨复杂操作、故障处置等提供快速、有效信息支持,提升天地协同效率。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在轨智能化应用取得重要进展。
邹鹏飞:后面我们会根据航天员的需要和根据飞行任务的需要,不断升级它的知识,包括它的功能,不断地去进行拓展。
目前,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业已过半,承担的各项空间科学实验正在稳步推进,后续还将重点在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新技术等领域开展空间科学研究与技术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