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酝酿下一个爆款
创始人
2025-07-31 00:01:13
0

7月的最后一个周末,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吸引了800多家企业参加,宇树人形机器人跳舞、格斗的画面登上多家媒体头版C位,智能眼镜展台排队体验的观众拐了好几个弯。同时举行的100多场论坛中,“智能体”成为高频词,智能体与大模型的关系、智能体的落地路径,从业者一边分享方法论一边观点碰撞。

“能思考会做事”,不管是线上应用还是具身硬件,2025年的AI以实用为目标。2025 WAIC期间,北京商报记者与科技大厂、智能硬件、垂直赛道等领域高管进行了交流,通过他们的视角,一条人工智能发展的脉络逐渐清晰。当观众们为钢铁之躯按下快门,更新了植入智能体的新版App,下一个行业爆款的种子已悄然埋下。

智能体与大模型不可类比

大模型基础能力的成熟,让智能体以极快的速度成为标配,大模型的风头似乎要被取代。事实上智能体与大模型不可类比,前者是应用范畴,后者属于基础底层技术支持,toC(用户)智能体与toB(企业)智能体的打造逻辑也不尽相同。

腾讯云副总裁吴运声

不会“昙花一现”

简单用“放大”或“缩小”大模型的价值来定义智能体不合适,智能体实际上是大模型技术落地在具体行业、产生价值的一个重要形态。

大模型最终是要落地解决问题的,这个过程会出现很多问题。我们需要思考用什么形态、什么解决方案去解决,智能体就是一个很好的形态。

我认为这种智能体形态不会短期存在,会是长期的。因为它(智能体)能自动思考、决策、进行环境感知、选择工具,甚至能自动创造工具再进行工具调用,出现了一些崭新的、大模型原生时代所体现的应用特点。智能体和行业大模型也不是取代的关系,我们的目标始终是用技术服务产业,无非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去服务。

想要达到智能体什么都能干,并且能干得很好的理想状态,需要模型、工程、框架、性能调优、数据等全环节高速发展。这会是一个长期迭代发展的过程。

金山办公助理总裁田然

只对接API远远不够

AI必须和软件做深度的融合才能提供最佳的用户体验。比如办公场景,融合不是简单地给软件的1万个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教给”AI,一方面API学不会,它没法学习经过大量训练的网络信息,它有自己的编程语言。把流程反过来,从AI到API也不行,AI没办法把自己真正擅长的写进文档里,方便用户去做增减项。

现在AI办公正在向Agentic Software(代理式软件,即更强大更智能的软件)演进,从业者要做的是针对场景做AI和软件的双向改造,AI软件化的改造是指教会AI用软件,要用一套专门为AI设计的API,软件也要为AI设计专有的能力,最终依靠用户、软件、AI之间多轮交流,输出真正可用的内容。

技术层面之外,产品可以以助理的形式设计,允许用户跟AI持续讨论,产出想要的内容,这样可以大幅降低大众使用AI的门槛,行业将迎来“人人都有AI助理”的时代。

阿里云无影总裁张献涛

需要“拎包入住”的开发环境

本地设备就像一位“蚂蚁搬家”的苦力,难以支撑高并发、高算力需求的智能体任务,尤其是需要大量GPU(图形处理器)运算的工作,普通办公电脑根本“hold不住”。同时,智能体执行任务时往往会占用本地计算资源和操作权限,严重影响体验。

云电脑的技术原理天然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构建智能体操作系统,让开发更加简单,将AI分配的任务直接接入高性能的云端环境。它不仅自带MCP(模型上下文协议)工具和环境,还能在云端轻松完成任务执行、算力弹性扩容,全程可视化,让运行时间大幅“瘦身”。

就像互联网催生App生态,云端环境支持弹性算力,有丰富的生态,可以便捷部署,开发者可以“拎包入住”。传统的操作系统分成基础层、内核层、用户界面层。我们认为只有这样分层,不同的公司根据自己所长研究不同的层,才能改善智能体开发遇到的问题。

具身智能最新能力是焦点

大模型与机械的融合,让机器人从预编程机械臂进化为能感知、会思考的具身智能体,传统机器人的产业格局正被重塑。2025年,具身智能的代表形态人形机器人收获了极大的关注度,超150台人形机器人亮相2025 WAIC,落地情况、最新能力等是关注焦点。

商汤科技董事长兼CEO徐立

机器人要看懂、会懂、能交互

人工智能发展的下一阶段是去跟世界交互,一是跟世界交互可以获得更多的数据,人类从小的学习方式就是先跟世界做交互;二是人工智能要真正成为生产力,需要走进实体的世界中。

也就是说,人类的学习天生是多模态的,多模态能够解决生产力工具和交互工具的问题,多模态对于世界的理解赋能了具身智能行业,具身智能的核心是大脑,即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世界模型可以很好地帮助机器人和世界交互。

梅卡曼德创始人兼CEO邵天兰

下一个风口是“能干活”

“硅基生命”正通过AI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等多元形态快速融入社会。两三年前,大家还在热衷于比拼自己的技术炫不炫酷。去年以来,大家开始转向考虑如何结合场景落地应用的问题。今年更明显的感受是,行业不约而同地聚焦落地应用,思考怎样实现具身智能与场景相结合,让场景结合时更安全、高效、可靠等问题。“能干活”,是具身智能下一步要干的事。

XREAL联合创始人吴克艰

和智能眼镜结合是必然趋势

眼镜有便携性,可以连接互联网、操作App,但眼镜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充当劳动力,这部分工作可以由具身智能来提供。

眼镜还可以实现视觉反馈,有了视觉反馈,就可以向人类实时推送一些信息,比如视觉影像、定位等。为什么现在具身智能这么火?是因为人工智能赋能机器人,可以让机器人替人类去做更多事情。眼镜可以解决人与人、人与具身智能交互的问题,人类也可以通过智能眼镜操控具身智能。

只要眼镜和具身智能联网,有些功能已经可以实现,前提是具身智能落地到实际场景。不过技术转化成产品,并且真正被社会接受,需要一定的过程。

北京商报记者 魏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五步策略解决云工作负载“三重毒... 摘要:云计算具备速度、可伸缩性和创新等优点,但对它的日益依赖已改变了威胁格局并产生了大量漏洞。 云...
高通骁龙8系神U预定:一加首发 快科技7月31日消息,博主数码闲聊站爆料,高通今年将推出两款旗舰芯片,一款是SM8850,名为骁龙8...
AI算力集群迈进“万卡”时代 ... [ WAIC上展出的华为昇腾384超节点可通过总线技术实现384个NPU(神经网络处理器)之间的大带...
25新版北师大七年级上册生物学... 今天为大家分享: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五彩教师)新,内容涵盖 “走进生命世界”“探索生命奥秘”...
上海镌极取得平整度检测设备及检... 金融界2025年7月30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上海镌极特种设备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平...
氮气为何被称为惰性气体 氮气为何被称为惰性气体 氮气,作为地球大气中最为丰富的成分之一,占据了大气总量的约78%。尽管其在我...
智慧运营+科技赋能,小米集团携... 近期,由小米集团打造、万科泊寓提供全周期运营管理服务的小米北京青年公寓投入使用,首批1200名员工已...
还要等固态电池上车吗 作者 / 钱亚光 编辑 / 黄大路 设计 / 柴文静 如果您认为电动汽车价格过高、充电速度太慢且续航...
谷歌同意签署欧盟《通用人工智能...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7月31日消息,当地时间30日,谷歌宣布将与包括美国模型供应商在内的多家企业一...
2025年第二季度印度智能手机...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7月31日消息,据外媒报道,市场调查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
AI赋能医疗,机器人手术精湛!... 医疗专场对接会现场。(海西晨报记者 唐光峰 摄) 30日,以“智汇鹭岛 AI赋能”为主题的2025年...
2025 年,不要再跟着小红书... 如果你看到一个人从手机店里狂奔出来,身后一个工程师紧追不舍,你会选择报警或者伸出一条腿吗? 自从小米...
H20芯片存安全风险,英伟达被... 7月31日,国家网信办发布消息称,已就H20算力芯片的漏洞后门安全风险对英伟达予以约谈,以维护中国用...
手游云租赁服务:便宜好用且性能... 手游的蓬勃发展催生了新的技术需求,玩家对设备性能、跨平台操作、随时随地游玩的诉求愈发强烈。在此背景下...
“空中F1”,成都竞速无人机热... 机身侧倾、弹射起步,急促的呼啸声中,一架不到300克的无人机如离弦之箭冲向天空,在时速120公里的情...
本年度冶金行业最高科技荣誉!3... 2025年7月29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组织的冶金科学技术奖奖励委员会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
南京协辰电子取得检测装置专利 ... 金融界2025年7月30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南京协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检...
杨浦少年开启一场轮胎科技探秘之... 小轮胎有着大学问。从最初的木质、铁质车轮到橡胶轮胎,从古代马车到现代汽车,从遁地的地铁轮胎再到飞天的...
原创 岚... 近日,据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公示,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已完成对武汉云峰汽...
淼算科技如何为未来算力铺路? 淼算科技从一开始就采取了一条差异化路径:液冷不是产品,而是服务;不是单一技术,而是全链条布局。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