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一允(右一)拿着机器人跟小伙伴一起讨论如何优化机器人的程序和结构。
□刘瑾怡 胡海斌 文/图
以代码为笔、以创新为墨,描绘自己的科技报国梦,他就是赣州市章江路小学六年级学生唐一允。近日,笔者走进他的家,仿佛踏入一个微型科技馆:书桌上散落着电子元器件,角落里堆满拼装模型,床头整齐地码放着编程笔记。
唐一允在科技创新的路上不断突破,用一项项荣誉诠释着新时代少年的责任与担当。从蓝桥杯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到人工智能机器人竞赛冠军,从独立解决技术难题到带领团队协作攻关,唐一允的成长故事,正是对“科技强国,少年担当”的生动注解。最近,唐一允被评为2025年赣州市“新时代好少年”。
家长:“他对编程的热爱很纯粹,我们非常支持他。”
在唐一允的成长轨迹中,父母的教育智慧与他对科技的热忱相互映照,共同勾勒出新时代少年的奋进模样。
三年级时与编程的初遇,为唐一允打开了编程技术的大门。起初,英语基础薄弱让他在学习中屡屡碰壁——那些与英语单词关联紧密的代码如同天书,但唐一允没有退缩,反而将压力化为动力,一边恶补英语,一边反复琢磨代码逻辑。
唐一允母亲回忆说:“我们秉持尊重和平等的理念,从不强迫他学习,而是引导他发现自己的兴趣。他对编程的热爱很纯粹,我们非常支持他。”
这种“尊重+引导”的教育方式,让唐一允在自主探索中渐渐摸到了编程的“门道”。在他手中,一些成年人都觉得棘手的编程语言,成了挥洒创意的“魔法画笔”:2023年5月,他在第十四届蓝桥杯全国总决赛中摘得Scratch初级创意编程组一等奖;2024年9月,又以优异的Python技术和创新思维斩获该赛事中级组一等奖;最近又获得“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软件创意编程小学高年级组一等奖……这些荣誉见证着唐一允在编程领域的稳步成长。
对机器人编程的浓厚兴趣,更让唐一允在实践中不断突破——2024年5月,章贡区人工智能机器人技能提升活动中,他设计的双足人形机器人凭借流畅的动作与创新的功能设计,一举拿下小学组一等奖。
老师:“他总能像侦探一样冷静分析,拆解问题。”
而母亲眼中的唐一允,早已在独立成长中展现担当:“第一次跟老师同学去外地比赛时,他年龄还小,却能自己整理内务、洗衣服,还学会了和伙伴沟通协作,每一项都完成得很好。”
学习编程以后,唐一允对数学的兴趣更浓厚了。“兴趣爱好和学习成绩之间并无矛盾冲突。”唐一允母亲分享教育心得:“相反,能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并愿意花时间、精力投入在爱好发展中的孩子,学习往往具有恒心和担当,有认真做事的劲。因此只需要引导他合理分配时间,就能一手抓兴趣爱好,一手抓学习。另外,就是家长要以身作则,家长认真工作、有担当,孩子也会被感染并学习,成为有担当的人。”
唐一允正是如此:课堂上,他紧盯每道数学难题;课后,他主动探索奥数知识并将其转化为编程实践。深厚的数学功底和逻辑思维,为他优化算法、构建逻辑结构提供了强大支撑,荣获2023至2024学年中国“芯”助力中国梦全国青少年通信科技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便是他攀登科技高峰的精彩足迹。
同学:“他是乐于助人的‘小老师’。”
在同学眼中,唐一允不仅是编程高手,更是乐于助人的“小老师”。在机器人社团的智能餐饮项目中,大家因吸盘吸力不足犯难时,他搭建出起重机式结构,轻松解决问题;数学课上,老师布置的复杂方程题,他稍一沉思便给出解题思路,让同伴茅塞顿开。班主任何霞也称赞他:“爱看书、知识面广,不仅严于律己,还总主动帮同学解决难题。”
唐一允的这份担当,在团队赛事中尤为突出:2024年7月,面对全省强手,唐一允沉着展示作品,在第二十三届江西省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获同类项目二等奖;2024年8月的赣州市级赛事上,唐一允与队友密切协作,从创意构思时的各抒己见,到方案确定后的分工协作,让机器人作品在稳定性、智能化和外观设计上实现质的飞跃,再度将一等奖收入囊中。
如今获得新时代好少年的荣誉,唐一允既荣幸又感动。他说:“要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陪伴,未来会努力学习科技知识,也希望更多伙伴一起勇攀科学高峰,我们的未来是星辰大海。”
来源:赣南日报