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大关键决策背后,宇树王兴兴的创业法则
创始人
2025-08-01 06:21:34
0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王兴兴做机器人有一条关键标准:“市场有需求,宇树才做。”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赵东山

编辑|张晓迪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宇树创始人王兴兴,又一次把人形机器人的价格打下来了。

2025年7月25日,宇树发布新款人形机器人R1,这是继宇树H1和G1之后的第三款人形机器人产品,相较于G1最低售价9.9万元,R1售价低至3.99万元。

“3.99万元,几乎把人形机器人的价格拉到跟四足机器人同样的价格水平,大大降低了行业进入门槛,这将会倒逼整个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进步。”一位具身智能从业者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上向《中国企业家》评价道。

2025蛇年春晚,当宇树的H1人形机器人穿着大花袄扭起秧歌时,一个创业者的名字——王兴兴,也被大众熟知。紧接着,春节后的2月17日,王兴兴作为唯一的“90后”企业家,与雷军、刘永好等一起出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

一时间,王兴兴和他创办的宇树迅速“爆红”,带火了整个具身智能机器人赛道。按照王兴兴于2025年7月的说法,宇树四足机器人的销量已占到全球出货量的60%~70%,除了四足机器人,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宇树也是出货量最多的公司。

这家看上去突然“出圈”的机器人公司,实际已成立9年。2016年,王兴兴离开大疆,创立宇树,最初公司只有他一人,因他没有TOP院校的背景和大公司高管经历,公司融资屡屡受挫。

回望王兴兴的创业之路,用他自己的话描述,“开局一条(机器)狗,装备全靠打。”实际上,宇树成立的第二年,就接到了四足机器人订单,有了商业化收入。不过,2017~2018年间,最早的一笔融资款花光后,王兴兴只好自己拿钱给员工发工资。如今,宇树已拥有上千名员工,年营收规模突破十亿元,并已启动上市辅导。

摄影:赵东山

光环和业绩背后,是这位出身浙江宁波的90后创业者的独到生存法则。

一方面,王兴兴对自己和团队有着“要做最好”的工程师式严苛要求;另一方面,他也有着商人的敏锐,不打无准备的仗,有钱先赚。

在宇树的淘宝店铺,除了主营业务机器人,以及激光雷达、相机、电机、电池等配件,宇树的淘宝店铺还在售卖健身泵、龙门架、双手杆等健身装备,还有一本王兴兴参与编著的《四足机器人控制算法》,售价49元。

健身泵等设备看似与主营机器人业务毫无关联,但在王兴兴看来,它们与机器人的力控设计原理高度关联。因为当下让人形智能机器人马上去家里干活,还不太现实,商业空间也没有完全打开,所以王兴兴的策略是,先技术转化,“取得部分商业价值”再说。具身智能大热之前,他就意识到,这是一个小众市场,“要把能赚的钱都赚了”。

关于未来,他既相信AGI的实现,但也要求当下的机器人必须要“能干活”。在业务布局上,一方面,他用四足机器狗打入教育、安防等行业市场,建立现金流与供应链能力。另一方面,他用人形机器人押注明天的战场。

“哪怕你买了我的机器人硬件,然后把我的软件全给删了,这完全是没有问题的,我们也非常欢迎这类事情。”王兴兴曾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

宇树的技术驱动路径,和王兴兴务实的创业思维,也给早期投资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初心资本合伙人许旸洋在王兴兴发表硕士毕业论文成果时,就关注到了他。“王兴兴的思路不一样,他很极客,也很极致,在整机的设计优化、稳定性测试、量产等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团队。一方面宇树的商业化比较早,经历较多反馈和迭代;另一方面,他的系统化工程能力更强,在生产侧投注的精力也比较多。”许旸洋曾告诉《中国企业家》。

2022年之后,宇树迎来了融资高潮,经纬创投、敦鸿资产领投B轮;到B+轮和B++轮时,美团、金石、北京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与腾讯投资等纷纷参与;2025年春晚的爆红后,中国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阿里等巨头联合领投C轮,最终完成了宇树超百亿元的投前估值。

此外,在机器人的未来形态是不是必须是“人形”上,王兴兴也从来不纠结,不执拗。“人形机器人是不是一定要腿,我们从来都不坚持,因为如果有些工厂要用,可以用两个手臂就行了,甚至单个手臂也完全ok,这其实是非常自由的一件事情。”王兴兴解释。

这些创业哲学几乎渗透到公司的每一个业务决策中:比如什么时候启动创业,要不要做人形机器人,什么时候开始做人形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真的需要5根手指吗,定价多少,要不要做AI,多大力度投入AI,等等。

分得清爱好和创业

王兴兴最终选择创业,是谨慎思考后的结果。

2013年,王兴兴大四考研时,虽然总分达到了浙江大学的分数线,但是因为英语单科成绩未能达到要求,最终进入上海大学攻读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学位。读研期间,王兴兴就动手钻研小型化电动四足机器人。

王兴兴的硕士导师,上海大学上海市智能制造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足式机器人专家贾文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王兴兴完全是兴趣驱动,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可以废寝忘食。连节假日都坚守在实验室。有一次,他凌晨3点钟还在实验室调试机器人。”

按照正常的学制,2015年6月本该是王兴兴硕士毕业的时间了,但当时他的机器狗还只做了一半,他认为做一半的工作是完全没有价值的,所以他主动申请了延迟毕业。一边是对梦想的坚持,一边是现实的紧迫,眼看着身边其他同学毕业了,王兴兴也曾感到过压力。

摄影:赵东山

后来,王兴兴带着自己以延期毕业为代价研制的机器狗作品,参加了上海的一个创业比赛,幸运地拿了二等奖,获得了8万元奖金,这是他赚到的第一桶金。王兴兴研发的那个机器狗,关节电机由盘式无刷电机改装,控制系统代码全靠手写,总成本不到2万元,远低于国际知名机器人公司或实验室的四足机器人成本。

读书期间,王兴兴也曾受乔布斯等偶像的影响,想过要不要干脆去创业,但这在当时也只停留在想法层面,宁波人天生的商业感知力,很快就把他拉回现实。

“我很喜欢科技,但我分得很清楚,哪些科技是好玩、有趣,哪些科技是可以商业化的,这一点我一直想得比较明白。好玩的科技和商业化的科技,两者的差别其实非常大。”王兴兴曾在接受极客公园的采访时表示。

2016年6月,王兴兴硕士毕业后选择了南下深圳到大疆工作。在此之前,他从2009年起就开始在视频平台上上传自己设计、调试的机器人视频。

在大疆工作不到两个月,王兴兴突然发现自己做的那款机器人在海外“火”了一把,有人愿意买,也有人愿意给他投资。最终,王兴兴决定离开大疆,独自创业。

要不要做人形机器人?

王兴兴一直非常关注公司和产品的商业化闭环,他做机器人有一条关键标准:“市场有需求,宇树才做。”

无论是2016年起步做四足机器人,还是2023年做人形机器人,王兴兴都是看到行业里已经有一些“苗头”了,甚至已经有客户询单了,他才选择入局。

因此,2016年宇树科技成立,2017年四足机器人产品预售时就开始接订单了,等到2018年,机器人就能开始正式发货了。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王兴兴是拒绝做人形机器人的。虽然他在2009年大一寒假期间就做出了很小的人形机器人。甚至2022年之前,有很多投资人问他,宇树做不做人形机器人?王兴兴都斩钉截铁地跟他们说:“我们不做人形机器人。”

王兴兴并不是不喜欢或不想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人形机器人控制技术,“还差一点火候”。在他看来,过早或过晚入局都不是太好,即便努力做出来的人形机器人也没有什么商业价值。2009年做出那个人形机器人之后,王兴兴一直在关注人形机器人的技术进展,但在当时,他对全球范围内整个人形机器人的科技发展速度感到悲观。

直到2022年10月的特斯拉AI Day,马斯克团队研发的第一款人形机器人Optimus(擎天柱)亮相,这让王兴兴感到震撼。加之2022年底ChatGPT的“火爆”全球,很多人对AI能力的信心爆增。

那时候宇树还没开始做人形机器人,但已经有客户找王兴兴想买人形机器人。从2023年开始,王兴兴决定重新布局人形机器人,仅用了半年时间,王兴兴就带领团队“从0到1”研发了首款双足机器人。

摄影:赵东山

在王兴兴看来,人形机器人与四足机器人底层原理比较类似,从关节电机、减速器到传感器、电控系统再到控制软件、AI算法等等,自己和团队在过去做机器狗时,积累了众多底层技术。

2023年8月15日,在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宇树正式发布首款人形机器人产品H1,H1定位为“国内第一台能跑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对标特斯拉Optimus。

不过,在机器人形态上,王兴兴从来不纠结。在他看来,机器人最终是否是人形其实都无所谓,最关键的是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尤其在落地执行层面。他关注的目标方向是,人能做的事机器人能做,甚至人不能做的事它也能做。

人形机器人一定要5根手指吗?

为了测试H1走路的稳定性,王兴兴在发布视频中用脚踹了该机器人,结果它也不会倒。

时任OpenAI研究科学家、特斯拉前AI总监安德烈·卡帕蒂(Andrej Karpathy)在社交媒体上说,他想买一两个,或者一些,并建议王兴兴不要再踹机器人了。

2024年5月,宇树正式发布人形机器人G1,定位为“人形智能体”和“AI化身”,主打高灵活性与低成本,售价仅为9.9万元起。

在G1的手指设计上,宇树没有遵从大多数厂商的仿人五根手指方案,而是选择了三根手指。

这是出于实践的考虑。通常人形机器人的手指数量设计需要平衡功能实现和成本控制。王兴兴和团队在实践中发现,三指方案能满足人形机器人90%以上的抓取需求,且能抓得很牢。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硬件设计越简单,越可以大大降低设计和制造的难度,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摄影:赵东山

此外,王兴兴认为宇树G1的身高只有1.3米多一点,如果选择给它装个五指,会发现这个手有点太大了,非常不协调。更重要的是,在王兴兴看来,随着AI技术越来越进步,对硬件的要求也会越来越低,比如硬件的自由度、数量、外观灵活度等等。

2023年下半年,宇树的人形机器人开始全球发货。如今,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已经历经五次迭代,从最初学会走路、上下楼梯、跑步,现在,已经学会跳舞。继2024年年初宇树H1机器人实现全球首次电驱人形机器人原地后空翻之后,今年3月,宇树G1机器人成为全球首个完成原地侧空翻的人形机器人。

宇树G1的9.9万元起的价格,也是机器人行业关注和讨论的重点,它的价格不到H1的2成。而宇树最近发布的R1,其价格更是将人形机器人的门槛降低至3.99万元。

王兴兴曾在接受《晚点LatePost》的采访时强调,宇树会持续降低成本。“降本的关键是对整个生产链路、生产工艺,包括整个设计,要有足够理解。基于此,关于机器人的设计就是降本最关键的原因,其次才是大规模量产,单独靠大规模量产是个弯路。”

要花多大精力投入AI?

虽然近两年,具身智能发展得如火如荼,王兴兴也极关注AI与机器人结合的最新进展,但他也曾称,宇树当前对AI的投入是比较克制的。

王兴兴坦承,现阶段AI对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太强了,也确实太烧钱了。在产品研发实践中,他发现当前所有机器人最大的瓶颈,是底层的AI的能力不足,即便在全球范围内也还没有达到一个像初代GPT的能力,技术方向也还没开始收敛。“机器人AI的通用模型相比通用AI的发展,落后了差不多有10年左右。”王兴兴曾在接受《中国企业家》等媒体采访时表示。

不过,在王兴兴的计划中,宇树也不会完全不做AI,只是还在观望。“因为我们如果不做AI,我们真的对AI不了解的话,其实不能很好地做好人形机器人的本体,因为大家也知道,你的硬件还是要给AI做服务的。”王兴兴解释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欧圣电气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欧圣电气(301187)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原创 不... Arm终于还是下决心亲自造芯了。日前Arm首席执行官雷内・哈斯在路透社的采访中表示,Arm公司已完成...
赓续红色血脉 共筑法治初心 赓续红色血脉 共筑法治初心 丰台区司法局组织“八一”主题党日活动 致敬最可爱的人 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
不写论文也能毕业?她用“1微米...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学位论文 2025年的毕业季 机械工程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王茜 提交的 是一份...
因天气原因 SpaceX升空前... 中新网8月1日电 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报道,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猎鹰9...
中国科大研发出新型介电薄膜 本网讯(记者 陈婉婉)记者7月3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可闭环生...
复宏汉霖:汉斯状在印度获批上市... 本报讯 (记者金婉霞)日前,记者从上海复宏汉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宏汉霖”)获悉,由公...
“浙”里全球首发!等离子体催化... 近日,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新材料国际科创中心联合曼彻斯特大学,成功研发出全球首款等离子体催化原位位监测...
一加携风驰游戏内核亮相CJ20... 【CNMO科技消息】8月1日,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ChinaJoy)在上海盛大启幕。一加手机...
步步高申请特征点匹配相关专利,... 金融界2025年8月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东莞市步步高教育软件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特征...
质检在线|以科技创新驱动金属材... 在智能制造蓬勃发展的当下,江苏省质检院创新建设全国首家金属材料无人值守全智能检验检测实验室。 这一突...
五款5G手机深度评测:高性价比... 随着5G技术的广泛普及,消费者对于手机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基本通讯,而是更加注重性能与价格的平衡。在众...
马斯克旗下脑机公司将在英国启动... 马斯克创办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于7月31日宣布,将在英国启动一项临床试验,测试其脑芯片如...
【山西·企业技术中心巡礼】培育... 晋能科技自主研发的新型镜面化处理技术成功使光伏转换效率提升0.25%。图为该公司图为该公司TOPCo...
重磅发布 | “AI+钢铁”技... “AI+钢铁” 技术发布会 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正面临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我国钢铁...
升宏光电取得低功耗远距离传输像... 金融界 2025 年 8 月 1 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深圳市升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
晋江一通机械取得圆盘式成型机的... 金融界2025年8月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晋江一通机械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圆盘式成...
中预算打造高品质!《33号远征... 在2025年CEDEC(计算机娱乐开发者大会)期间,《光与影:33号远征队》开发商Sandfall ...
法孚低温取得一体式铝制板翅式换... 金融界2025年8月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法孚低温设备(苏州)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体...
直击人形机器人,在工厂“打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卫诗婕,对话嘉宾:王闯(智元机器人 通用产品线总裁)、杨曾(安努智能 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